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多区实施“戏曲进校园”方案;多校开设京剧选修课,聘请京剧专家授课
|
今年10月1日至7日,2018中国戏曲文化周将在北京园博园上演。近年来,戏曲文化越来越得到许多青少年的喜爱,这与北京多区实行的“戏曲进校园”措施有关。
目前,北京多个区已经实施“戏曲进校园”相关方案,多所学校也已开设京剧课程和社团,有的学校聘请知名京剧专家到学校授课,让学生接受专业的京剧教育。有小学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
从体育老师教京剧课到京剧专家进校园
近日,记者从东城区灯市口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以下简称“灯小资源带”)了解到,灯市口小学从多年前开始,就已开设京剧类校本选修课和社团。
走进学校,教学楼走廊的墙壁上挂着学生们表演京剧的照片。校长滕亚杰介绍,灯市口小学于2013年9月成立了“育英少儿京剧社”,以普及京剧知识、学唱京剧选段、观看京剧演出为主。
2014年,灯小资源带刚开设的京剧选修课由校内体育老师董顺利为学生教授。董顺利是一名京剧资深爱好者,平时爱唱京剧中的“老生”,就从“老生”开始教学生唱腔,同时为孩子们讲解京剧的历史、文化和故事情节。“让孩子对京剧产生兴趣是第一步”,他说。
从2016年开始,灯小资源带聘请了专业的京剧老师,与校内老师共同为学生授课,目前共有6名京剧老师。滕亚杰说,现在四校区参与京剧社的学生约有70名,选修京剧校本课的约有90人。
五年级学生吴清飏参加京剧社有一年半时间,她擅长画京剧脸谱。她说,她从三年级接触京剧脸谱校本课开始喜欢京剧,还专门到地坛庙会找到教京剧脸谱课的非遗传承人盛华老师学习画脸谱。“我画的一个脸谱还卖出去了,画的是张飞。”吴清飏笑着告诉记者。此外,她还在京剧社团中演过李克用、伍子胥和黄忠。
四年级学生南冠宏加入京剧社近一年,她说,今年5月16日学校在老舍茶馆举办了京剧专场,她参演了京剧《桃花村》的一个唱段。“妈妈还过来看了我的表演。”南冠宏说。
京剧社一位学生的家长说,孩子几次跟随老师走进长安大戏院看剧,现在对京剧越来越喜欢。“传统戏曲的推广和传承,需要从孩子们开始”。
滕亚杰告诉记者,接下来学校计划为学生建一个京剧教室。2019年,学校将为学生举办第三届京剧专场。
板厂小学等多所学校引入京剧课程
东城区板厂小学德育主任周颖介绍,学校在2010年推出了校本课程《京剧欣赏》,课程内容涉及数十部京剧剧目,最初由校内音乐老师白艳授课,为学生讲解京剧行当、流派等知识。
随着学生需求的提升,学校聘请了北京京剧院的专业教师李梅,教授学生京剧知识和表演技艺。周颖介绍,学校还聘请了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毓敏作为艺术顾问,指导校内京剧教学。
此外,学校成立了“梨园新芽”和“梨园新秀”京剧社团,二三年级有兴趣的学生可进入“梨园新芽”京剧社团学习,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可选拔进入“梨园新秀”社团,深入学习京剧知识和技艺。目前学校的京剧社团有青衣、花旦、老生、花脸等行当,共有百余名学员。
据介绍,今年2月8日,板厂小学的学生到访纽约,为当地师生表演了民族歌舞、京剧、书法等节目。
朝阳区实验小学一位老师介绍,学校开设了京剧课程,供学生选修。京剧课程包含在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学校还聘请了国家京剧院一级演员,每周来学校为孩子们教授京剧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艺。据介绍,学校的每个班级每周至少会上一次京剧课。
■ 延展
北京多区推动“戏曲进校园”
大兴区今年试行戏曲进校园工作,选定了辖区内12所试点学校,通过编写戏曲剧目教材等方式,向中小学生推介优秀戏曲剧目。
大兴区文委将负责建立戏曲专家工作室,鼓励戏曲专家、戏曲民间艺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走进校园,参与戏曲进校园的教学。
大兴区教委介绍,到2019年,大兴区将全面推进戏曲进校园;到2020年,戏曲进校园将在全区中小学实现常态化。
海淀区今年设立了专项经费,支持社会团体进入校园演出,今年上半年已召集5个专业院团进入6所学校演出。海淀区还组织了教师培训,各校共13位老师参加了戏曲培训。
此外,海淀区推进高等院校和社会力量参与小学体育美育发展项目,其中,北方昆曲剧院与海淀区太平路小学结对,开展昆曲进校园工作。
东城区开展“梨园特色学校”试点,将京剧实验教材作为选修课进入课堂教学,支持学校组建京剧社团等。
在今年7月公布的《2018-2019学年度东城区教育工作计划》中提出,东城区要深入推进“文化·传承2030工程”,举办第3届中小学生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节,开展“民族艺术进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优秀戏剧进校园”等文化艺术普及活动。
新京报记者 黄哲程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