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4:专栏
上一篇  下一篇

改革开放为新闻 发言人提供了大舞台

2018年10月15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改革开放40年——1978:让现实告诉未来

  伴随着改革开放40年,新闻发言人制度在我国逐步推进和完善。

  在我成长过程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和事不少,但最深刻的人是新闻发言人,最深刻的事儿是新闻发布制度的建立和健全。

  我成为首批走上新闻发言人岗位的人

  那一年是改革开放25年,即2003年,一场非典型肺炎即SARS,几乎使我们各项工作陷入瘫痪。当时我是教育部防治非典工作小组成员,所以必须要每天上班。由于没有专车,只能乘坐地铁和公共汽车。其实,那时坐地铁和公交车的都没几个人。

  在这关键时刻,党中央决定任命吴仪同志兼任卫生部部长,王岐山同志任北京市市长。他们到任第二天,北京市就和卫生部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对世界发布北京正在遭受非典型肺炎病毒的攻击,号召全体人民团结起来,打赢一场抗击非典的战争。

  此后,通过媒体多种形式将疫情和医院救治情况及时向全社会公布,滚动报告感染者数量及救治情况,并提请全市人民注意事项。正是在这信息公开和透明的进程中,人们知道了事情真相,情绪由恐慌到镇定,状态由混乱到整齐,随后,生产和生活秩序得到了恢复和稳定。

  非典之后,党和政府从中得到的宝贵经验之一就是,对于涉及公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大信息要及时公开透明,向公众开放,并应做好一系列政策解读和信息公开跟进工作。

  此后,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多次发出通知,要求建立部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披露政府信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了全国首期国家部委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媒体称为新闻发言人的“黄埔一期”,我荣幸地成为75位发言人之一,并走上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的岗位。

  培训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原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先生所说的一句话:政府新闻发言人要做到十二个字,立场是政府的,语言是自己的。正是带着这样的认识以及赵主任的谆谆教诲和同行的鼓励,我努力在新闻发布台上,用自己的语言及时、有效地传达出教育部的声音。

  新闻发言人的独特地位和作用不能低估

  在我任发言人期间主持的百余场发布会和所接受的数百次媒体采访中,我深深地感到,教育政策的有效解读和信息的及时公开对于公众来说太重要了,对于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提升更重要。

  记得那时资助困难学生上学成为社会热门话题,公众和媒体热议民间组织的捐助行为,却对政府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不甚了解。为此,我召开多次新闻发布会,还把记者带到宁夏固原等地区开现场发布会。

  此外,通过组织采访团和做电视节目等当时时兴的多种形式和手段,宣传党和政府资助困难学生政策。当然,在用自己的话解读国家教育政策过程中,自己也曾被个别记者断章取义,被个别网民误读误解,但看到党和政府的政策日益深入人心,逐渐扭转了原来的不好局面,我心里亦十分快慰。

  2008年,我卸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之后,开始构思我的第一本书,并于2009年正式出版《为了公开——我当新闻发言人》,该书详细记述了那一时期我为了公开,如何与媒体打交道、与官员打交道、与公众打交道的经历,令人难忘。

  今年,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到来之际,也是在这本书出版十周年之际,我很荣幸地获得了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化建设“有突出贡献人物”奖。我在致辞中说,尽管网络发达,话语表达形式和手段呈现多样化态势,但可以肯定的是,以发言人为核心的新闻发布制度一点也不过时。

  这从很多发达国家的新闻发布活跃情况可以得到例证,也从我国新闻发布的进程得到印证。当下我们应当警惕和防止各种削弱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言论和理念,比如,有观点认为可以用微信、微博代替新闻发言人,可以用网上发布和新闻通稿取代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可以在幕后指挥,可以用单位主要领导取代新闻发言人等等。我坚定地认为,新闻发言人的独特地位和作用不能低估,也不能削弱。

  伴随着改革开放40年,新闻发言人制度在我国逐步推进和完善,不仅各部委、各省市等党政机关都设立了新闻发言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也出台并实施。

  当我们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时候,请记住政务公开和信息透明,请记住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发布制度。在未来中国改革开放的路上,新闻发言人将始终伴随。

  □王旭明(学者、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