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文娱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2:文娱时评

今日看片

2018年10月08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今年国庆档的几部大片都是关于真假主题的。《无双》里是真假美元,《影》里则是真身和影子。

  2018年的电影国庆档已经在昨天结束,有11部影片在该档期上映。其中,三部大片里谁也没想到《李茶的姑妈》的票房遇冷,猫眼将该片的预估票房从23.21亿下调至如今的6.87亿。这主要源于麻花喜剧本身质量的滑铁卢,也有一部分是因为大部分观众认可《影》是张艺谋导演许多年以来质量较高的一部,故事紧凑、形式美感出众、演员演技在线,有这几点保证,总体质量是过关的。至于也被不少人质疑的,“形式大于内容”、“故事并不新鲜”等等问题,都是在总体质量获得认可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讨论。而电影《无双》则被很多媒体称为国庆档的“逆袭者”,因为首映次日它就反超《李茶的姑妈》登顶单日票房榜,至今位列国庆票房榜第一。“很港片”的赞赏评价和“致敬还是消费情怀”的怀疑成了各界讨论的重点。

  《影》 美则美却难有共情

  相比宏大叙事,“话题性”更有观众缘

  也许是因为当下中国电影有太多例子证明了“话题性”比质量和美感更重要,更有观众缘,比如《我不是药神》、《后来的我们》,包括麻花过去出产的喜剧,这些电影在题材上就天然具备和观众距离非常近的优势,这些都是年轻的新晋导演带来的作品。与它们相比,张艺谋、陈凯歌这些成名多年的导演最近几年带来的作品,和观众的距离多少有些远,《长城》、《归来》、《妖猫传》,再到这部《影》。

  可以看得出来,第五代导演仍然醉心于宏大主题的叙事,《妖猫传》追寻了盛唐传说背后的一段真相,《影》刻画的是一段影子替代真身的宫廷权谋之争。《妖猫传》华丽繁复,《影》简约素净,它们相同的地方是都非常精致,严格按照戏剧的标准去琢磨故事、人物,精心地打磨适合故事的影像风格,深深地将主题藏在故事背后。这两部作品技术层面的精致其实让笔者有些感动,它们都带着一种“老工匠”对自己的要求,精雕细琢,务求成品符合自己的手艺标准,这是一个多年艺术工作者的自觉。

  尤其是《影》煞费苦心地将颜色淡化到最少,不是黑白,却在山水之间弥漫着一股烟青色,庙堂之上又是一番水墨用色,场景也是只有简单的几个转换,十分精炼。整体用色是《影》比较高级的地方,笔者并不认为这个故事变成完全彩色的会让它变得更好。色系的统一带来美感,以及让观众将注意力集中在主要的故事线和人物上。

  缺乏共鸣,对主题和人物的理解不同

  应该说《影》有问题的地方还是在于导演想说的东西过于宏大,而这个时代的观众却更关心个体。《影》中的替身境州是个悲剧的个体,但他让人共情的这个语境不够强大。而只要观众对这个人物的投入不够,那么整个故事的阴谋、颠覆就变得离观众比较远,因为谁成谁败谁是大都督就没有那么重要了。片中最让人感到绝望的时刻可能是境州拼死回到家中,却发现母亲被杀死,又有人来灭他的口。这里能激起观众本身的求生欲,但之后则又变成朝堂上翻云覆雨的政治斗争。

  大时代里的个体,大阴谋中的小人物,这是永远有魅力的艺术主题,当然并没有那么容易表现。“药神”中王传君成功刻画了当时医药制度下的牺牲品这样一个个体,让太多观众掬一把同情之泪。《影》中的境州是权力斗争中的牺牲品,但这个牺牲品原本的自由美好人性并未让观众深刻感受到,所以当他也站到权力的那头去的时候,孙俪扮演的都督妻子感受到了深深的恐惧,观众却并没有同时感受到。导演想要表达的也许是境州无法突破权谋斗争最终身陷其中的悲剧命运,而观众看到的也许只是草根成功逆袭。对“大主题”和“小人物”的理解不同,也许是《影》不能获得太多观众理解和共鸣的原因。

  《影》和《英雄》之间的隐隐联系对于熟知张艺谋的观众来说很是有趣,当年李连杰扮演的刺客为了天下选择不刺杀秦王的结局曾经让观众哗然,如今邓超扮演的替身境州在权力斗争中本想苟活,谁知无法全身而退,因缘际会之下替身刺向了都督真身取而代之。有人说这个结尾仍然没有破局,因此格局不大,我倒是觉得取而代之已经是一种天真,追求破局在如今语境下恐怕是痴心妄想。

  巧合的是,今年国庆档的三部大片都是关于真假主题的。《李茶的姑妈》是通过假扮姑妈获得金钱,《无双》是幻想出分身制造假钞追求金钱,《影》是安排替身追求金钱的终极——权力,很明显前两者的主题显然比较实际好理解一些。但从票房的结果来看,如今的观众还是看整体的内容和质量,也并非越浅显就越受欢迎。《影》整体上的制作精良还是让观众感受到了,顶着宏大的主题也依然用形式上的美感收获了较多观众的好评。《影》和《无双》都是更接近过去的那种好片,可见只要“好”,是不是“老”也并非关键。即使是簇新簇新的,如果明晃晃地写着“烂”,也是不成的。如果又新又好,那自然是更多观众的最佳选择。

  □表江(影评人)

  《无双》 致敬但不消费情怀

  一部完成度很高的港片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其洞察时代的超拔气质和开山立派式的艺术魅力。前者关乎一部电影的精神张力,后者则直接奠定了一部电影的品质水准。风格鲜明的故事类型、极具标识性的镜头语言、自成一派的叙事节奏,再加上几个量身定做的御用演员,这些都是成就一部经典电影的要素。

  徐克的武侠片,王家卫的爱情片,吴宇森的暴力美学枪战片,杜琪峰的警匪片,王晶的娱乐商业片……这些黄金时代的香港电影,在构成观众对香港电影的共同记忆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一代人对电影的理解和审美认知。其中,应该就包括庄文强。

  警匪题材一直是香港类型电影里的一大特色,执法人员与不法分子共同构成故事的主角,编造谎言与揭穿谎言、精密犯罪与制止犯罪,在环环相扣、紧张刺激的攻防转换中,公理正义与法治胜利得到伸张。在剧中,故事的开头是假钞犯罪集团的成员——落魄画家李问被捕受审,导演借香港警察之口提问:“谁是画家?”故事一开头便埋下悬念,叙事的逻辑也由此展开。

  在李问供词的描绘下,周润发扮演的三代世家的假钞制造集团大佬吴复生,引诱郭富城扮演的落魄画家李问共同走上仿制“超级美金”的疯狂犯罪道路。接着就像《门徒》里刘德华带领吴彦祖逐个环节学习制毒流程,从开模制版,到选纸上墨,大哥周润发带着小弟郭富城一步步攻关“超级美金”,闯荡江湖。警犯、飙车、游艇、太平绅士甚至精致服帖的西装三件套,香港警匪片的要素可谓一应俱全。而穿插期间的枪战戏份,如加拿大枪战抢劫变色油墨、金三角火拼毒枭将军为父报仇,尽管褒贬不一,但是就像茶餐厅里一碗鲜滑的云吞面必须配上一碟蜜汁叉烧一样,没有了这几场港式枪战镜头,《无双》便是不完整的。

  致敬经典与贩卖情怀只有一线之隔

  影片正式上映前,相信不少观众和笔者一样,对《无双》的预期是复杂的,既有对发哥的期待,又有对消费情怀的反感。毕竟,打着致敬经典的幌子消费情怀的例子并不鲜见。远的不说,前阶段以古惑仔回忆杀为噱头的《黄金兄弟》,还有之前发哥接拍的三部赌神题材电影《澳门风云》都有此通病。可见,致敬经典是个需要走心的技术活。

  庆幸的是,《无双》在这点上的表现是自然而克制的。尽管不少观众对片中双枪发哥、海报里美元点烟等致敬经典的镜头如数家珍,但这些点缀其间的镜头都是随剧情发展和人物形态自然而然发生的,按照吴复生雅痞的性格,他就该做那样的动作,而不是生搬硬套强行植入。

  透过片中李问仿制名画和制作假钞所抛出的价值思考,或许我们可以大胆猜想,在导演庄文强心中,黄金时代的香港电影就是那无法复制的超级美金和名画真迹,即使技术上能以假乱真,但是刻意的模仿终究只能成为配角。所以,既然是致敬经典,那就止于致敬,别让艺术风格上的认同滑入消费经典的套路。

  精彩反转与叙事遗憾

  尽管片中向经典致敬的镜头勾起了不少观众的回忆,但是必须承认,正如其名,《无双》是一部独立叙事的香港电影。导演苦心孤诣地把叙事背景放在假钞制作上,巧妙规避了制毒贩毒、赌场千术、抢劫银行等以往香港警匪片常用题材,并一反常态,不是穷凶极恶和疯狂犯罪,而是以匠人般的语态刻画了这群制造假钞的嫌疑犯。而片头便落网的落魄画家李问,其胆怯、懦弱的小人物形象也从一开始便博得了观众同情。

  但是,越强的代入感和先入为主的判断往往也蕴藏着更大的反转。当何督查兴师动众抓到“假画家”高佬辉后恍然大悟,故事的反转骤然揭开。原来,画家就是李问。大开大合的大哥吴复生是假的,胆小懦弱的小弟李问也是假的,来保释的阮文是假的,甚至连李问与阮文的爱情也是假的,他们都是“真画家”李问将自己一分为二虚构出来的人物画像。在这个谎言里,李问瞒天过海,巧妙地让自己作为小人物藏在大人物的身后,成为故事里的配角。这种人物性格的强烈对比与剧情反转所形成的巨大张力,是令人惊艳和入迷的,因为不到最后一秒,你永远会好奇谜底是什么?

  但是,可能是受限于电影篇幅,还是有不少细节没有展开。三代世家的李问年轻时为何如此落魄?绑架真阮文时假钞团队为何突然内讧……这些疑团没解开,终归是这部电影叙事上的遗憾。

  □林中路(影评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