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6:教育周刊·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6:教育周刊·特别报道

君诚国际双语学校 国际化教育需回归到对品质的关注

2018年11月26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君诚国际双语学校严格选聘中外教师。资料图片
——君诚国际双语学校创办人张爱君

  18年前,在北京市顺义区温榆河畔,君诚国际双语学校(以下称,君诚学校)诞生,提供覆盖从幼儿园到高中各个学段的国际化教育。

  学校的成立正值“留学潮”的快速兴起。送孩子出国读书,成为了越来越多家庭的又一选择。此背景下,涌现了如人大附中国际班、北京四中国际部、君诚国际双语学校等一波“老牌”国际学校(部)。

  而近年来,中国基础教育的国际化提速,越来越多的国际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出,“老牌”学校也开始建立分校。作为一所民办非营利性质的涉外国际学校,创办人张爱君一生专注于教育事业,坚持不融资、不开分校。总校长陈晓民表示,学校不急于走扩张的道路,坚持为学生提供更高品质的教育。

  建校理念 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

  诚然,学校数量的增长为家长带来了更多选择。君诚国际双语学校总校长陈晓民认为,新的国际化教育环境和多元的教育需求,也给国际学校带来了挑战。

  如何能够确保每个孩子的个性化发展?如何建设符合中国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君诚学校认为,国际化教育需要回归到对教育品质的关注上来,以相应的教学环境、教师资源、课程体系作为支撑。

  据了解,君诚学校占地25亩,建筑面积达到2万平方米,每个学部拥有独立的教学楼、图书馆、体育场、餐厅等设施,提供孩子充分的自主学习环境。

  目前,学校有学生500多人,老师们都相互认识,孩子们之间大部分都熟悉,老师认识大部分学生。陈晓民告诉记者,活跃的教学环境和较高的师生比,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基础。

  君诚学校提倡校园的“家文化”——学校像一个大的院子,每个孩子能感受到个性化的关注,远离过度的竞争,能体会到每天的成长。这里有奶奶、爸爸、妈妈,和他一起生活学习的兄弟姐妹,“家庭”环境温暖、和谐。

  除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外,君诚学校还联合家庭、社区助力家校社共育。“家庭和社区都是学校大家庭的一分子。在学校,每位家长都可以直接与学校的老师对话。家校之间有很强的互信。”陈晓民介绍,“学校也会定期组织家校活动,与家长共同配合好,把孩子们教育好。”

  师资建设 为教师成长搭梯

  走进君诚学校的校园,最引人瞩目的是,学校白墙上整齐张贴着的每位外教老师的介绍,老师所教授的课程、教学经验等都被一一列出。据学校招生办公室负责人崔璨介绍,这么做,是便于家长更加直观、全面地了解学校的师资情况。

  优质、稳定的中外师资为高质量的教学作保。在君诚学校的教学团队中,外教占比70%,中方教师占30%。大部分外教来自美国、加拿大等英语为母语的国家,70%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全部教师拥有外籍专家证。

  在陈晓民看来,教师不仅要做到传授知识、为学生指引方向,激发学生内在潜能,还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迭代和提升。

  君诚学校结合教师的内需,提供教师“再学习”的平台,为教师的成长搭梯。据了解,君诚学校的老师拥有每学年30小时的专业培训和每周定期举行的教师培训机会,同时,学校为老师提供可供自主使用的教育经费,用于教学研究。“老师是在一个体系里面,被支撑着提高。”

  近年来,日益增长的国际教育需求背后也导致优质国际教育师资紧缺,同时,由于教师家庭变动等原因,导致国际学校的外籍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

  陈晓民透露,君诚学校的教师流失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他表示,像对待职业人士一样去对待专业的老师,是学校留住好老师的做法。“我们希望能够做到像国外优秀的高中那样,通过进一步完善教师培养,把更多优秀教师留下来。”

  学生培养 建立文化自信 提升语言实力

  君诚学校采用小班制教学,涵盖幼儿园到高中的全部基础课程。课程体系主要结合美国国家公共核心标准课程及中国国家课程标准,融合IB课程的内容。其中,语文教育、科技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是君诚的特色。

  在中文教育方面,以国家教材为基础,从教学内容到实践活动,君诚课堂内外融入了中华文化的元素。同时,学校注重引导孩子培养阅读兴趣、能力,通过大量阅读,内化自己的表达能力,汲取中华文化的魅力和精髓。

  陈晓民认为,学生在出国前,要培养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对本国文化有高度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建立起作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和身份自信。

  近年来,《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政策相继出台,教育各界人士对于开展STEAM、编程教育的呼声此起彼伏。实际上,君诚学校早已开始了科技教育的探索。

  据了解,学校从小学阶段开始,贯穿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目前,小学和初中阶段开设有IB通用科学和综合科学,高中开设IB综合科学、计算机科学与计算机原理等课程。ICT(互联网通信技术)、计算机编程、APP开发等也作为学生需掌握的实用科技技能,贯穿到课后社团和兴趣班中。陈晓民曾任职世界著名科研机构研究院和欧盟委员会信息化专家,他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发力学校的科技教育优势。

  而君诚另外一个不可忽略的优势是英语教育。陈晓民还透露,除了延续学校在英语“阅读”“写作”方面的优势外,学校正计划将英语标化能力的培养融入课堂。

  “标化能力则是学生进入大学重要的敲门砖。”陈晓民发现,多数处于升学阶段的学生,会有一个“不好的习惯”:专门拿出一段时间到机构脱产学习语言、刷高标准化考试成绩。

  外教老师的课堂就是一个很好的托福练习场所,学校将从整合教学内容和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两个方面入手,通过正课的学习,培养出他们标化考试的实力。学生也有更多时间参与课外服务和实践活动,发展兴趣特长。

  学校名片

  创建于2000年,提供幼儿园至高中阶段的中西融合的一体化双语教育。

  学校全部采用小班教学,融合IB课程内容,注重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给予学生充分的关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应变能力。

  声  音

  好的教育将使孩子终生受益。君诚国际双语学校努力成为孩子教育旅程的高起点。

  ——君诚国际双语学校创办人张爱君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方怡君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