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智地·访谈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02:智地·访谈

中关村不仅是中国的 更是世界的

翟立新表示,中关村的目标是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2018年12月10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2018年5月17日,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亮相北京科博会,人工智能、未来生活、创新创业最新科技成果集中亮相。图/视觉中国
翟立新 中关村管委会主任
翟立新曾任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创新体系建设办公室)副司长、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党委书记。去年4月,翟立新履新中关村。

  翻开中关村管委会主任翟立新的履历,他一直和“科技创新”有着深切的缘分。而这个关键词正是中关村40年发展的精髓所在。

  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到1988年5月国务院批复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到1999年6月国务院批复中关村科技园区,再到2009年3月国务院批复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依靠科技创新,逐渐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路子,开启了我国创办高新区、设立科技园区和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新篇章。

  “中关村取得今天的成绩,最主要的原因,首先是改革。”回顾过往,翟立新感慨万千。

  中关村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40年艰苦奋斗,40年创新发展,中关村有哪些成功经验?新时期面临哪些挑战?下一步有何目标和规划?翟立新就这些问题接受了新京报记者专访。

  谈经验

  “中关村是改革开放的产物”

  新京报:中关村作为我国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至今取得了不俗成绩。这其中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翟立新:最主要的原因,首先是改革。中关村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作为我国设立的第一个高新区,中关村的初衷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的紧密结合,探索一条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新路子。这不仅仅是科技体制改革,也是经济体制改革,包括民营经济发展、股份制改造、资本市场的建立等,都远远超出了科技的范畴。中关村成功地把高校和院所科研人员的巨大潜能释放出来,实现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也使科研人员获得了市场的回报,从而使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新京报:改革贯穿着中关村的发展历程,有没有具体案例?

  翟立新:这种案例有很多,比如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三权”改革,就是为了最大程度调动科技人员成果转化的积极性,规定项目成果的主要完成人在转化过程中获得奖励比例不低于50%,这在全球范围内属于很高的比例,体现了我们对科技人员激励的力度,这就是一种重要的制度改革。多年来,中关村不断深化对科技创新规律的认识,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进全面创新,紧扣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着力打通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通道,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显著提升,科技创新的原动力作用日益突出。

  新京报:人们说,在中关村,遍地资本。

  翟立新:活跃的资本、集聚的人才以及良好的创新生态等等,都是中关村取得成功的原因。其中,资本的力量巨大,金融资本和科技创新的结合,是助推科技产业发展非常重要的市场化力量。金融机构在中关村有60多个支行或者银行分支机构,他们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采取差异化政策,比如可以纯信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我们还出台了鼓励银行向科技型企业放贷的利息补贴政策。

  新京报:风投给中关村带来了什么?

  翟立新:从硅谷的经验看,没有风险资本的注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科技型产业很难发展。更重要的是,风险投资是助力高科技企业发展的最佳投资方式。从2000年开始,国内外风险投资开始进入中关村,到今天,中关村有1500家风投机构、上万名投资人,去年达到1550多亿元的风投规模。资本和科技的结合极大推动了高科技产业发展,风投带来的不仅是钱,还有市场开拓、团队建设、创业经验等。

  新京报:政府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都包括哪些内容?

  翟立新:政府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首当其冲是营商环境,要减少企业办事难度,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其次是各类支持政策,除了国家层面,北京市也出台了不少政策,包括土地、户口、专项资金以及人才激励等,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大家来到中关村以后觉得做事容易、找钱容易、组建团队容易,机会很多。

  谈挑战

  “我们有高原没有高峰”

  新京报:目前来看,中关村的发展面临哪些挑战?

  翟立新:目前我们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既有国际竞争,也有新一轮产业变革快速演进所带来的挑战,还有自身发展的短板。原创和关键核心技术尤其是对产业发展、社会进步有重大作用的核心技术突破不多。我们有高原,没有高峰。企业很多,但是缺乏世界级大企业。没有大企业,产业很难得到系统化提升。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技术攻关突破力度,培育世界级大企业。

  新京报:国际方面面临哪些竞争?

  翟立新:我们的国际化水平还要提高。中关村的创新发展,得益于开放。中关村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只有更加开放才能站在巨人肩膀上不断发展,关起门来不可能搞好创新。目前,中关村外籍工作人员还不多,还有语言障碍问题、管理不接轨问题以及生活保障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大力提高国际化水平。另外,创新创业的成本还是偏高,比如房租、土地价格,这在一定程度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尤其对于初创企业影响很大,创业者在北京生活成本很高,年轻人不容易留下来。

  新京报:新时期,中关村的定位是什么?

  翟立新:中关村的总体定位,是服务国家战略、支撑北京发展。中关村不仅仅是北京的,还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我们要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现在最重要的是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支撑北京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打造世界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做出中关村应该做出的贡献。

  谈未来

  “要培育卓越的企业家”

  新京报:中关村的发展,下一步有何规划?

  翟立新:首先,我们要发挥好改革示范、创新引领的作用,通过改革不断激发各类主体的活力,通过创新不断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其次,要加大新技术的供给,主要针对中关村优势重点产业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发挥好企业主体作用、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政府给予支持,市场发挥主导作用,共同形成良好的体制和机制。中关村是先行先试、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是改革的排头兵领头羊,针对制约人才、影响企业发展的问题,我们要梳理,要突破,比如科技人员的激励政策还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题等等,都需要加快解决,为全国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新京报:中关村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下一步在人才方面,有何安排?

  翟立新:中关村蓬勃发展的根本原因,是汇聚了创新创业所需的各类人才,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和各类专业服务人才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形成创新合力。下一步,中关村的目标是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所以我们要继续集聚高端的创新创业人才。从中关村的经验来看,各类人才都要有,只有某一类,难以完成创新这一复杂的经济活动过程。现在我们有科学家、投资人、律师财会人才等,不过,领军型人才还不够。我们要培育具有战略眼光的科学家,我们需要能够创造新价值、引领产业发展的卓越企业家,特别是需要优秀的青年人才,我们将加大对青年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支持力度,给他们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让他们更好地在中关村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邓琦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