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报告称,全球气温已上升1℃,呼吁各国“迅速而广泛”的改变
10月8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韩国仁川发布《IPCC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报告称,全球平均气温已比工业化之前上升1℃左右,预计2030年至2052年间将升高1.5℃。报告强调,必须将全球变暖控制在1.5℃以内,方可避免气候变化造成的严重影响。
报告称,与2℃的气温升幅相比,将变暖控制在1.5℃,2100年全球海平面上升将少10厘米;升温2℃夏季北冰洋每十年将出现一次海冰消失的情况,1.5℃则为每世纪一次;升温1.5℃,珊瑚礁将减少70-90%,而升温2℃珊瑚礁将消失殆尽。
据介绍,来自40个国家的91位作者和评审编辑应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在2015年通过《巴黎协定》时发出的邀请,编写了这份IPCC报告。
报告还指出,近年来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迟缓,按照目前趋势,全球升温将灾难性地达到3℃。“这份报告释放的一个强烈信息是:更多的极端天气、海平面上升、北极海冰减少以及其他变化已经让我们目睹了全球升温1℃的后果”,IPCC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翟盘茂说。
据介绍,《IPCC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将为12月在波兰卡托维兹举行的气候变化大会提供重要科学文件,届时各国政府将审查《巴黎协定》以应对气候变化。
释疑1
为何强调升温须低于1.5℃?
2015年12月,195个国家通过《巴黎协定》,提出与工业化前全球平均气温相比,将气温升幅控制在2℃以内,并希望努力实现控制在1.5℃以内的目标。
IPCC最新这份报告指出,将气温升幅控制在1.5℃内比2℃能更好地避免一系列生态灾难。相比2℃的控温目标,将全球变暖控制在1.5℃内,全球缺水人口将减少一半,遭遇极端高温天气的人口将减少约6400万。0.5℃的温差对自然界的影响也不小,全球升温1.5℃,珊瑚礁减少70-90%,而升温2℃珊瑚礁将消失殆尽。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翟盘茂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正在见证全球升温1℃的各种气候变化影响,如更频繁的高温热浪、北极海冰消融、海平面上升和一些区域的强降水、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等。气温升高1.5℃后影响将更大,但与2℃相比,上述极端气候事件影响将小得多。
“就城市区域而言,可大幅减少高温热浪、空气污染等风险;农村区域则可减少玉米、水稻、小麦等农作物产量降低的风险。此外,对于那些经济基础薄弱、受极端气候事件影响较大的沿海和小岛屿及发展中国家来说,0.5℃的升温控制可以降低其遭受气候灾害的风险。”翟盘茂举例说。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环境科学教授约翰·罗克斯特伦说,当气温上升到2℃的临界点时,我们就完全把命运交给了一个失衡的地球系统。巧克力将稀缺甚至绝迹,北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迫使岛国搬家,以及旱涝的极度异常等。
释疑2
如何才能将升温限于1.5℃?
此前,科学家和气候研究人员一直怀疑1.5℃目标在经济上的可行性。根据报告,实现1.5℃的控温目标,需要全球各国土地、能源、工业、建筑、运输和城市建设等各个层面“迅速而广泛”的改变。
据BBC分析,改变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比如在能源系统上的投资,每年至少耗资2.4万亿美元。
报告为各国控温目标列出5个步骤:到2030年,全球碳排放在2010年基础上减少45%;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全球发电量85%;煤炭使用减少到接近零;能源作物种植面积达到700万平方公里;到2050年全球实现碳净排放为零。
翟盘茂表示,把升温控制在1.5℃非常不容易。实现目标需要深度减排、节约土地资源,全社会各个领域在需求端采取一致行动。对个人而言,改变生活方式,降低材料消耗,降低高强温室气体相关的食物消耗,采用低碳出行方式,这些措施对于应对气候变化都具有重要作用。应对气候变化不仅仅是国家政策的事,还需要我们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努力。
报告主要作者之一、美国康奈尔大学气候科学家娜塔莉·马霍瓦尔德说:“我们面对一项艰巨任务,但并非不可能,这是我们决定世界未来面貌的机会。”
■ 盘点
欧盟日本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
美国总统特朗普去年6月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从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到美国普通市民,都对这一决定表达了遗憾、失望与批评。
不过,除美国外,其他发达经济体如欧盟和日本等都已重申承诺,将继续坚守协定。
据彭博社报道,欧盟国家近日协商决定,计划在2030年前将汽车二氧化碳排放减少35%。作为汽车大国,德国对该执行议案表示支持。欧盟各国环境部长对IPCC报告表示严重忧虑,并寻求更加宏大的气候控制目标。
日本历史上曾遭遇非常严峻的环境问题。1997年,日本政府颁布专门应对全球变暖的法律——《地球温暖化对策推进法》。面对严峻的气候变化形势,日本不少领域都在采取行动。据《每日新闻》9月报道,日本最大煤电开发商丸红株式会社宣布逐步弃煤,同时多家银行将收紧对煤电的金融服务政策。目前,日本还在全社会推行零能耗住宅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也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美国经济学家威廉·诺德豪斯和保罗·罗默二人将技术创新和气候变化与经济增长相结合,摘得今年诺奖。诺德豪斯的研究表明,解决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的最有效办法是对所有国家统一征收碳排放税。
新京报记者 陈沁涵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