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十八洞村至今已经快五年了,十八洞村容村貌和村民的生活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目前,十八洞村已经户户通了自来水,无线网络也覆盖了全村。村里还有提款机、中国邮政服务点,为村民生产生活提供便利。
梨子寨只有20多户村民,目前已经开了七八家农家乐; 梨子寨,竹子寨之间的山林间修了一条游步道。步行时,游客可以欣赏十八洞的自然风光和苗族特色木房子。
这些木房子坐落在山间,高低不平,错落有致。房子外墙刚刚重新刷了桐油,整个村庄看起来亮了不少。
回家前,施全友在浙江打工,在五金厂里操作仪表车,一天要工作8-12小时,“脸上、胳膊上都是铁灰,黑乎乎的。”父母七十多岁了,还要到地里干活,种点水稻、玉米自给自足。
如今的施全友生活从容、悠闲,每天在自家的农家乐里打理打理屋子,或者开车到街上去买点肉和菜。家里的地已经流转给村里的合作社,父母也可以安享晚年了。
最近两年,孔铭英也不怎么亲自下厨做菜了,家里长期雇了四个人,负责农家乐的大部分事情。日子渐渐安定,他俩今年准备要个宝宝。
施全友家的堂屋挂上了党旗、国旗,中间是习近平座谈时的照片。每天,施全友家里都会涌进大量游客,大家相互讨论、合影。
因为总书记在他家门口空地上座谈,这里成了游客必到的地方。不时有村里的讲解员带着团队过来,还原当天的情景。“总书记就坐在这里,当时院子还是泥土地,旁边是农田。”
如今,这里已经铺上了青石板,并打造成了观景台。旁边还挂着“相约十八洞 牵手奔小康”10个大字。
施全友的大哥施全付就住在隔壁。2015年-2016年,他和老婆也曾在施全友的农家乐帮忙,对十八洞游客的增加有着直观的感受,“忙不过来,很多游客吃饭都等不及了。”
施全付今年56岁,皮肤黝黑,身材清瘦,是个地地道道的庄稼人。之前,两个弟弟都在外打工,他留在村里照顾父母,还育有三个儿女,家庭负担沉重。连同从其他村民那借来的土地,施全付之前耕种18亩土地,种植水稻和玉米。
2016年10月,施全付和老婆也开了农家乐,生意日渐红火。“一天可以接待四五十人,平时不怎么雇人,所以忙不过来。”今年年初,施全付决定,把耕种面积降到四五亩,腾出更多精力经营农家乐。
9月22日,天下大雨,游客明显比前几天少。但施全付家仍迎来了30多个客人。其中,有个客人是回头客,还带来了两个朋友。这让施全付感到欣慰。
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有的也不愿意闲着,就到十八洞村梨子寨入口处的亭子里摆摊,这里紧邻停车场,是游客进村必经之地。施香凤今年80多岁了,还常常背着背篓,走路上山摘野生猕猴桃来卖。她的摊位上还有板栗和花生,一天下来也能赚个二三十块钱。
施六金家就在这个亭子旁边。今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他结婚的日子。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把有60年历史的房子重新装修一番,并挂上了彩色的气球。
施六金今年44岁,是一个非常壮实的苗家汉子。20多年前,父亲生病瘫痪,当年十七八岁的施六金早早扛起了家庭重担。等到两个姐姐、三个妹妹读完书、出嫁,他也不知不觉就被“剩”了下来。
2015年年底,他结束了在外打工的生涯回村子,开过农家乐、当过村小组组长。目前,他在村里的矿泉水厂打工,心思渐渐安定了下来。今年年初,施六金联系上了家住花垣县城花桥村的姑娘吴春霞,俩人通过几个月的微信交流,互生好感。
村民们说,以前十八洞村因偏远、贫穷,外乡女孩都不愿嫁进来。不少现在40多岁的人在他们适婚年龄,都不能及时找到对象。2013年,全村还有40岁以上大龄未婚青年30多个。这四五年来,随着村里的发展,陆续脱单了10多人。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陈景收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吴江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