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书评周刊·主题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2:书评周刊·主题

西蒙·蒙蒂菲奥里 荣耀家族走出的历史学家

2018年12月01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西蒙·蒙蒂菲奥里(Simon Sebag Montefiore),1965年6月27日生于伦敦,英国历史学家、小说家、英国皇家文学学会研究员。曾在剑桥大学攻读历史,其作品被翻译成五十余种语言出版发行,是当今最畅销的历史作家之一。代表作品包括《罗曼诺夫皇朝》《耶路撒冷三千年》《青年斯大林》等,最近他的历史小说《萨申卡》推出了中译本。
《罗曼诺夫皇朝:1613-1918》

作者:(英)西蒙·蒙蒂菲奥里 译者:陆大鹏

版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年11月

  或许,眼前的这位富二代浪荡子,应该感恩二十八年前的那一场懒觉,让他发现了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从此以后,在西蒙·塞巴格·蒙蒂菲奥里这个名字前面,开始被冠以历史学家、小说家和节目主持人等称号。

  在25岁那年,他以银行家的名义第一次来到中国大陆。邀请他的人,是被誉为“在英国人脉最广的中国人”邓永锵。当时的邓永锵,凭借家族的荣耀和自身的人脉,在英国交往的朋友有查尔斯王子、戴安娜王妃、布莱尔首相、超模凯特·莫斯,乃至于至今仍然活跃于政坛的、同时也是蒙蒂菲奥里非常厌恶的工党领袖科尔宾等。作为英国著名金融家族后代的蒙蒂菲奥里,被派来北京进行商业交流。或许是花花公子的风流做派,他在北京因睡过头而错失了第一次会面的时间。

  但在2018年初冬的北京,他没有再因睡过头而错过中国读者的粉丝见面会。这一次,他以明星作家的身份,滔滔不绝地向台下的粉丝读者们讲述着家族的荣耀史和自身的浪荡史。

  家族史的馈赠 

  独一无二的历史写作条件

  他乐于在不同的著作中将蒙蒂菲奥里家族的历史进行反复地书写,也喜欢在不同的场合里进行再度的炫耀:从耶路撒冷的山巅城池到滑铁卢战役的情报市场,从反对沙皇的波兰起义到加里波第的军事远征,从奥斯曼帝国的苏丹皇宫到沙皇俄国的克里姆林宫,从罗斯柴尔德家族到英国王室,甚至他最近又在节目里对外宣布,在意大利中世纪史里发现了自己的祖先曾被宗教裁判所活活烧死……或许,正因了这份漫长而又辽阔的家族史诗,促使他写下了那些厚重得令人生畏的历史著作;或许,也正因了这份荣耀而又持久的家族传统,让他的历史著作聚焦于皇宫内的明争暗斗和历史劲流中的时代枭雄。

  除去历史留给他的馈赠之外,还有家族赐给他的潇洒。尽管他对银行投资感到厌倦,但殷实的家底可以让他“为所欲为”,潇洒得令人既心生羡慕又有几分嫉妒。在经历了一段失败的投行生涯后,他转向了新闻业。在1996年年底,他采访了当时风靡世界的第一偶像团体“辣妹组合”,至今成为英国媒体反复提及的新闻典范。在那篇报道中,蒙蒂菲奥里几乎没有谈及任何关于音乐、舞蹈等的流行符号,而是从英国光荣革命谈到欧盟的预算,从铁托的游击队员谈到卡斯特罗的古巴起义,从托马斯·杰斐逊谈到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成功地将这个偶像团队的新闻报道变成了社会议题的政治报道,差点左右了1997年的英国大选。

  最终,他也厌倦了英国国内的新闻业。相比于国内新闻的争吵,早年体验过的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等地在苏联解体后的混乱刺激,更契合他的游荡性格。像一匹无拘无束的野马一样,他一头扎进皮卡车,穿梭在军阀和独裁者之间。这一段冒险的经历,至今仍是他炫耀的人生资本,就像他面对中国读者一样,依然会不厌其烦地话语决堤。

  这当然足够资本向世人炫耀了。就像他在那本俘获全球读者的《青年斯大林》里所写下的长达七页的致谢名单所呈现的那样,他在高加索山脉翻山越岭躲避子弹的风云事迹,对他事后辞职撰写俄国史著作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在高加索做战地记者时期的冒险生活,凭着过人的处事勇气和精湛的社交能力,让他在乱世之中结识了大量的政客和军阀:格鲁吉亚总统亲自给他签署了独家查阅封禁档案的通行令,政坛人物亲自给他介绍苏联崩溃后的流亡家族,苏联枭雄们的后代子孙为他口述了独家的历史记忆。

  在历史研究和写作这个行当里,最讲究的就是对材料的独家占有:无论是杨天石的蒋介石研究,还是沈志华的冷战研究,都鲜明地体现了档案之于历史学者的重要性。和他的中国朋友邓永锵一样,蒙蒂菲奥里的家族荣耀,为他的历史写作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先天条件,让他可以在《罗曼诺夫皇朝》里肆无忌惮地附录密密麻麻的档案来源:他不仅可以查阅俄罗斯档案馆里他人无法问津的尘封材料,也可以从英国王室那里获取一手信源的独家档案。这让你即使在读他的历史著作时,即便感觉像是翻阅文学著作,也不敢轻易质疑他的书写,何况它们本身就镶嵌了繁密的注释呢?

  历史版“权力的游戏”? 

  他的写作呼应了当下的社会情绪

  像一位追溯家族历史的后代一样,蒙蒂菲奥里写下的每一本书,都像是为了成全家族自身的历史遗迹。可是,这位因书写高头巨著而闻名的历史作家,宣称自己最喜欢的是文学创作,更愿意以小说家的身份被后人记住。他最近在中国大陆出版的新书,就是基于历史背景的虚构小说《萨申卡》,与明年即将出版的《正午的红色苍穹》和《冬天的一夜》一起,统称为“莫斯科三部曲”。这一次,他从宫廷历史的情欲内闱转向了民间社会的爱情背叛,用虚构的文学笔法再现了二十世纪俄国剧变下的芸芸众生。

  这是街头巷尾都在谈论着《权力的游戏》的大众年代,也是全球右翼盛行、强人回归的畸变年代。无论是对中东题材的处理,还是对俄国历史的叙述,抑或对于斯大林的人生书写,他就像媒体发达时代的“说故事的人”。蒙蒂菲奥里笔下的历史枭雄们所展现的才华也好,手腕也罢,依然如历史的遗留问题,激荡着我们时代的社会心理。

  他的历史著作,像极了BBC纪录片和英美剧的完美结合体。尽管他的历史写作不断强调新材料的运用,但也依然逃脱不了文化工业的写作痕迹。他非常擅长把人物的琐碎八卦和恢弘的庞大历史结合在一起,总是能从枭雄的特殊癖好里探索他们的政治心理,尤其是情欲生活与政治生活之间的隐秘关联。

  无论是那些真实的历史叙述,还是虚构的小说架构,都像是属于他的“纸牌屋”。在阅读的整个过程中,既充满着八卦式的窥探欲,也时常被某种难以言喻的厌倦所中断,让我对他的著作一直都无法作出坚定的判断:他所书写的,是我们在常日里既爱又憎的宫斗剧的变种吗?他笔下的克里姆林宫是历史版的“权力的游戏”吗?

  英国《每日电讯报》的记者Rebecca Fowler说,蒙蒂菲奥里自己就在21世纪版本的宫廷生活之中。他的新书发布会,可以把全英国各行各业的名流都邀请到场,也可以把皇室家族拉出来站台,到场的嘉宾就像他致谢名单里的王子公主名单一样长。英国媒体对他的报道,总免不了对他和英国皇室之间的生活交往给予颇多版面,而他自己也非常乐于对媒体不断地复述。贵族生活,对中国人而言,早已被湮灭在历史的尘埃里。这让我对他的认知,总带着莫名般艳羡的隔膜感。

  在演讲结束后的休息室内,我早已做好了挫败的准备。对我而言,在出版社的魅力宣传下,无论是他的著作还是他的家族,乃至于他本人的生活本身,一切都太过于光鲜亮丽了。这让我不知如何开口。就像他当年能够同时交往十位女性的魅力一样,他有着足够的控场能力,懂得如何去掌控对方的诘问。

  “历史永远不会重复,但它会借用、偷窃、回响和强占过去,以便从过去和现今的原材料中炮制出一种独特的混合体。”在《罗曼诺夫皇朝》的后记里,蒙蒂菲奥里如是写到。在地缘政治和历史问题的漫长酝酿下,无论是既厚且重的《罗曼诺夫皇朝》和《青年斯大林》,还是那本很多人购买后因为人名太长太多以致根本无从翻阅的《耶路撒冷三千年》,他的历史写作正好呼应了当下的社会情绪。就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强人政治的观念现在得到了正名,每个人都很想尝试扮演这个角色。这正如我们熟知的那句话所说的那样: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蒙蒂菲奥里家族是英国有悠久历史的金融家家族,他们是塞法迪犹太人(Sephardi Jews)的后裔,18世纪40年代由意大利迁居伦敦。西蒙·蒙蒂菲奥里的曾叔祖父摩西·蒙蒂菲奥里爵士(Moses Haim Montefiore,1784-1885)是家族中最有名的人物,他是英国著名的银行家和慈善家,与罗斯柴尔德家族有商业合作,曾捐赠大笔资金,以促进黎凡特的犹太社区的发展。因其代表犹太人民为人道主义事业提供的服务,摩西·蒙蒂菲奥里1846年获封男爵爵位。

  新京报记者 萧轶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