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举一反三
家长群里的种种怪象,根本上是现实中老师与家长的地位不平等所致。
近日,在江西吉安,有几名家长未按老师要求批改作业,被老师在家长群里点名批评。根据截图显示,老师毫不客气地质问家长:“昨天晚上赚了几百万?”“你这样将来孩子和你一样可悲!”截屏被发至朋友圈,引发热议。
这些现象都不是个别事例。现在,老师通过QQ群、微信群等渠道,给班里每个家长布置各种预习、听写、签字等作业的现象已非常普遍。有人调侃,老师除了每天给孩子布置作业,也要给家长布置作业。除了检查孩子的作业,还要检查家长的作业。除了批评孩子没完成作业,还要批评家长没完成作业。
面对这个情况,很多地方出台了规定、行为规范,以管理家长群。这些措施当然是好的,不过我倒觉得,这些都治标不治本。家长群的问题在群之外,根子上还是在现实中。
就这个例子而言,后续的处理程序当然是老师会道歉。但是,事情结束后,老师会调离这个班级,或者孩子会转到其他班或者其他学校吗?如果不,恐怕就会轮到家长惶惶不可终日。
所以,这就产生一个疑问,在这类处理中,需要规范的还有诸如换班、换学校等规范条例吗?因为只有这些条例,家长才与老师站在平等的基础上,没有后顾之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以及投诉不恰当行为。
相反,如果没有这些救济机制,教育主管部门虽然处理了这个老师,但实际上,却在更长期、更系统化的层面上警告家长:不要和老师作对,否则,你赢得了一时,却会惶恐许久。
其实,不但在家长与老师发生矛盾时,后续处理需要更详细的规范,在教师的日常行为中,也需要更详细的规范。这是因为班级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权力场。
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虽然并不具备很大的实际权力,但由于其工作具有不可量化、不可条文化的性质,老师仍然具有很大的自由空间。这个空间,让老师可以在班级这个社会中调动各种有形的、无形的资源。老师的经常性表扬,或者经常性的批评、讽刺,甚至只是一句话,就能让学生在班级中地位大大下降。
在此次事件中,老师肆无忌惮的质问被截图,引来批评。但是,令人惊惧却又很现实的问题是:老师会在班级上这么质问孩子呢?如果老师真的这么做,那么,这个孩子引发同学的嘲笑甚至歧视,会对他造成多大的伤害。
所以,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实际上就成为班级这个小社会中的绝对权威,这一点在小学低龄段尤其严重。这种情况一直要保持到初高中,学生逐渐有了权利意识,老师才慢慢退到一个与学生人格与地位平等的地位上。
遗憾的是,对于小学班级里面的这种权威关系、权力关系,社会舆论并未过多重视。
正是有相对于孩子的权威,老师才有了相对于家长的强势地位。所以,家长群里的种种怪象,根本上是现实中老师与家长的地位不平等所致。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班级是一个权力场。而办法也显而易见,那就是通过仔细的、详细的、条文化的规范来约束老师的行为。
在此之前,首先要做的则是:整个社会必须正视班级中的权力关系。
□刘远举(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