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封面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7:封面报道

港珠澳大桥创下多项“世界之最”

从设计到建设完工前后历时14年,设计使用寿命120年,可承受住16级台风、8级地震

2018年10月24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今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最长的跨海大桥”“最长的海底隧道”“最先进的筑岛技术”……作为集桥、岛、隧于一体的跨海集群超级工程,总长约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除了实现缩短三地间时空距离以外,还拥有一系列“世界之最”,并能够承受住16级台风、8级地震的“侵袭”。

  此外,由于港珠澳大桥地处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据港珠澳大桥管理局介绍,在设计和施工中,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做到了人与工程、环境和谐相处,实现了白海豚“零伤亡”“大桥通车,白海豚不搬家”的目标。

  

  揭秘1

  大桥创下哪些“世界之最”?

  目前世界最长跨海大桥;被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港珠澳大桥被誉为桥梁界“珠穆朗玛峰”,还被英国《卫报》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这座从设计到建设完工前后历时14年的“超级”跨海大桥创下了多项世界之最。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包括三座通航桥、一条海底隧道、四座人工岛及连接桥隧、深浅水区非通航孔连续梁式桥和港珠澳三地陆路联络线。

  据了解,港珠澳大桥是目前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还是目前世界上综合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同时,港珠澳大桥有15公里为全钢结构钢箱梁,是目前世界最长钢铁大桥。

  在海底隧道方面,港珠澳大桥同样创下了多项世界之最,港珠澳大桥海底沉管隧道全长6.7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最深处在海底48米,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底隧道。同时,港珠澳大桥还拥有最大的沉管隧道,其沉管隧道标准管节,每一节长180米,排水量超过75000吨。

  在工程建设上,港珠澳大桥采用了世界上首创的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用120个巨型钢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插入到海底,然后在中间填土形成人工岛。每个钢圆筒的直径22.5米,几乎和篮球场一样大,高度55米,相当于18层楼的高度。其深水无人对接的公路沉管隧道同样堪称世界最大难度,沉管在海平面以下13米至48米不等的海底无人对接,对接误差必须控制在2厘米以内。

  揭秘2

  交通规则差异如何解决?

  司机按照行车指示牌通过立交桥可完成行车方式调整

  由于粤港澳三地交通规则存在差异(香港、澳门机动车靠左行驶,内地靠右行驶),如何在大桥管理上做到“共享一路”,成为外界普遍关心的问题。

  据了解,在2010年粤港澳三方签署的《港珠澳大桥建设、运营、维护和管理三地政府协议》中已明确提出,港珠澳大桥主体部分的车辆一律靠右侧行驶,各区部分的通行规则应与主体部分通行规则相适应。

  记者了解到,港珠澳大桥在设计上利用立交桥解决了三地交通规则上的差异。据有关部门介绍,司机抵达或离开香港或澳门口岸后,按照行车指示牌通过立交桥就能完成行车方式调整。在大桥靠香港和澳门侧,车辆下桥时通过立交桥时即可转换车道方向,将从右行改到左行的方式;而在上桥时,也是通过立交桥转换行车方式。为此,香港接线处设计建造了香港边界至观景山全程约9.4公里的三线双程高架桥,以及位于石湾附近的高架桥回旋处设施。

  大桥通车后,三地口岸将形成综合型的交通运输枢纽,汇集跨境巴士、口岸穿梭巴士等各类交通工具于一体。某穿梭巴士公司负责人表示,9月底三地政府已安排跨境巴士司机参与大桥试运行,熟悉大桥上的交通规则,整个运行过程非常顺畅。

  揭秘3

  大桥靠什么能使用120年?

  具备抗16级台风、8级地震的能力;“山竹”过境时,大桥安全、正常

  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总长约55公里,集桥、岛、隧于一体,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记者了解到,按照“就高不就低”的标准,港珠澳大桥设计使用寿命120年,而这也打破了国内跨海大桥通常的百年惯例。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引领下,中国科研人员依靠1986年以来湛江地区累积形成的海洋水文数据攻克了大量技术难题,创造性地提出了港珠澳模型等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海洋防腐抗震技术措施,最终保障了相关指标的达成,制定了120年使用寿命的设计标准。

  作为屹立在海中的“超级”跨海大桥,其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样也备受外界瞩目。今年9月,强台风“山竹”来袭时,曾有媒体和公众担忧,港珠澳大桥能否经受得住狂风巨浪?

  据了解,港珠澳大桥具备抗16级台风、8级地震的能力。据港珠澳大桥管理局介绍,当强台风“山竹”路过港珠澳大桥时,监控信息显示大桥安全、正常,当时桥面测到“山竹”的瞬时最大风速是每秒55米,相当于16级台风风速水平,此时港珠澳大桥的索力、位移、震动监测都还在设计范围内。港珠澳大桥经历住了极端天气的考验,而这已是继“天鸽”“帕卡”之后,港珠澳大桥第三次迎来强台风的侵袭。

  揭秘4

  大桥建设如何保护白海豚?

  通过技术手段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实现白海豚“零伤亡”

  港珠澳大桥联通三地、跨越伶仃洋,而这片海域还是中华白海豚的最大栖息地。据了解,中华白海豚是水生哺乳动物,用肺进行呼吸,呼吸孔在头顶端,呼吸时需露出水面。被誉为“水上大熊猫”,1988年,白海豚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濒危野生动物。

  据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减少对中华白海豚的影响,在建设过程中通过优化设计、减少非通航孔桥的桥墩数量、减少施工海域面积、减少打桩作业量、减少淤泥产生量等措施,努力实现“大桥通车,白海豚不搬家”。而在施工过程中,每条施工船上,都有一名专职海豚观察员,每天都会利用望远镜观察施工船附近水域,一旦发现白海豚踪影,就立刻通知船只停止作业,静待白海豚离开后才重新开工。

  据港珠澳大桥管理局介绍,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中,做到了人与工程、环境和谐相处,实现了白海豚“零伤亡”的目标。

  揭秘5

  区域经济发展将有何红利?

  从香港到珠海、澳门车程缩至45分钟,加速粤港澳经济一体化进程

  港珠澳大桥通车后,首次实现三地陆路连接,香港到珠海、澳门三地的时空距离将被大幅缩短,驾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从3个小时缩短至约45分钟。通车前,如果陆路往来三地只能绕道东莞虎门大桥,车程在3小时左右,水路乘高速客轮也要1个小时。

  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认为,港珠澳大桥会使粤港澳三方都将受益,大大缩短了香港、澳门与珠海之间的时空距离,这不仅给港人创造再一次发展的机会,为香港经济持续繁荣创造条件,同时推动整个珠三角的社会经济发展,并缩小粤西、粤东的经济发展差距,加速粤港澳经济一体化进程。

  香港贸易发展局副总裁叶泽恩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港珠澳大桥开通后,将提升区内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效率,不同关税区之间的货物将顺畅流通,这将提升物流运输和供应链管理效率,令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香港乃至亚洲经济的新增长点。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主任林江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港澳珠大桥开通后将打通珠江东西两岸,继而使粤东西实现融合发展,为广东下一个40年发展打开大格局。林江认为,未来,港澳珠大桥将不只作用于广东,还将作用于华南更大的区域。

  新京报记者 裴剑飞 实习生 应悦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