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主 打
《山羊之歌》
作者:中原中也
译者:吴菲
版本:雅众文化|新星出版社 2018年6月
中原中也满足读者对天才诗人的大部分想象。年仅三十岁便早早去世,死前籍籍无名,死后渐渐受到关注,进而名声大振,多篇诗作被选入日本教科书。其生前好友、日本著名文学评论家小林秀雄这样评价他:(他)拥有高贵的诗心。在中也轻快的小诗、典雅的象征诗、清纯的童话诗中,这种“诗心”鲜明且动人。
1907年,中也出生于山口县吉敷郡山口町,从初中就开始给当地报纸的和歌栏目投稿。他不务学业,成绩总不合格,离开学校后也一直靠父母接济,但他对待诗歌如同生命,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把诗当做了本职”。二十五岁时,他开始编辑自己的第一部诗集,便是这本《山羊之歌》。在现实生活中,中也是个“无能的人”,但在诗中,他却拥有更清晰的审视世界的目光,有着跨越生死的感知力,在时空之间自由来去。(张进)
文学
《七个被绞死的人》
作者:安德烈耶夫
译者:靳戈 戴聪
版本: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8年9月
安德烈耶夫是俄国白银时代的作家,曾被鲁迅评价“其文神秘幽深,自成一家”。这本书是他的短篇小说集,其中收录了《七个被绞死的人》《红笑》《墙》《在地下室里》等11篇小说。虽然小说在技巧上以现代手法为主,糅合了荒诞、象征、超现实等元素,但在俄国这片土地上,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以现实关怀作为沉重的核心,他们以诗意的笔触描绘社会氛围与民众的苦难。安德烈耶夫同样如此。
在《红笑》中,我们仿佛能看到约瑟夫·海勒式的荒诞,一个军人既不知道自己和谁战斗也不知道自己为何被送上战场,最后在友军的误伤中失去了双腿,嘴中时不时地吐出一个颇具象征意味的词语“红笑”。然而,海勒的黑色幽默是使人发笑的,安德烈耶夫的“红笑”则让人感到冷酷,让人看到十九世纪俄国给个体带去的不可消弭的创伤;而在《巴尔加莫特和加拉西卡》中,安德烈耶夫又饱含温情,讲述了巴尔加莫特邀请一个流浪的酒鬼到自己家吃饭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我们既能看到压迫和伤害,也能感受到在俄国文学中普遍存在的那种敦厚善良的灵魂。(宫照华)
社科
《新城市前沿》
作者:尼尔·史密斯
译者:李晔国
版本:译林出版社 2018年6月
在《新城市前沿》一书中,英国地理学家尼尔·史密斯透彻描述了西方当代的城市问题。他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最高产的,也可能是最具说服力的士绅化理论家。“城市的士绅化”是理解西方发达国家城市演变的关键概念,其特征是城市中产阶级以上阶层取代低收入阶级重新由郊区返回内城(城市中心区)。
很多人认为,士绅化是新中产阶级出现的结果,是城市生活的一种需求。但尼尔则指出士绅化是20世纪后期政治、经济、文化巨大转型的一部分,并有效分析了城市政策、投资模式、驱逐和无家可归之间的相互联系。在上世纪80年代,雅皮士们盼望着士绅化和城市快节奏生活,然而到了90年代,中产阶级对于无家可归者的态度,从自视甚高而又同情怜悯转为控诉,控诉他们不仅造成自己的困境,更带来更大的社会弊病。自由主义的城市政策已然失败,城市的公共政策与自由市场联合起来,共谋反对少数族裔、劳工、穷人和无家可归者。尼尔认为,在新兴的恢复失地运动者之城,士绅化已成为这种复仇政策的一部分。
(董牧孜)
政治
《平常的恶》
作者:朱迪丝·N.施克莱
译者:钱一栋
版本: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年8月
所谓“平常的恶”(ordinary vices),简言之就是每个人可能都不会觉得的陌生的弱点或缺陷,比如虚伪、贪婪、残忍、炫耀、虚伪以及背叛等等。这些恶的潜伏或产生,从古至今都不分地域、阶层、职业或性别,因而在历史和社会层面都具有普遍性。就此,避免恶、与恶斗争基本上构成了人类的全部美德。然而,在“平常的恶”的清单里谁列第一、最严重,谁次要,谁更次要,就没有完全一致的意见了。
在《平常的恶》一书中,美国政治学者朱迪丝·N.施克莱将“残忍”视为最严重的、最需要警惕的“平常的恶”。按照她的论证意见,这自然不是说其他恶就无须努力克服了,但是纵观人类发展史,残忍是自由的天敌。“只有身处自由且严格执行法律规则的环境之中,我们才可能拥有自我提升的机会和希望”。她显然延续了一种向往和追求自由的经典传统。《平常的恶》虽初版于1984年,从那以后,世界格局和社会思潮也历经数次变化,然而作者的这一穿梭和思考并没有过时。 (罗东)
哲学
《恶的科学:论共情与残酷行为的起源》
作者:西蒙·巴伦-科恩
译者:高天羽
版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年9月
对于“恶”的研究可以说汗牛充栋,但在《恶的科学》这本书中,对于人类行为中残酷行为的起源,作者提出了富有新意的假说。他用“共情腐蚀”的概念来解释“恶”,认为当人作恶时,表明他的共情能力遭受到了腐蚀,从而大大低于正常水平——这导致了种种残酷行为。以共情能力的高低与作恶与否挂钩的理论,不止有大量的科学实验数据做支撑,还有海量的实际临床病例佐证。
如果顺着作者的思路,从共情能力,即能否对他人的痛苦保持高感知力作为标准,我们会发现与作恶行为相关的诸多问题都能得到新的切入角度。比如:为什么这个犯人会杀死一个无辜的孩子? 为什么这个恐怖分子会用炸弹自杀袭击?为什么纳粹会残忍屠杀犹太人。以往我们习惯了用“他们是恶人”来解释一切, 然而,当我们审视“恶”这个概念时,就会发现它根本什么都没解释。而如果从“共情能力”切入,我们则可以进一步追问什么因素影响着一个人的共情能力、如何识别零共情能力的人群、以及帮助我们认识自身的共情能力。(张婷)
绘本
《妈妈和我》
作者:(日)中川碧、村松江梨子
译者:巫莎莎
版本:全本书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年8月
我们已经可以越来越理性地探讨“母爱”这样的话题,知道把它神圣化不太对,懂得为人父母也需要学习,明白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了好的养育,母亲也不是就应该一味付出。所以翻看这本《妈妈和我》反倒有点意外,书中只有一则又一则描画童年记忆里与母亲相处瞬间的小漫画,都极简短、极平淡,诸如在妈妈进门的一瞬,躲进被子里玩捉迷藏;赖床不起的时候,被妈妈呵痒;趴在妈妈的肚子上,听里面“嘟噜嘟噜”“咕咕咕”的声音;突然和妈妈说一句,“等我长大了,你要什么我给你买什么”……
一幅接着一幅,没有完整的故事,彼此之间也没有逻辑关联,开始时简直让人错愕:就这样?就这样。但看着看着,就陷入到这羽毛一般轻盈细碎而温暖的触感里,慢慢想起情感本就是这样在琐碎的日常间流动和丰盈。于是,无论是已经长大的孩子,还是养过孩子的父母,都能从中找到共鸣。最后,如果想要给这本温柔的小书加一点教育意义,那就是它会提醒每一位父母:现在每一天里的言与行,“都会成为这个孩子的回忆”。(李妍)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