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智造·成果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29:智造·成果

信息技术

创新实现底层技术国产化

2018年12月10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装载元心自主移动OS的贵阳市高新区移动办公应用场景。受访者供图

  “中关村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恰恰就是我国信息技术行业发展的最佳缩影”,北京天地互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主任刘东说,短短数十年,中国实现了从跟随者到领跑者的角色转变。

  中关村见证了中国信息技术行业的发展全过程,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从前端应用到基础技术,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原动力,产生在中关村。

  在新的科技革命时代,中关村的创新者关注的是,如何让中国的技术扎向信息技术的底层,从而打造安全可靠、独立自主、拥有国际话语权的中国信息技术产业。

  下一代互联网的“神经中枢”有望设在中国

  1994年,互联网正式进入中国。同一年,中国第一家互联网研究所——英纳特网络研究所成立,目的是跟踪国际互联网最新进展和商业模式。时任所长是刘东,5年后,他完成了一次身份转变,从研究者跳进了“水池”中央:成立北京天地互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回忆当时的选择,刘东坦言,“对我们这些国内从事科研的人来说,越接触互联网,越能深刻感知它蕴含的巨大想象空间,就萌生了进入这一新兴领域的想法。”而那时,大部分国人对于互联网的认知,还只是一个概念而已。

  走过了数十年历史,网络已成为人类社会的基础设施,也到了更新换代时。刘东瞄准的,是下一代互联网技术。

  “早期网络体系架构面临着扩展性、适应性、移动性和安全性等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刘东说。

  中国错过了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不想再错过互联网技术的革新。

  2012年,由国家发改委批复,我国建立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由天地互连承建。刘东说,成立工程中心,是希望通过对网络关键技术的深入研究和产业推广,为推动全球网络互联互通贡献力量。

  目前,由该工程中心主导研发的IPv6根服务器系统,已在全球进入运营阶段。根服务器是国际互联网最重要的战略基础设施,相当于互联网的“神经中枢”。刘东表示,中国主导的IPv6根服务器系统的建设与运营,将为根服务器在中国的落户和推进创造无限可能。也就是说,下一代互联网的“神经中枢”,有可能设在中国。

  国产移动操作系统的“夹缝生长”

  中国以互联网应用的非凡创造力著称,但在较为底层的互联网技术方面,却长期扮演跟跑者角色。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刘东奋斗了20多年。

  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北京元心科技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赵春雷与同事也在为底层技术的国产化而努力,他们聚焦的是移动操作系统。

  在苹果ios和安卓系统几乎平分天下的移动互联世界,我国一些领域专用的移动终端上,已经悄然用上了国产的移动操作系统。

  2014年成立的北京元心科技有限公司,以国产元心移动操作系统为起点和研发核心。2017年,元心科技以自主移动智能操作系统SyberOS为基础,建设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商密网移动办公系统,通过“云-网-端”一体化安全解决方案,实现了该集团现有办公系统中的基础功能向移动端的安全转移,使用人员可通过元心安全终端随时随地进行公文审批、工作调度,实现掌上办公。

  目前国内从事移动操作系统开发的企业并不多。赵春雷认为,我国在应用上投入了巨大的心力,但对基础性工作却没有特别重视,因此较难实现原发性创新。

  “经过这几年的深入积累,我们可以说,在下一代操作系统上,有机会与国际巨头PK一把。”赵春雷说。

  中关村与信息科技同频共振

  互联网与中关村,两者几乎走在同一条时间线上。

  刘东回忆,众多科技企业开始在中关村聚集,在信息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产业推广等方面,“共同摸索和学习”。中关村成为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

  在中关村这样一个平台上,科技企业也能很容易找到协作的伙伴。

  赵春雷认为,如果不是在中关村,元心科技不会发展这么快。元心科技产业链上有紧密联系的57家企业,七八成都在北京,并且几乎都在中关村各个产业园里。

  当元心科技试水移动办公系统时,第一个示范应用的正是公司所在的园区——中关村航星园。后来他们开发出智能巡检系统,也是航星园首先试用。“园区主动成为试验田,给了我们成长的机会。”赵春雷很感恩。

  【成果名片】

  信息技术

  从PC时代的联想、方正,到互联网时代的新浪、搜狐、百度,再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小米、字节跳动,中关村科技企业一直引领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潮流。如今中关村软件行业具备平台化、硬件化、智能化、融合化四大特征,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软件行业,其基础性、前沿性、战略性作用越发凸显,越来越向服务转变,向云端延伸,也越来越互动智能。

  同题问答

  【千方科技】

  ●你眼中的中关村是什么样子?

  北京千方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夏曙东:创新、使命、开放是能够代表中关村的三个关键词。勇于突破、敢为人先的创新理念是中关村能够引领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泉源;自强不息、心系家国的使命理念是中关村能够成为国家知识创新和战略性新兴技术源地的根基;鼓励创业、支持创新的开放理念是中关村成为特色鲜明的创新型孵化器中心的关键。

  ●在你印象中,这些年中关村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夏曙东:近些年,中关村的“互联网+”和“+互联网”趋势显著,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期形成了自身的创业生态圈;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其产业创新的方向更准、经济转化效率更高,提升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更强;因创新创业生态链条的完善,一流人才及创新企业大量聚集,形成了良好的科技创新秩序。

  ●对于中关村未来的发展,你有什么期望和寄语?

  夏曙东:未来,希望中关村集中优势资源,持续提升政产学研结合能力,释放更多自主创新活力;发挥先行先试改革“试验田”作用,在开放的道路上兼收并蓄,成为引领中国产业创新转型升级、比肩国际的创新制高点。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倪伟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