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文娱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2:文娱时评
上一篇

美剧中藏着现代家庭模式的演化

2018年10月09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聚光灯】

  

  美剧中有不少无法被归类的生命力常青的家庭剧:既不能算做无脑轻松的情景喜剧,也并非充满特殊故事设定的情节剧。作为“非典型剧集”,它们反映着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些高口碑、高质量的经典家庭剧融合多种元素,在题材、剧情还有人设方面都难以复制。比如在今年秋天回归的美剧《我们这一天》(This Is Us)第三季,延续了前两季的质量和口碑,是美国家庭剧的典型代表之一。

  传统的美国家庭结构即“核心家庭(Nuclear Family)”,内部仅保持着三种最基本的家庭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兄弟姐妹关系。夫妻二人为自己的后代提供关怀和稳定的家庭支持,构成基本的三角结构。

  由于现代工业社会需要自由劳动力,现代家庭模式的主要特点就是经历着一个 “核心家庭化”的过程:人们开始走出故乡的大家庭,到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就业和生活,并组成新的家庭。但随着文化上的多样化,美国现代家庭模式越来越悖于传统的双亲模式,让“家”——这个情感与亲密关系的私人场所,充满更多可能性,在美剧中也有所体现。

  热闹的大家庭情景喜剧

  《宋飞正传》(Seinfeld)、《金色年代》(The Goldbergs)等早期家庭剧围绕主要人物的日常生活、工作、异性关系等,在几个固定的场景中展开。随着剧情的走向,背景还配有恰如其分的罐头笑声。

  这些情景喜剧(Sitcom)常常终结在一片温暖、祥和的基调中,他们讲述的热闹生活琐事中充满无穷的笑料,是美剧里《武林外传》一样的存在。主角之间的感情关系并不会成为剧情主线,分分合合多为情节润滑剂。

  他们可以是大家族的喜乐,也可以是一群晚婚的人生活在一起,试图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剧中角色共同承担责任,照顾彼此,成为不限于一群拥有血缘、姻亲的“家庭成员”,大部分国人熟知的经典喜剧《老友记》(Friends)也可以归于此类。

  成长、挣扎与身份的形成

  在长热剧集《摩登家庭》中,同性家庭、多胞胎家庭、异族通婚家庭、单亲家庭、再婚家庭组成欢乐的新版本美国家庭。这部剧用特色的纪录片手法拍摄,中间穿插采访,充满笑料包袱。这个无比寻常的大家庭里有标配——美国中产阶级家庭,也有备受争议的老夫少妻组合,还有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合法成婚并收养越南女孩的同性家庭。一年一年,观众看着剧中人物走上人生的新阶段,大家庭的一切冲突都被爱包容。

  来自不同文化的美国移民也成为家庭剧的新话题。《初来乍到》(Fresh Off the Boat)和《喜新不厌旧》(The Blackish)分别描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个来到奥兰多定居的华裔家庭,和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约翰逊黑人夫妇在美国白人社区里工作、生活、育儿等各方面的故事。角色成长中不乏对自身文化身份的焦虑,也不乏自立、机会均等、竞争等美国基本价值观的输出。

  如果说前卫话题的引入、文化广度和拍摄手法的进步让家庭剧承载更多讨论,《我们这一天》(This is Us)则可以说将心灵成长带入了家庭剧。除了制作品质、台词和多线、群戏等手法可以与电影媲美外,本剧围绕杰克和瑞贝卡生的三胞胎核心家庭失去“完美父亲”后带着伤痛成长的过程告诉我们:没有哪一种痛苦,是生活永远过不去的。

  一个亲人的死亡并不意味着两个人关系的结束。《我们这一天》被称为鸡汤的价值观和《云图》类似:“我们的生命不是我们自己的,从子宫到坟墓,我们和其他人紧紧相连。”兰德患癌的亲生父亲威廉坐在门槛上,他并没有劝说女孩接受大哥的爱,而是淡淡道出自己面对死亡的感觉,“生活中美好的瞬间都化作了碎片四下翻飞,我试图去抓住它们,它们却从指间流逝得更快”,“因此,不要以为你还有大把时间,生命稍纵即逝,一定要把握住美好的瞬间。”这幕不禁让人想到科恩的诗句“万物皆有裂隙,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永远的主题:情感与亲密关系

  美剧中的新家庭模式从核心家庭不断演化,也反映出当代人家庭、婚恋观的变化。我们想要的是什么?一段稳定的长期关系?家庭生活,抑或是被接纳的感觉?

  中国儒家的家庭模式强调子女对父母的义务。但无论在任何文化下,家都代表家庭成员间的义务和责任,也是情感与亲密关系永远的第一课堂。而亲情和很多东西一样,同样是自我实现的工具。

  变化的世界中,接纳与包容的能力是家庭能提供给子女的最好教育,也是尽管中西有别,我们仍然对美剧家庭剧着迷的原因。

  □胡雪纯(剧评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