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书评周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1:书评周刊

朱西甯 寂寞的玄色宇宙

2018年11月03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制图/高俊夫

  朱西甯,对绝大多数大陆读者来说,是个陌生的名字。说其陌生,大抵有种时空渺然、命运流转的恍惚之感。因为我们本不该对他如此陌生的。

  对文学与电影稍稍有些了解的人,也许知道他是作家朱天文与朱天心的父亲;对文学八卦有些兴趣的人,也许知道他与张爱玲和胡兰成的种种往事;再对台湾文学有些了解的人,也许知道他曾是台湾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但这些,不过只是一些闪闪烁烁的侧影,既不会给我们带来些微的生命养分,也不会给我们带来真正的世界感知。

  提起朱西甯其人,台湾报人桑品载如此形容:他很容易使人想起日本的川端康成来,都是那么干干瘦瘦的,都有对大眼睛,目光如炬,闪着智慧的光芒,对于文学的执着和写作态度的严谨也一样。张爱玲则称他在自己心目中“永远是沈从文最好的故事里的小兵。”朱西甯的成名作《狼》《铁浆》等短篇小说,放在五十年后的今天来看,依然独放异彩、深具文学价值;他早期作品中的乡土人情、北方土话,鲜明跃动,有种古老的任侠之风,不因时空而褪色。只是他的文字路径是如此得幽深复杂,我们只看完一两部作品并不能说就了解了他的整个世界,他的精神深处,恰如台湾作家司马中原所感,站立着一个“神秘、谐和、无限展延、不息流动的玄色宇宙”。

  朱西甯的名字亟待被重估,不仅是他的作品、他的人,还有他的生命理想。学者王德威曾感慨:“在我们这个年头,能静下心来细读朱西甯作品的读者,大概已经不多了吧”。如今这句话可以变成,在我们这个年头,读过朱西甯作品的读者,大概已经不多了吧。截至2018年10月,朱西甯的早期作品《铁浆》《旱魃》由理想国出版以前,他的作品未曾在大陆出版过,在台湾也渐趋沉寂。半月以前,台湾作家张大春在电台节目《小说大学》中重读朱西甯时感慨不已:“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来到新世纪的第十八年,才回过头来讨论朱西甯在四五十年前的作品,使我不免有迟到的歉然之感。”

  是的,我们对于朱西甯的认识,的确是迟到了。但只要不因种种武断过时的标签与遗忘的巨大惯性而拒绝去认识,犹未晚矣。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