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智地·地标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07:智地·地标

中关村回+双创社区

让创业者“回家”创业

2018年12月10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回+双创社区”自2015年落户北京昌平区回龙观后,已经吸引了1100余家企业入驻。受访者供图

  曾几何时,在这个有着“睡城”之称的地区,数十万年轻人每天早晨挤上北京最拥挤的地铁,将自己“运往”北京各个角落。晚上,他们又挤上同一班地铁,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

  如今,他们在家门口的“回+双创社区”就能实现创业,这是中关村管委会授予的全国首个“双创社区”。

  “回+”谐音“回家”,“回家创业”是“回+双创社区”最典型的精神,它的寓意是希望能让创新创业者在家门口实现工作和生活。

  “有温度”的创业社区

  一次偶然的外出,让王宇敲定了心中的创业基地,“有一次开车经过回龙观,在一块招商广告牌上看到了‘硬科技,新高地’6个字,一下子就触动了神经。”

  不久,王宇带着团队来到“回+双创社区”的龙域中心实地考察。初步了解龙域中心众多入驻高科技企业的信息,以及这里的租金优惠、企业补贴和政务对接等福利后,王宇和团队成员一致决定把企业“落户”在这里。从此,在这个曾被称为“睡城”的地区,他和团队开始了创业征程。

  王宇目前是北京奥维视讯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他的企业主要经营高性能视频编码器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入驻一段时间以后发现,这里的配套设施和企业资源都很丰富,是个有温度的创业社区。”王宇说。

  与王宇有着同样经历的还有王丽萍。王丽萍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20公里竞走冠军,如今,离开田径赛场的她又投身“商业赛场”,创办了自己的公司——王者传奇(北京)体育文化有限公司,希望运用专业知识帮助体育爱好者科学跑步。

  从专业运动员到创业者,王丽萍一直在寻找适宜体育文化类企业发展的“土壤”,最终她将企业落户昌平“回+双创社区”。

  “中关村管委会和昌平区对初创企业有很多支持政策,还有‘运动家回+体娱加速器’平台,企业入驻以后,享受到了很多优惠政策。”王丽萍说,入驻“运动家回+平台”后,企业得到了免费工位、资源对接等支持。入驻一周内,她就参加了两次加速器组织的业内企业分享会。“平台里的很多企业都与体育相关,我们对接了很多资源,这对初创企业很有帮助。”

  让创业者“回家”创业

  回龙观和天通苑地区是北京的大型居住区,在6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集聚了近90万的常住人口,包括很多高科技人才。以前人们总觉得这片区域只是个居住区,是一座“睡城”,没有商业氛围。2015年5月,北京昌平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昌发展公司”)成立,负责“回+双创社区”的规划、策划、投资运营和品牌管理。

  “回+双创社区”主要包括回龙观双创社区、天通苑双创社区两个部分。目前,回龙观、天通苑区域的双创载体接近20个,运营面积达40万平方米左右,已入驻企业1100余家,从业人员达2万余人。

  “回+双创社区”的初衷,就是通过在创新创业人才最为密集的回龙观、天通苑导入和链接产业孵化资源,满足创新创业人群在家门口就近创业就业的需求,促进回龙观、天通苑大型居住社区的职住平衡,让“睡城”醒来。

  如今,“回+双创社区”起到一个链接作用,把各种资源链接到创业者的家门口,让这些人才在家门口就业。

  以龙域中心西区为例,该区主要打造“回+理想乡”品牌公寓和商业区域。“回+理想乡”是“回+双创社区”中的一个青年长租公寓,旨在满足当地科技人才安居需求,解决科技人才创新创业过程中的职住失衡问题。

  留住家门口人才的同时,“回+双创社区”还吸引了其他地区创业者“远道而来”。

  然而,科技企业安置人才的空间不足,造成了当地人才的职住失衡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回+理想乡”合计提供了约1000间公寓住房,帮助创业者解决居住问题。目前,龙域中心已集聚创业人才2000余人,其中70%的员工居住在昌平区内,基本实现了职住平衡。

  建设多业态产业空间组合

  2017年8月,中关村管委会发布《关于推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多园统筹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昌平园发展能源科技、信息技术、大健康、智能制造,打造国家小微企业双创基地示范城市,支持未来科技城集成央企研发创新资源和全球高层次创新人才,加快建成引领我国应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的创新平台。

  如今,“回+双创社区”这片区域已经不再是一座“睡城”,而成为创新创业者集聚的家园。

  “我们打造了一个有人情味、有文化味的社区。”昌发展公司总经理王颖说,创新创业不只有工作,也可以有生活。“回+双创社区”内建设了“回+创业图书馆”、“三联回+书店”等场所,打造了回龙观地区数万人“共读的书房”。

  未来,“回+双创社区”还将建设成多业态的产业空间组合,形成企业孵化、青年人才公寓、文化社交广场、创新体验式商业综合体等多功能的产业物业组合,基本满足该区域人才就近创业的空间需求。“我们在这里不仅是创业,也获得了比较充实的生活。”在“回+双创社区”刚待满一年的创业者杨晓说。

  在大型企业、老旧工业厂区及其周边区域,“回+双创社区”还将重点建设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成熟期企业落地的承接载体,形成“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特色基地”的双创链条。

  同时,以双创社区建设为契机,回龙观、天通苑及周边区域将对单一的功能结构进行二次规划建设,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平台和土壤,同时盘活农村劳动力安置用房,并将收益反哺农民。

  同题问答

  ●你眼中的中关村是什么样子?

  王颖:我眼中的中关村是以创新为核心驱动企业发展,以拼搏为美鼓舞大家不断前行。

  ●这些年,中关村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王颖:我觉得中关村的变化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个变化是比以前更加注重原始创新,注重高精尖产业发展的质量。第二个变化是中关村的发展从跟跑向并跑和领跑变化,如今中关村在国际地位上也有了更新的发展。第三个变化是中关村的国际化要素更加丰富和多元,现在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和人才入驻到中关村。

  ●对于中关村未来的发展,你有什么寄语?

  王颖:一个希望破灭了或实现了,都会有另一个新的希望产生。中关村就是一个梦想不断迭代、循环、传承的地方,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中国梦在这里实现。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黄哲程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