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之言
这件事对于专业辟谣科普是一次警示,辟谣只有具备较高的吸引力与传播效率,才能跟上谣言的节奏,才能对冲谣言的影响。
近日,某知名医学科普平台发布号称“全网最强辟谣101条”的帖子,对社会上常见的约100条关于医疗养生方面的谣言进行了逐项辟谣。对“养生帖”这样大规模辟谣,确实算是“强音”,该帖也因此广为传播,有报道还称“网友将最强辟谣101条分享到家庭群被踢出群聊”。
只是多数人没料到,这个辟谣帖很快本身遭到了质疑。某知名论坛上有人对该辟谣帖“反辟谣”,列出其上十处“误区”并进行“纠错”。双方观点对垒,引发众多网友的关注。
医疗养生谣言已经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几乎没有人能够免于受其影响。民众不愁吃不愁穿,希望好日子能够长长久久,对健康的关注度就会上升,并渴求获得这方面的有益知识。
当知识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次品就会出现甚至泛滥,再加上制谣与传谣本身可获取收益等因素,这就导致医疗养生谣言极具渗透力,在论坛、微信朋友圈等处几乎随处可见。
辟谣需要权威的声音,专业的科普平台和高质量的辟谣帖,总是显得十分稀缺。在这方面,该医学科普平台所发挥的作用不容低估。
近年来,很多在职医生撰写帖文,揭露对部分药品和保健品的过度宣传等问题,然后发表在这类医学论坛和专业科普平台上。长期以来,这家科普平台凭借很多客观中肯且针对性很强的科普帖,已成为人们获取健康养生知识的一块原创园地。
然而,传谣与辟谣一直处于不平等的竞争状况。谣言在虚假内容的包裹下,往往是无节制的情绪煽动,信息越失实越能夺人眼球,可谓是“一成在理”来掩盖“九成无理”。而辟谣必须保持“十成在理”,只要出现一点纰漏,辟谣的权威性就会受到质疑。
谣言可以不拘形式、不择语言,可以“满口跑火车”,但辟谣若选用相同的语言和形式,很可能被认为不严谨。谣言期待争议,但辟谣一旦出现争议,就可能被全盘否定。
“最强辟谣101条”之所以引发质疑,原因就在于部分措词不太严谨,语气也过于绝对。仅一次性地回答上百个问题,如此快速回应是否经历了严谨的论证,就会引发不小的质疑。
“最强”等谣言帖里的常见用词,放在辟谣帖里就显得很不恰当。正如质疑者所言,这个辟谣帖仿佛“一百毫升水里加了几毫升的墨汁,整杯水都变得不再干净”。从中可以看出,民众对于辟谣具有很高的要求,不仅绝对化、说教式的语言不能存在,有时甚至因语言稍显活泼,也可能引发争议。
这件事对于专业辟谣科普平台是一次警示。辟谣只有具备较高的吸引力与传播效率,才能跟上谣言的节奏,才能对冲谣言的影响。而既要做到内容严谨,又要兼顾传播效率,解决好这对矛盾无疑具有相当的难度。如何既优化形式、又提升效率,是辟谣科普平台需要直面的问题。
我们对于真理的追求,固然应永不止步。但是对科普平台的辟谣内容,在要求其坚持客观、科学之外,对其瑕疵之处也不妨抱以宽容和理解。毕竟,舆论场也是一个争议场,抛出一个议题,营造一个好的讨论环境,观点越辩越明,对于辟谣同样大有好处。
□罗志华(医生)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