008:“企业助力精准扶贫”特刊·企业志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08:“企业助力精准扶贫”特刊·企业志

碧桂园 量身定制“4+X”扶贫模式

探索党建扶贫扶志、教育扶贫扶智、就业扶贫扶技、产业扶贫扶富等

2018年09月28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5月20日,碧桂园启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行动,并宣布成立精准扶贫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公式
碧桂园创始人、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国强(右一)考察树山村扶贫项目。
目前,碧桂园在800余家凤凰优选门店开设扶贫专柜。

  9月13日,碧桂园集团董事会副主席杨惠妍被授予第十届“中华慈善奖”个人奖。这是由国家民政部颁发的我国政府最高规格的慈善奖项。自“中华慈善奖”设立至今,杨惠妍及其父亲——碧桂园创始人、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国强,碧桂园集团先后八次被授予“中华慈善奖”。而在今年5月,碧桂园荣获2018中国慈善榜中的“十大慈善企业”。

  碧桂园及杨国强、杨惠妍父女从事扶贫公益事业20余载。从1997年第一笔大额捐款算起,共为全社会捐款累计超过42亿元,受益人次超20万,涉及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美丽乡村建设、救灾赈灾等各个方面。

  

  党建扶志

  扶贫先扶志 消除等靠要

  “我拥有的财富,其实是社会财富交给我保管的一部分。我的工作不是为了拥有这些财富,而是为了一份责任。”碧桂园创始人、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国强这句话是他20几年坚持走慈善扶贫之路的初衷。

  “成立26年来,碧桂园累计公益投入超过42亿元,直接帮助近20万人脱贫,带动近200万人就业。”碧桂园集团党委副书记、集团副总裁、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朱剑敏如此介绍。

  值得关注的是,2018年,碧桂园将精准扶贫提升到主业的高度。

  在今年的5月20日,碧桂园宣布成立精准扶贫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由碧桂园集团党委书记、总裁莫斌担任组长。集团党委统一指挥,以产业发展和就业培训为主要措施,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扶贫理念,探索一条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乡村振兴道路。

  碧桂园集团党委统一指挥是为了实现“扶贫先扶志”,党建引领是为了消除等靠要,引领贫困人口正确认识脱贫奔康政策。为此,碧桂园在14个帮扶县组织区域党支部与贫困地区基层党支部,成立了“一线扶贫党支部”,并且陆续开展党建共建组织生活,面向因残、因病、因学等不同群体开展义诊下乡、认捐助学、文艺演出等党群关爱活动。

  碧桂园还通过党建共建链接各界助推消费扶贫。今年7月,碧桂园集团党委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举办了首场“全国扶贫县农特产品展销会”,通过链接碧桂园社区、贫困村、物业公司等党建共建单位、上下游产业链公司推广946件扶贫县品牌农特产品,打造良性循环的产业链销售模式。

  此外,碧桂园通过党建+产业扶贫模式,挖掘红色革命老区的旅游资源,联动各级政府,着力开发好党建扶贫模式下的“红色旅游”,让农民能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在“99公益日”,莫斌更向18万员工发起倡议,一起积小善成大爱。莫斌表示:“一个人的力量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我们相信,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融入公益行为,这份力量将是不可估量的。我是莫斌,我为公益发声,希望社会因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

  教育扶贫

  治穷先治愚 扶贫先扶智

  自碧桂园从事慈善扶贫事业起,一直是“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1997年初,仅有几百万身家的杨国强拿出100万元的支票捐资设立“仲明大学生助学基金”。

  2002年,杨国强创办了国华纪念中学,在这里的孩子们衣食住行全部免费,还提供上大学、硕士和博士期间的所有费用。据统计,碧桂园累计投入5.5亿元,培养了2747名学生改变了2700多个贫困家庭的命运,阻止了贫困在这些家庭的代际传递。

  碧桂园在14个帮扶县同样采用“扶贫先扶智”的思路。据碧桂园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办公室主任李静介绍,通过开展入户调研和筛查,目前14个帮扶县建档立卡户中共有64977个贫困学子。首先采用设立爱心助学基金。在刚刚过去的“99公益日”募集到了爱心助学基金捐助金额超过1000万元。此外,碧桂园积极动员和鼓励贫困家庭初中优秀毕业生报考国华纪念中学,或采取委培生、教研座谈等形式,结对提高帮扶县高中教育水平。对于贫困家庭的高中生、大学生,碧桂园可以为他们提供勤工俭学、志愿服务以及参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

  就业扶贫

  产业融合、校企共育

  除了创办国华纪念中学外,碧桂园还创办了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和国良职业培训学校两所免费学校。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以“产教融合、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贫困学子顺利走入社会获得良好就业提供了平台,2017年学院迎来首届毕业生290名,就业率100%。而国良职业培训学校是为了职教扶贫,通过技能技术培训,农村人才、乡村教师培训,提供了全链条全覆盖式的脱贫平台。

  为了让农民有“职”不贫,碧桂园不断推广碧桂园职业学院“产业融合、校企共育”模式,联动帮扶县所在地区优秀职业院校,精准培养新时代专业人才。据李静介绍,为了增强农民的就业能力,采取“菜单式”就业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技能培训,如农业技术、家政电工、物业管理、酒店服务,让农村贫困户转型成为现代产业工人,通过转移就业实现脱贫。

  产业扶贫

  挖掘特色产品助力销售

  除了“扶贫先扶智”外,“造血式”产业扶贫一直是碧桂园精准扶贫的主要特色。英德树山村项目是碧桂园在2010年建立的首个新农村建设帮扶点。“八年前树山村还是污水横流,破旧的泥砖房,没有自来水,没有网络。”碧桂园进驻短短八个月,新房就交付使用,通水通电,还鼓励村民种苗木,如今树山村产出超2300万元,农户户均增收达7万元。

  在国务院扶贫办公室等政府机构的支持和指导下,碧桂园与甘肃省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等9省14县进行结对帮扶。碧桂园通过产业扶贫扶富,在11个贫困县开展了苗木产业扶贫,由包市场、带市场到推市场帮助农民增收。

  为了解决农民最担心的销路问题,据李静介绍,碧桂园充分利用扶贫自有品牌“碧乡”、新零售社区服务品牌“凤凰优选”,以及链接社会各界资源,包括举办贫困村农特产品展销会,扶持贫困地区青年致富带头人、农业合作社等形式,帮助各县挖掘特色优质农副产品,重点帮扶指导并助力推广销售。

  据悉,目前在800余家凤凰优选门店开设扶贫专柜,已签约销售扶贫产品300余款;组织31442人次参加免费技能培训,已有12737人实现就业,平均增收超20%。

  对口帮扶

  建立“四库”助力脱贫

  9月20日,第六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上,碧桂园结对帮扶的14县特色农产品备受关注。会上首批重大扶贫项目资源对接仪式上共对接7个项目,资金超过128亿元。其中碧桂园同时对接了两个贫困地区的“智慧建筑科技产业(扶贫)基地”扶贫项目。

  据碧桂园集团党委副书记、集团副总裁、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朱剑敏介绍,当前,碧桂园结合对口帮扶14县的扶贫经验率先创新建立“四库”,即产业资源库、就业岗位库、专家智库、贫困户动态数据库,为脱贫攻坚提供科学依据;强化到村到户到人精准帮扶举措,探索推进党建扶贫扶志、产业扶贫扶富、教育扶贫扶智、就业扶贫扶技及其他创新形式在内的"4+X"扶贫模式,将惠及3747个村33.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按照“一户一策”的原则,碧桂园为贫困家庭“量身定制”脱贫方案。

  环京扶贫

  启动滦平县扶贫

  自今年5月20日,碧桂园启动全面推进精准扶贫乡村振兴行动以来,在全国各地碧桂园的扶贫项目不断落地。

  8月14日,滦平县教育扶贫校园修缮项目启动仪式在滦平县两间房中心小学举行。这是碧桂园在滦平县正式落地的第一个大型扶贫项目,也标志着碧桂园在滦平县教育扶贫项目正式启动。

  滦平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河北省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重点县。 碧桂园集团北京区域定点帮扶滦平县,专门派驻三名专职工作人员配合县里的扶贫工作,在党建、教育、产业、就业四个方面稳步推进,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教育扶贫一直是碧桂园重点关注的方向,滦平县许多小学地处山区,教学设施老旧,一些操场、厕所等硬件设施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为此,碧桂园决定对一些老旧的小学进行修缮。

  而在张家口市崇礼区,5月,碧桂园派驻扶贫工作人员驻扎崇礼区,开展“光明扶贫行动”工作。

  白内障是我国致盲的首位原因。对农村贫困白内障患者开展医疗救治是推进防盲治盲工作,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措施。今年3月3日,碧桂园与国务院扶贫办主管的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签署协议,率先在“光明扶贫”工程白内障复明项目的启动仪式上捐赠1亿元,用于救治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河北等省份的贫苦患者。据碧桂园相关人员透露,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补充保险报销或补贴后,每人每只眼睛再补贴1500元,可基本满足手术治疗的所有费用。

  “崇礼区有两个镇、八个乡,当地经济主要由旅游业带动,缺乏产业支撑,年轻人多外出务工。当地1645户、2681人的贫困群体中,老弱病残幼超过1900人。”据碧桂园专项扶贫小组成员季保儿介绍。

  从1997年算起,碧桂园的扶贫事业迄今已经21载,从仲明大学生助学金到惠妍教育助学金,从国华纪念中学到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从广东清远到四川马边甘洛,从教育扶贫到产业扶贫。可以说,碧桂园的发展史也是扶贫史。今年是碧桂园集团成立26周年。在碧桂园发布2018年中期业绩期间,杨国强在致投资者的一封信中提到:“扶贫攻坚,我们正在征途。”

  扶贫之路

  2018年9月,碧桂园集团董事会副主席杨惠妍被授予第十届“中华慈善奖”个人奖。

  2018年5月,碧桂园荣获2018中国慈善榜中的“十大慈善企业”。

  2017年,碧桂园获得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荣誉称号。

  2017年,碧桂园创始人、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国强捐款1亿元启动“惠妍教育助学基金”,为顺德区内因贫困而上不起学的孩子提供帮助。

  2016年,杨国强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

  2015年,杨国强获得第九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捐赠个人奖。

  2015年,杨国强获中国消除贫困奖(创新奖)。

  2014年,碧桂园获得年度社会贡献企业大奖。

  2014年,杨国强获得全国社会扶贫先进个人。

  2013年,碧桂园获得第八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捐赠企业奖。

  2013年,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正式注册成立。

  2013年,杨国强出资4.5亿元创办了全国唯一全免费的大专院校——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

  企业问答

  1 碧桂园在精准扶贫上还会有什么创新?

  碧桂园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办公室主任李静:搭建公益理念共同体。碧桂园有20万员工,带动200万人就业,周边有大量的战略合作伙伴、上下游企业、商业联盟等,还有众多的社区和社群。“众人拾柴火焰高”,以往我们是基于更多的商业利益在一起发展的共同体,如今,面临国家这场三年必须打赢的攻坚战,我们希望积极地倡导员工、社区群众,尤其是合作伙伴,能够一起参与到这项伟大的事业中来,形成新的公益理念共同体,形成更巨大的合力助推精准脱贫攻坚战,同时让所有参与的人助人自助,情操得到升华,企业的文化建设也会得到很大的促进。

  2 碧桂园还会探索哪些新的扶贫模式?

  碧桂园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办公室主任李静:着力推进消费扶贫模式。“好山好水好土养一方好物,山高水远路长却难觅市场”。通过消费扶贫方式,推动城乡资源良性互动是新时代很好的一种扶贫模式。如优质农产品的产销对接,我们依托扶贫自有品牌“碧乡农业”、社区生活服务品牌“凤凰优选”、各类超市互联网平台等重要载体,融合社会各种渠道、信息优势,通过收购、代销、加工等形式,让贫困村优质的农产品从田里直接走上城里人的餐桌灶头。为此,我们还紧抓农村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经济组织,以及扶持贫困县“返乡扎根创业青年”,解决空心村没有组织没有人才的问题,打造良性循环的产业链销售模式,打通消费扶贫“最后一公里”,助力脱贫攻坚。又如,乡村资源丰富,有“四色”,即特色、古色、红色、绿色。我们会不断挖掘和开发这四样资源。目前,碧桂园已挖掘红色革命老区的旅游资源,联动各级政府,着力开发好党建扶贫模式下的“红色旅游”,把城里人吸引到美丽乡村来进行旅游扶贫,让农民能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我们还倡议集团员工“今年过节不出游,要去就去县里头”,组织员工在公众假期结合出游到帮扶贫困学生家中走访,完成一次家访,与受助学生面对面交流,建立微信、书信等沟通方式,根据帮扶学生的实际需求,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袁秀丽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