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万元以下普通债权原则上优先清偿;是否引入战略投资者由债权人协商决定
|
因陷入资金链困境寻求重组的金立,终于有了实质性举动。
12月11日,新京报记者获得多份材料,其中《金立集团框架性重组方案建议》显示,将成立资产管理公司控制原金立集团优质非核心资产,资产管理公司归全体债权人所有。除责任人之外的原股东及管理团队在会计师或法院指定的管理人监督下用现有资源(运营公司)恢复一定规模的运营。
此外,为保证重组的顺利进行,普通债权中50万元(含)以下部分原则上优先清偿。在进入重组程序后或重组成功后,是否引入战略投资者以及何时、以何种条件引入,由债权人协商决定,重组后的债权期限为5年。新京报记者注意到,金立共有33家金融债权人。
此前一天的12月10日,金立举行了第二次金立经营债权人会议,明确金立将进行破产重组。
优先债权和小额债权将被优先清偿
金立集团债权人一致行动协议中要求,尽快进入司法程序,对金立集团进行破产重组。
《金立集团框架性重组方案建议》认为,重组后金立的价值会比现时清盘的价值高数倍以上,其原因主要在于金立现有股权投资在近几年可能会有大幅度升值空间,例如微众银行的股份;金立依靠现有资源,包括品牌、营销网络、技术队伍和自身可用的现金流,完全有可能维持一定规模的运营,虽然不可能在短期内达到原有的规模,但其所具备的重组价值不可忽视。
12月11日,新京报记者获得的一份截至2018年8月31日的金立财务数据显示,金立的总负债为202.53亿元,其中金融债权和经营性债权193.59亿元。金立集团主要资产有微众银行股权、南粤银行股权、金立大厦、东莞工业园、时代科技大厦、安徽大厦,这些资产账面价值为25.73亿元,市场预估价值75.10亿元。
方案介绍,将成立资产管理公司控制原金立集团优质非核心资产,包括微众银行股权、南粤银行股权、前海金立大厦及土地使用权、东莞工业园厂房及土地使用权、零星物业、其他对外股权投资及应收账款;资产管理公司归全体债权人所有。优质非核心资产中的物业及厂房在处置前可用于出租,获得稳定租赁收入;优先清偿优先债权和小额债权。
11月30日新京报记者前往东莞金立工业园实地探访时,多位员工告诉记者,目前金立有两条生产线给其他品牌手机代加工,最近又将部分厂房租给其他公司生产。
恢复一定规模运营,业务包括手机品牌授权
金立集团债权人一致行动协议提到,金立集团目前的生产已全面停滞,但由于之前的用户量积累,在短期内仍有少量较稳定的移动互联网业务收入。随着库存殆尽,移动互联网业务会随用户流失而消失。如果金立集团能进入破产重组程序,未来可通过品牌授权模式获取用户,进而维持移动互联网收入。
重组方案建议,除责任人之外的原股东及管理团队在会计师或法院指定的管理人监督下用现有资源(运营公司)恢复一定规模的运营,主要业务包括手机品牌授权业务以及移动互联网业务。运营公司的股权归债权人所有。
11月30日,新京报记者来到深圳华强北远望数码城。作为国产品牌手机,金立手机并不是该市场的热门产品,商场一家比较大的商家告诉新京报记者,“金立售后已经撤了,所以金立手机出售后不负责售后。”
“今年年中的时候是拿货最好时候,当时做金立手机的商户都抛售存货,所以价格比较低。”有销售商姗姗(化名)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原来做金立手机的商户现在都转战其他品牌手机。新京报记者注意到,目前远望数码商城的金立手机机型并不多,只有少量型号如F6L、S11。
有金立供应商曾向新京报记者表示,“我同意破产重组,但我不同意金立继续经营,金立的固定资产、微众银行的股份作为破产重组的保存下来,这个没问题,继续经营的话,我们不相信原来的团队。我同意债转股,如果他们还要经营手机业务,我一定不接受破产重组。”
■ 延展
金立供应商欠款危机
金立的这场资金危机要从去年欧菲科技股票大跌说起。去年12月14日,欧菲科技股价突然大跌逾7%,公司市值缩水43亿元。据媒体报道,欧菲科技紧急召开了投资者电话会议,提出对金立手机的应收账款约6亿元,并已经申请了财产保全,抵押物包括两处深圳物业和微众银行3%股权,总体估值超过20亿元。与此同时,刘立荣赌博欠债导致与欧菲科技的应收账款出现风险的传言甚嚣尘上。
据记者了解,金立在2016年10月28日发行规模为10亿的私募债“16金立债”时,披露了部分财务数据,官司2016年营收为271.69亿,净利润为13.32亿,期末现金余额为7.34亿。2017年上半年,公司营收超过150亿,净利润为7.6亿,现金余额达10.33亿,负债合计137.96亿元。
这组财务数据也成为外界质疑的关键,为何金立在2017年上半年还有10.33亿元,现金相对充裕的情况下,半年后就因6亿元应收账款被欧菲科技申请财产保全。
聘请刘德华代言,至今被认为是金立巅峰期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据知情人士回忆,金立聘请刘德华代言时,公司的资金运作有些紧张,最终刘立荣还把这件事做成了。包括此后在功能机向智能机转型期间的阵痛,金立也成功渡过。李峰(化名)对金立的那两次危机也记忆深刻,他的前东家和金立是合作关系,“2004年是贴牌转自己品牌,2008年是功能机转智能机,当时金立遇到过这两次危机,都挺过去了,也把欠我们的钱还上了。”
陈力(化名)的公司被金立欠了1400万,加上今年手机市场行情普遍不好,对公司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去年年初的时候,当时是计划金立会还钱的,但是最后没有给。好在金立占我们公司的份额不是很大,所以基本上算是顶过来了。今年整个市场行情没有去年好,如果说今年的市场行情比去年好的话,那其实它的影响基本上可以化解,但现在这个影响我们是化解不了的。”
新京报记者 马婧 陈维城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