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1:书评周刊·书情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1:书评周刊·书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经济

2018年10月13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低欲望社会:“丧失大志时代”的新·国富论》

  作者:(日)大前研一 译者:姜建强

  版本: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年9月

  经济学研究一般接受“经济人”或“理性人”假设。即便是与古典经济学决裂的凯恩斯主义,也相信个人会随着宏观经济的调整而像期望那样作出反应,比如一旦扩大政府开支,或下调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他们的消费就会得到刺激,GDP也随之增长。然而,按照大前研一的观察,一种他称之为“低欲望社会”的日本社会状态好像提出了一些挑战。比如,贷款期限达35年,银行信贷利率一再调低,且不高于2%,年轻人还是不为所动,甚至进一步丧失物欲和成功欲。安倍晋三的“28万亿日元”计划,及其主张的上调员工工资、下调利率,也不能唤起他们的消费欲望。

  那么,财政和货币等宏观经济政策何以难以起效?大前研一的论断是,原因不在于是否起效,而在于,它们只在一个高欲望社会才能产生作用。一个“低欲望社会”,无欲无求,怎么刺激效果都甚微。他显然是在经济分析中加入了心理这一维度,也因此,所提出的解决之道,基本上是降低对消费的不确定感、通过教育和移民等措施建立每个人的责任和竞争意识等举措。操作性如何且另说,更重要的是,大前研一的“低欲望社会”成为了今日东亚社会的一个热词,且正在反映日本、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等流行地的一些经济社会侧面。(罗东)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