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主任工程师童松,制定地铁安全建设标准为建设运营上把安全锁
| ||
| ||
|
“这几个闪烁的红点,是新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要抓紧时间整改消除。”10月15日上午,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主任工程师童松一边盯着电脑上的“安全隐患排查系统”,一边与同事交流,研究地铁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
这个“安全隐患排查系统”是他和同事们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和需求于2012年研发出来的。童松说,虽然中国现在的高铁轨道交通建设技术已经享誉世界,但此前,中国的地铁建设标准全是收集一些火车、隧道、桥梁等零碎的资料作为参照,地铁建设危险系数居高不下。
经历过多起事故的童松每当回忆起事故现场就非常痛心,这也是他决定开发这一安全系统的动机之一。在童松的主持下,多部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标准化手册,成为行业安全建设的“教科书”,在全国同行业中均属于首创,填补了我国地铁安全建设没有统一规范的空白。
出身“地铁家庭”
童松的父亲是抗美援朝时期的铁道兵,退伍后参与北京地铁1号线、2号线的建设,童松的母亲是北京地铁的一名运营管理人员。童年的童松虽然常被父母带到地铁施工现场,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和父母一样,成为轨道交通建设者中的一员。
上个世纪90年代,童松大学毕业后进入地铁轨道交通建设公司,在一线工作的他经历过多起地铁轨道交通建设事故,面对一线工程建设者的突然离世,面对家属泣不成声的场面,童松觉得非常痛心。
童松介绍,他报考大学的时候还没有地铁轨道建设方面的专业,当时和他一样从事地铁轨道建设的工作人员也都是建筑方面专业毕业的。“当时的地铁建设均是通过收集火车、隧道、桥梁工程等建设方面的资料作为参照,但地铁要在城市地下穿梭,地下环境与其他环境下的建设情况远不相同。”
2003年进入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工作的童松,进入了一个算上他只有三个人的安全管理部门工作,虽然那个时候地铁建设安全监管方面没有任何标准和体系可以参照,但童松已经决心把地铁轨道交通建设事故发生率给降下来。
工作中带着一副“红黑脸”
“干上管安全这一行,就是不能出事故,凡事要对得起良心。”对于在北京地铁建设前线奋战了20多年的童松来说,老父亲这句叮嘱是他的座右铭。
工作二十多年来,童松平时是单位同事眼中的“红脸”,也是工地上人见人畏的“黑脸”,面对安全隐患,无论是在施工一线,还是集团公司总经理会议上,他都直接指出隐患所在,当场通报,并要求落实整改。他的一名同事评价他说:“时至今日,无论是一线工人,还是领导说理求情,他对任何人从来没有手下留情过,完全可以用一个‘狠’字来形容。”
有一次,童松到一工地检查,现场走了一圈儿后,他的脸立即就“黑”了下来。负责安全的管理员是个小青年,平时跟童松关系也挺好,同事都以为这次童松会手下留情。但一见面,童松就提了三条要求。“一是我带着你现场再检查一遍,二是你给我写一份深刻检查,三是你当月的奖金要全扣掉。”
一听这话,小青年不干了。童松一句话没多说,拉着小青年回到现场,当下就指出正在搭设的脚手架基础不牢等“小”毛病。
事后,施工单位公司领导找童松说情,童松就说一句话:“人命关天,让我管就得按制度办”。第二天整改完成了,童松又笑呵呵地给哥儿几个点烟。
制定隐患排查系统编制地铁安全标准
一次,工地出了事故,值守在现场的童松整整熬了七天,用凉毛巾擦了一遍又一遍。眼睛红肿了,他还努力地撑着。同事拍了他肩膀一下,本想说该回家歇歇了,却发现他直接靠墙打起了呼噜。
鉴于施工现场安全隐患排查的不可视化,童松与开始着手“安全隐患排查系统”设计。最终,童松与同事一起于2012年把“安全隐患排查系统”研发出来投入试运营,并进入正式运营。“开发这个系统一方面是鉴于技术、隐患监视、数据分析的可视化方面考虑,另一方面就是可以实时上传安全隐患,任何人的讲理说情均无法删除隐患信息。”
自从有了“安全隐患排查系统”,地铁轨道交通建设事故发生率大大下降。童松告诉新京报记者,以2018年1月至9月为例,就监控到了6万余条安全隐患,实现98%以上的安全隐患可以完全整改消除。
童松介绍,“安全隐患排查系统”有了,事故发生率降低了,但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施工条件复杂,工程任务繁重。随之让他感到压力山大的是地铁建设危险系数居高不下。因此,如何将建设与安全相结合,成为一个新的安全建设标准成为一个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几乎没有可借鉴的资料,编制标准化手册均要实地实物验证,通过计算和实物检验。从2011年开始,童松每天都泡在网上查资料,跟大大小小的专家请教,跑遍了满北京的地铁工地。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童松终于编制完成《北京市轨道交通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手册》和《北京市轨道交通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图集》,我国地下轨道交通建设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形成了包括门禁系统、竖井提升装置可视监控系统、人工挖孔桩施工安全防护规定、施工竖井钢梯及通道设置标准、区间暗挖电力线路标准等18个项目的制作及安装图集。2013年起,“标准”在北京的轨道交通工程项目中全面推广应用。
完善标准制定第三方服务评价体系
如今,“安全”二字已转化为童松编制的多部标准,每一部标准都是轨道安全建设的“教科书”,填补了我国地铁建设没有统一规范的空白。
此后,童松又主持编制了《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护设计与施工标准图集》,2014年由住建部批准列入“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编制工作计划”,目前编制完成,已经进入审核阶段。这几套标准汇总了地铁施工中安全和质量控制的各个方面,填补了国内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生产管理标准方面的空白。
随发展和变化,地铁轨道建设环境和安全隐患也随之变化。“有的地方地下水位有所上升,地铁轨道建设使用传统方式进行抽水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可能需要使用冰冻方式解决。”童松编撰的多部标准手册和图集仍在升级修改当中,最新版本已送至出版社审校。
目前,童松除了日常工作外,还在利用休息时间研究购买第三方服务评价体系。童松说,传统监督管理方式和建设方式有所变化,已有部分交通建设部门所采用的是第三方建设、监督管理等。但第三方应该如何监督管理,如何对购买第三方服务评价目前还没有统一标准。
童松看来,万事都应以安全为重,第三方服务公司及服务参差不齐,童松希望地铁轨道交通建设购买第三方服务评价体系尽快理顺,出台统一评价标准,为一线工人的生命及国家财产安全再加一把保障锁。
如何推荐身边奋斗榜样?
邮箱:xjbgandong@126.com
热线:010-67106710
微博:发微博@新京报
微信:关注公众号北京知道(xjb-jingshier),点击“北京榜样”,回复信息或留言至后台。
新京报记者 刘名洋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