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论
下一篇

完善考核机制,避免治污厂“空转”

2018年10月05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 社论

  

  考核机制是官员行为的“指挥棒”,只有更科学的考核,才能指挥好基层官员树立正确的环保政绩观,避免环保浪费。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湖北赤壁三座新建的污水处理厂进水口的水质竟然好于排放标准。赤壁市住建局负责人对此表示,这三家污水处理厂没有进行管网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导致污水处理厂没有污水可以处理。但由于当地政府与污水处理厂签有协议,致使政府必须为污水处理厂“空转”买单,一年内政府支付三家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费用高达437万余元。

  如果把污水处理厂比作污水处理“心脏”,那么,负责收集和输送污水的管网就是“血管”,两者紧密不可分。只有建设完善的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城市污水的处理率才能真正提高。

  但从赤壁暴露的问题看,当地对于污水处理厂的规划失于混乱。没有管网就盲目建设污水处理厂,既劳民伤财,还不得不花巨资维持污水处理厂的空转。这的确需要当地政府反思,污水处理厂的规划建设应该进行更为详备的调查、论证才对,而不能如此草率。结合污水处理已然下沉到小城镇的大背景来看,此事也需要更多地方引以为鉴。

  事实上,赤壁污水处理厂的空转,也并非孤例。近年来,在不少地方,污水管网建设速度,远远跟不上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速度,导致许多污水处理厂处于低负荷运转,乃至空转状态。一边是黑臭水体顽症难治,一边是污水处理厂长期“吃不饱”,这堪称环保治理的一大怪相。

  比如,今年6月,中央环保督察组披露,汕头母亲河练江作为广东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大量污水未经处理即排入练江,而当地一家污水处理厂的配套管网竟然只有1.14公里。在海南文昌,污水处理厂清水进清水出,当地6000亩的城区,因为缺少9公里的主管网,导致城区的生活污水无法送进污水处理厂处理,仍然直排入海。

  表面上看,导致这一现象的是因为一些地方政府负责人的拍脑袋决策。但实际上,还是一种不正确的政绩观在作祟:污水处理厂是建在地面上,是看得见的政绩,建好了可以大书特书,污水管网却隐藏在地下,建得再好也看不见,更无法在政绩的台面上展示。再加上污水处理厂建设成本较小,建设速度快,而污水管网则不同,不仅投入巨大,周期也长。如此一来,就导致地方政府更愿意将资源向污水处理厂倾斜。

  重视污水处理厂,轻视污水管网,这一环保大跃进带来的浪费是不容忽视的。仅仅赤壁一地,为维持三家污水处理厂“空转”浪费的财政资金一年就达四百多万元。因此,要改变污水处理厂空转这一现象,还应当建立更严格的评估和论证机制,防止行政意志凌驾于专业之上。

  与此同时,也要改革对官员环保政绩的考核机制。例如,不再把单纯的污水处理厂建设作为环保考核的指标,而是以污水管网覆盖率、污水收集率、处理率等更科学的指标,对地方的污水处理工作进行考核。

  考核机制是官员行为的“指挥棒”,只有更科学的考核,才能指挥好基层官员树立正确的环保政绩观,避免打着环保旗号的浪费行为发生。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