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智造·成果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27:智造·成果

中国“芯”

稳扎稳打做“人民的CPU”

2018年12月10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2018年,龙芯产品参加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成果展。受访者供图

  中关村改革开放40年,集成电路产业作为关键核心领域已经形成规模聚集。

  作为其中代表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龙芯CPU已在能源、交通、金融等领域实现应用,多项国家战略重器中使用的CPU也来自龙芯。

  在龙芯的孕育、建立和发展过程中,中关村从始至终一路扶持。龙芯产品的第一片试验田,就开辟在中关村。

  龙芯的三个“十年”

  2016年10月,长征胜利80周年,以此命名的“CZ80”龙芯3A3000处理器研制成功。这是自2006年以来,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第五款龙芯3系列处理器。

  “这款处理器的成功研制在中国发展自主CPU道路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其通用处理性能已经跨过国际通用处理器性能的第一道门槛,超过国内外的竞争对手。”龙芯中科总裁胡伟武说。

  曾几何时,中国IT产业的核心弱点在于CPU。而21世纪以来,基于龙芯芯片的CPU已经默默在能源、交通、金融等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安全的行业实现应用。以媲美美国GPS的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代表,几十项国家战略重器中使用的CPU,均来自龙芯。

  在这样的成绩背后,龙芯已经走过了18年。龙芯起步于2001年,当时还在中科院计算所任职的胡伟武拿着所长李国杰院士给的100万元研究经费,组建了课题组,开始了自主CPU的研制。2001年至2010年,是龙芯发展的第一个10年,胡伟武带领团队埋头在计算所里进行技术上的研究和积累;2010后的第二个10年,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正式将产品实现产业化生产。

  从研究所搞科研到转型为企业搞商业,在胡伟武看来,最难转变的是思想。团队中的人均是研究所出身,已经习惯于跟踪国际发展趋势和国家项目指南,往往容易忽视客户的需求。因此,在转型头三年,龙芯过得异常艰难,下大力气研发的产品却得不到客户认可,甚至连工资都差点发不下来。痛定思变,胡伟武开始带领公司积极地跟随市场,更加贴近客户的需求。

  2014年、2015年,龙芯进入销售快速增长阶段。2015年至今,龙芯系列产品已大量应用在党政、能源、电力、石油、交通等行业。胡伟武希望到第三个10年末期,也就是2030年前后,龙芯CPU能在消费级市场获得更好的成绩。

  行业市场的“神助攻”

  作为事关国家战略安全的核心技术,中国CPU到21世纪才有所起色。从一开始信奉“造不如买、买不如租”,到企图通过合资企业换来核心技术,甚至后来直接购买国外高科技企业等这些尝试,都没有真正为中国自主CPU带来曙光。

  而龙芯则不同于行业其他公司,它从创始之初就坚持自主研发。胡伟武认为,在行业市场实现应用的同时促进产品改进升级,让龙芯产品上了两级台阶。到2022年左右将登上第三级台阶,预期性能将达到国际先进芯片水平。

  与此同时,龙芯在资本领域也另辟蹊径:资本接力棒从中央政府传到地方政府,再传到社会资本。龙芯前10年的研发,靠的是中央政府投入的“天使投资”。2010年初,龙芯走出中科院计算所筹办CPU企业,靠的是多方投资,其中北京市政府牵头投资1亿元,带动民营企业跟投1亿,计算所也投资了一部分。为此,中关村管委会曾开了26次协调会,可谓几多波折。到2015年,国内私募资金鼎晖投资又看中了龙芯,开始融入龙芯的发展。“组织得如此严密的资本接力棒,没有中国的体制是办不到的。”因此,胡伟武将龙芯的发展历程概括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举国体制”。

  必须受着委屈发展起来

  在风雨中走过18年的龙芯从不缺少质疑,被问得最多的是:“为什么不能发展得再快些?”胡伟武认为龙芯的发展至少需要30年。“外国芯片的发展用了半个多世纪,我们可以缩短到30年,但要想用5年、10年来完成,是不现实的。”

  时间正成为中国核心技术追赶世界的最重要因素。在走上舞台面向公众之前,龙芯不得不面对各种质疑。“这种事情必须忍着,受着委屈。没关系的,发展起来就行了。”胡伟武说,“如果我们想挣钱,我们拥有的行业市场已经足够庞大,但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人民的CPU。”

  【成果名片】

  中国“芯”

  中关村在集成电路领域聚集了全国最领先的研发机构和科技骨干。中关村集成电路及其牵引的芯片产业,已形成规模聚集,并作为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支柱型产业,受到北京市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017年中关村集成电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897.41亿元,占全国16.5%,比2016年增长约19%。中关村集成电路产业链比较完备,各环节技术水平不断向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同题问答

  【地平线】

  ●你眼中的中关村是什么样子?

  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中关村在我们看来最核心的是创新创业。

  ●在你印象中,这些年中关村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余凯:改革开放以来,中关村就成为了创新创业基地,如今,中关村已经成为一个创新符号,成为中国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过去中关村企业主要是利用巨大市场,走技工贸、商业模式创新之路。进入新时代的鲜明特征是原创性的技术创新驱动。

  ●对于中关村未来的发展,你有什么期望和寄语?

  余凯:中关村在政策、人才、环境、配套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在技术创新驱动的时代,中关村必将成为新一轮创新创业聚集地。

  【兆易创新】

  ●你眼中的中关村是什么样子?

  北京兆易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一明:中关村书写了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崛起历史,引领了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方向,我眼中的中关村是创新、进取、开放、包容,勇往直前、无惧前险。

  ●这些年,中关村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朱一明:从荒凉、落后的郊野地区变成了现代化城区,成为北京时尚的代表地区之一。同时还成立和发展起来了很多中国领先、世界领先的高科技企业,不但引领了新技术,还引领了新商业模式,带动了北京市以及全国产业的发展。

  ●对于中关村未来的发展,你有什么寄语?

  朱一明:未来发展要继续充分发挥中关村地区密集的人才优势、科技优势以及科技创新机制,逐渐建立起全球领先的科学技术中心。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倪伟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