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8:热点看板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8:热点看板

周延礼 金融机构要建立征信体系和诚信名单

逐步建立起征信信息网络,可以识别出“好企业”和“坏企业”;解决民企融资问题要“精准滴灌”

2018年11月30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2016年6月,天津,周延礼出席达沃斯论坛。资料图片/视觉中国

  为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10月23日到11月9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派出督导组进行实地督导,进一步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改进实体经济金融服务、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相关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那么,如何解决好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如何发挥好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作用,如何实现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精准滴灌”?新京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党委副书记周延礼。

  在周延礼看来,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是多种因素交织一起导致的,原因比较复杂,有企业的问题,也有贷款机构的问题,有结构调整的原因,也有市场的原因。周延礼建议,要通过上下联动形成工作合力,要在精准施策中实现“精准滴灌”,要有一套完整的征信信息系统和诚信名单制度,建立起金融业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的长效机制。

  

  多种因素交织产生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

  新京报:你对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怎么看?

  周延礼:企业融不到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小微企业角度看,反映最多、也是最急迫的是流动资金和过桥资金贷款难的问题,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还有就是商业银行能贷的贷款额度与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的问题。据观察,短期内一些企业确实有比较紧迫的资金不足情况,眼下如果解决不好短期过桥的资金问题,有些风险恐怕会“水落石出”。

  从宏观的视角看,融资难也是金融市场结构的问题。现在可提供的金融产品种类很多,但真正能满足民营小微企业需要的金融产品却十分有限。民营小微企业贷款需求和银行贷款供给差距较大,特别是在贷款时限、贷款额度、抵押品要求等方面均存在不相适应、不符合银企双方的供需条件要求之处。

  如,一方面,民营小微企业确实需要贷款,但银行不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产品状况、库存状况、负债情况,在审核贷款时很难满足企业需要。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情况下,多种市场因素交织在一起,银行贷款条件要求还不能降低,加上监管部门“严监管”要求,一时矛盾的确比较集中,银行也要防范自身风险,结果是产生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也不能完全说银行不给民营小微企业贷款。

  关于融资贵问题。很多民营小微企业普遍反映,现在的资金成本可以承受,一些地方通过正规渠道的融资成本在7%左右。当然,一些非正规渠道的融资成本很高。总体看,现在通过正规金融渠道能融到资的话,是可以把资金成本控制下来,融资贵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如,现在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地方出资设立的担保公司,帮助企业融资提供担保,解决了不少企业融资困难。现在国家成立担保机构,也可以探索让国家级的担保机构参与进来,共同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从长远看,这些担保机构在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一些问题会发挥更大作用。短期看,有些民营企业难以提供更多抵押品,导致融资难,长远看,担保机构参与后会解决好抵押担保品的问题,这也是解决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新京报:在你看来,如何解决抵押担保品的问题?

  周延礼:要综合发挥其他金融工具的作用。比如,保险本身具有增信功能,可以综合运用信用保险、履约保证保险、贷款保证保险等保险产品,提高企业增信能力和水平,企业付点保险费,企业会增加一点资金成本,就可获得增信功能,有助于获得贷款,从而解决了因抵押品不足导致的融资难问题。再进一步,抵押品如果到位了,增信功能到位了,企业借款的额度就可以更大一些。银行也可以适当创新一些金融产品解决这一问题。

  有些小微企业没有专注主业,出现融资难

  新京报:从企业和机构的角度来看,是否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

  周延礼:首先,从企业角度看,一些好的民营小微企业或具备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专注主业,其贷款问题并不是很突出。而有些企业出现融资难问题的原因恰恰是没有专注主业,把贷款进行多元化的投资。比如,有些企业获得贷款后,暂时又不急用,就用贷款买了股票,有的购买有价证券,用于抵押再贷款,用一些资本投资手段再融资等。我的建议是,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一定要专注主业,一定要把有限的资金、有限的“水”用到该用的地方才能真正“解渴”。

  其次,基层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存在客户经理人数不足问题,尤其是专注民营企业贷款的客户经理人数不足。现在基层金融机构一个网点大约有20多人,接近30人,但客户经理最多也就两三个人,一般也就是1到2个人。如果网点辖区内的民营小微企业较多的话,客户经理可能就服务不过来。同时,基层网点客户经理调动频繁,新来的人对辖区企业又不了解,但企业又急需用钱,这样会有很多工作衔接不上,也会使得企业陷入融资难的困境。

  新京报:在你看来,如何才能做好金融服务?

  周延礼:金融机构基层网点要加大投入,增加服务小微和民企的工作人员,使人员配置制度化,并有一个长期的保障。银行的信贷经理只有随时了解企业经营情况,才能真正把银企对接好。

  在金融产品设计上,要有针对性,“一企一策”也就是说“一个客户一个贷款政策”,为不同的客户提供的产品有所不同,有一定的“区别对待”,这样才能实现“精准滴灌”——把握每个企业经营的脉搏,真正找到企业资金的“痛点”,并针对痛点进行资金的精准投放。我觉得这是目前一个比较迫切的任务。

  即使对单个企业,单一一种的产品服务也是不够的。企业的经营涉及生产、销售、流通、仓储、运输等环节,企业还有发放工资、购买零部件和原材料等资金方面的需求。银行现在主要针对企业的经营提供贷款,这远远不够。我们的金融产品和种类要更灵活一点,多样些,要能针对每个企业不同的问题,创新性的提供金融产品,我们的服务才算到位,企业的获得感会更高些。还要充分使用创新金融工具,除了依靠传统的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直接融资、银行信贷融资等,也要发挥保险的增信功能。通过一系列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民营小微企业贷款难问题。

  总之,我们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能够提供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确保初创型企业、规模型企业、民企、国企等各类型企业融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征信信息系统和诚信名单

  新京报:你一直强调解决民企融资问题要“精准滴灌”。但实际中,有的好企业确实需要融资,有的坏企业本来就该退出市场,如何才能实现“精准滴灌”的目标?

  周延礼:中央一直在反复强调,解决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问题要“精准滴灌”,不能“大水漫灌”,“大水漫灌”容易把该用的金融资源浪费掉了。对于真正需要资金的企业,我们要给予大力支持,而且要支持到位,这是我们金融服务的一个目标。但对于那些偏离主业、不符合产业政策、国家要求产业转型升级的企业,我们要有的放矢加以引导。如何引导那些出现偏差的企业?我认为这需要我们地方政府、地方金融管理部门、地方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部门一起来解决这一问题。

  那具体如何才能做到“精准滴灌”?我国地域面积大,企业分布广,要想真正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需要中央到地方每个层级、上上下下形成工作联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好政策不到位和信息不对接问题。

  地方政府要向金融机构提供一些企业全面、准确的信息。如,哪些企业确实需要金融支持,需要什么样的金融支持,通过这种有效的对接来解决融资问题。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要按照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金融资源配置服务,在配置过程中,要提高效率和水平。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加强金融政策的宣传,让社会了解金融政策,同时地方政府也可以做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店小二”或者中介人,为双方提供交流和沟通平台。这样,通过上下联动形成工作合力,精准施策中实现“精准滴灌”,才能解决好融资问题。

  具体如何区分好企业和坏企业,金融机构要建立一个征信体系和诚信名单。现在,银行有大企业或者部分有规模有影响力的小企业的征信信息,但很多科创型、新型的小微企业缺乏征信信息。我们要从企业建立的时候起,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征信信息系统和诚信名单。未来十年或者再长一点的时间,我们就可以把这些信息定型,建立起一个征信信息网络。在企业需要融资的时候,可以识别出“好企业”和“坏企业”——好企业可以随时借到钱,坏企业可能就借不到钱,“奖罚分明”。

  新京报:按照你刚才的说法,解决融资的问题,既要有短期的措施解燃眉之急,也要有长期举措建立长效机制。

  周延礼:对,短期政策和长效机制的建立可以同时进行。该快刀斩乱麻的时候,就是要有一些有效的政策解决问题。也要考虑到,有些政策对短期问题可能有效,但更要有一个长远的考虑和规划,制定出一些标准和规划,要为未来标准化、制度化体系的形成做铺垫。

  这一段时间,中央为解决好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作了一些要求。我们在提供金融服务的过程中,也要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形成制度安排,避免在服务民营小微企业时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新京报记者 侯润芳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