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屏”
|
在显示产业领域,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稳定的液晶屏供应能力,中国的彩电整机产业一度忍受“缺屏之痛”,被扼住“屏”颈。
过去十余年,中关村见证了中国半导体显示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过程。正是京东方等一批半导体企业的努力,才结束了中国半导体显示产业依赖进口的历史。“中关村有一种勇往直前、敢为人先的精神,这种精神也融入了京东方25年的发展历程。”京东方高级副总裁张宇说。
破解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缺屏之痛”
十多年前,由于缺乏半导体显示领域核心技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一直笼罩在“缺屏”的痛苦中,甚至无法独立制造一台完整的液晶电视。国外很多液晶显示屏制造企业为了防止中国企业的竞争,不在中国建合资工厂,中国彩电企业所需的液晶显示屏只能完全依赖进口,成本巨大。
转折发生在2003年,主角是京东方。往后十年间,中关村见证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突破“屏”颈的关键时期。当年1月,京东方收购韩国现代电子TFT-LCD业务,并成立京东方北京显示技术中心。同年9月,京东方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了国内首条依靠自主技术的液晶显示生产线——“北京第5代TFT-LCD生产线”。该生产线于2005年量产,结束了中国大陆“无自主液晶显示屏时代”。
回忆起京东方在中关村的发展历程,张宇说,“当时搬到中关村,主要是看重这里的基础配套设施和服务,而且中关村管委会在人才等方面也给了很大的支持。”
技术立身 进军液晶显示领域
京东方的前身是北京电子管厂。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半导体和集成电路对电子管的技术替代以及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北京电子管厂无论是技术还是产品都已不再适应市场的需要,从1987年开始连续多年亏损,企业陷入经营困境。1992年,王东升接任厂长,他带领员工自筹650万元种子基金,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造。次年4月,京东方正式创立,创始人王东升出任董事长兼CEO。此后,京东方开启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的创业征程。
北京电子管厂曾经的衰落,让王东升坚定了必须主动参与技术变化过程、自主掌握核心技术的信念。京东方创立之初的1994年,成立了平板显示预研小组,跟踪研究TFT(液晶显示)、PDP(等离子显示)、FED(场致电发射技术)等显示技术。经过对产业发展方向的研究,京东方领导层认为,电子器件行业发展的进程,就是半导体技术逐步替代电真空技术的进程,从技术替代大趋势看,基于半导体技术基础的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将有更长远的发展潜力。
1998年,京东方提出“进军液晶显示领域”的战略,决心在该领域一展身手。这一战略,成为京东方日后在液晶显示领域高歌猛进的号角。
国内显示产业集群效应凸显
如今,在以京东方为代表的国内显示企业的带动下,北京数字电视产业园、合肥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大西南光电显示产业基地等产业集群效应凸显。关键零部件玻璃基板、液晶材料等的国产化,对促进国内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器件及材料的技术进步起到重要的战略作用。
显示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中国彩电企业的整体转型和产业升级,促进本土整机企业的技术进步,以及显示屏与系统的技术整合。同时,该产业对发展数字高清技术和下一代互联网时代的4C融合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京东方等国内显示企业的产能规模逐渐扩大,目前中国显示产业材料本土化率已达到70%,预计5年以后大部分材料都将实现本土化。
中关村从曾经的“电子一条街”转变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和转型是其中关键,对于像京东方这样的高科技企业来说,这也是绕不开的话题。
“技术行不一定赢,技术不行一定输,要活下去,创新是唯一的出路”,张宇说,正是由于对创新的坚持,京东方才能逆势成长,今后创新这条路也会一直走下去。
2017年,京东方新增专利申请量8678件,其中发明专利超过85%,累计可使用专利数量超过6万件。企业经营业绩也逐年提高,2017年京东方实现营业收入938亿元,同比增长36.15%。面对蓬勃兴起的物联网时代,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提出“开放两端 芯屏气(器)和”的物联网战略,“面向物联网时代,京东方将坚持创新发展,与全球生态链合作伙伴协同创新,为客户提供更多创新性产品和服务。”
【成果名片】
中国“屏”
中关村新型显示技术向高世代、高清晰度、低功耗方向快速发展,高密度自发光LED显示技术、有机发光显示技术(AMOLED)、低温多晶硅(LTPS)、氧化物(Oxide)等技术产业化进程不断推进,高分辨、窄边框、低功耗、高亮度、大尺寸、广色域等新型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差距逐渐缩小,本土产业链不断完善,全球市场份额不断提高,面板自给率快速攀升,培育了京东方、利亚德等一批国际新型显示技术龙头企业,产业发展进入良性轨道。
同题问答
【利亚德】
●你眼中的中关村是什么样子?
利亚德光电集团董事长李军:我认为中关村的核心是创新和包容。中关村的创新创业氛围非常浓厚,激励企业不断创新发展。
●在你印象中,这些年中关村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李军:中关村由电子贸易一条街起步,从电脑组装、售卖等电子产品贸易开始,逐渐走上实业化,并在科技领域占据前沿阵地,这是它最大的变化。利亚德上世纪90年代在中关村成立,亲身经历了中关村的巨大变化,并在中关村发展成长。利亚德的成长也是中关村变化的一个缩影。
●对于中关村未来的发展,你有什么期望和寄语?
李军:随着中关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籍高新技术人才被吸引过来,希望未来中关村在国际化方面有更长远的发展。
【夏禾科技】
●你眼中的中关村是什么样子?
北京夏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韶生:中关村不仅是创新,同时也提供政府服务。夏禾科技之所以选择中关村门头沟科技园,不仅因为这里是一批高精尖创新型企业的集聚区,更看重区政府和园区提供的诸多服务。
●在你印象中,这些年中关村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王韶生:这些年中关村的变化非常巨大。园区最初仅有少许公司,现在中关村十几个园区坐拥数以万计的企业。公司产品方面,最初园区以公司电子产品商贸为主,现在拥有了各种创新型公司。
●对于中关村未来的发展,你有什么期望和寄语?
王韶生:夏禾科技的顺利成长,离不开中关村营造的发展环境。希望北京营造更好的创业生态环境。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黄哲程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