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逝者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4:逝者

江丙坤 那个推动两岸“大三通”的人走了

2018年12月12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2011年9月22日,江苏省淮安市,江丙坤出席台商论坛。资料图片/视觉中国

  姓名:江丙坤

  性别:男

  终年:86岁

  去世原因:因病逝世

  生前职业:海峡交流基金会前董事长

  12月4日,西装笔挺、神采奕奕的江丙坤主持了在厦门举办的两岸企业家峰会年会开幕式。

  12月10日,距离两岸“大三通”十周年纪念日还有5天,距离自己86岁生日还有6天的时候,江丙坤离世。

  有人说,他是最应该见证十周年的人,他以两岸关系破冰者的身份为人熟知,他为两岸奔忙一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是如此。

  江丙坤曾说,能有机会参与书写历史,是他“一生的幸运”。

  和朋友聚餐时身体不适昏迷

  据台湾媒体报道,8日晚8时许,江丙坤在台北市中山区晶华酒店和朋友用餐时,身体不适昏迷,被送往马偕纪念医院抢救。江丙坤此前有冠状动脉心脏病史,此次昏迷原因为主动脉剥离。

  马偕纪念医院方面9日称江经抢救已转入ICU(加护病房),然而10日状况突再恶化,家属同意拔管。马偕纪念医院方面表示,因年事已高等多重因素,不幸并发多重器官衰竭,江丙坤在10日晚7点整辞世。

  事发突然,两岸悲恸。

  海基会官网发声明对江丙坤辞世表达沉痛哀悼。海基会董事长张小月表示,对江前董事长辞世深感哀悼,江前董事长在两岸关系中扮演关键角色,海基会成功执行政府交付的任务,江前董事长对海基会有很大贡献。

  中国国民党发言人洪孟楷表示,听闻江丙坤辞世,全党上下同感不舍与哀悼,希望亡者安息、家属节哀顺变。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也曾用“破冰先锋、协商功臣、经贸推手、交流使者”16字概括江丙坤对两岸关系的贡献。

  厦门市台商协会会长吴家莹说,江丙坤入院一事,两岸都很关注,包括各地和江此前有往来的官员都在关注。江丙坤对两岸关系功不可没,大家对他突然病逝所表达的哀悼是对他工作的肯定。

  少年穷苦

  1932年12月16日,江丙坤出生于台湾南投县,受家庭影响,江丙坤从小便养成刻苦努力、认真负责的性格。

  对童年的回忆,江丙坤印象深刻的有一件事。彼时江家在南投乡下,江丙坤要到台中上农校,得坐2个小时小火车。有时快误点了,他只能饿着肚子、抱着书包猛跑去追火车。去搭车路上的1个小时被奔跑压缩成二三十分钟。“跑进车站,小火车正好开动”。

  即便是后来成家和任职,在旁人看来江丙坤家境也并没有变得很优越。跟访江丙坤多年的东南卫视记者叶青林2012年左右曾因公受邀去了一趟江丙坤位于南投的家,房子是典型的闽南建筑,和当地相比,叶感觉江家的房子并不显眼,构造和装饰都很普通。

  1959年,江丙坤从台湾立法商学院地政学系毕业,后留学日本,1971年从日本东京大学农业经济学专业博士毕业。

  因经济学历背景,江丙坤此后的从业履历一直在经贸领域。因曾长期主管台湾经贸事务,他也被称为“参与推动台湾经济腾飞的重要人物之一”。而他在经济领域的耕耘,也为之后他促进两岸经贸合作和台商发展奠定基础。

  有评论说,江丙坤“经历了台岛所有的历史转折时期,他的思想也曾受到时代环境的左右。然而,他最终选择成为一个执着为两岸做事的人”。

  为什么做出了这样的选择?有说法认为,江丙坤务实、客观以及老派中国国民党人的“中国情结”起了主要催化作用。

  推动两岸“三通”

  2005年,时任中国国民党副主席的江丙坤奉连战之命,赴大陆进行“破冰之旅”,此行被认为是给连战访大陆铺路,堪称“暖身”之行。

  2008年5月,江丙坤出任海基会董事长,他被认为是这个“特殊职位”的不二人选。同年6月,江丙坤即率队赴北京,与时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会谈。评论指出,这是两会领导人暌违十余年后的首次会谈,标志着中断9年的两会制度化协商正式恢复。

  叶青林迄今觉得这一次见证,是职业生涯最难忘的经历之一,当时一路从机场跟拍江到钓鱼台国宾馆,虽然在台湾也经常接受采访,但这次江丙坤显得有些紧张,声音不是特别大。

  四年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往返两岸76次、拜访大陆248个城市,接待650个大陆参访团,与陈云林进行了8次会谈,达成18项协议。在众多领域建立了两岸交往与合作机制,实现了两岸“大三通”(通邮、通航、通商)和全面推进两岸经贸合作的目标。

  因为每次会谈都不对媒体开放,叶青林对两人互动的印象主要来自于致辞。陈喜欢引经据典,江喜欢引用数据。陈口才非常好,常常说着说着就“哈哈哈哈”笑起来,笑声爽朗。叶感觉,两人中一个像外向的弟弟,一个像包容的哥哥。陈很尊重江,江很照顾陈,会考虑到很多细节。比方陈第一次去台湾时,江一定要请陈去吃牛肉面,而且强调说不要吃进口牛肉面,要吃台湾当地的黄牛肉面。

  “拼命三郎”式技术型官员

  在多位受访者看来,江丙坤在工作上是“拼命三郎”。其出任海基会董事长时已年过70。2011年,江说自己的年终总结有三个字,其中一个是“忙”。

  在生命的最后几天,江丙坤11月30日在重庆出席活动,12月3日奔赴青岛,4日飞抵厦门出席两岸企业家峰会,因第二天有公差,未等到5日的闭幕式,江丙坤即赶回台湾。吴家莹感觉江的状态很“风尘仆仆”。

  台媒也戏称江丙坤为“江科长”,这个称号来由是其在当科长时就特别仔细,讲求效率,遇到业务问题,往往直接打电话给负责承办的科员,亲自追要公文。即使后来就任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海基会董事长,也仍旧保持这个习惯。

  叶青林对此有同感,他印象里江在演讲和受访时,往往对数字和细节记得特别清楚,讲话不是泛泛而谈,而是实打实列举数据。他觉得,江丙坤是在大时代背景下默默做事的人,是技术型官员,或许因经济学历背景,江更着力于完成工作,而不是留下政治成绩,很扎实。

  即便现在不常出现在政治舞台,江丙坤有机会仍会倡议要让民众安居乐业,一如他彼时在海基会一样,当时有一段时间台商需要解决司法认定问题、确定司法管辖和投诉单位,江就一直跟进这件事,且设想并推动解决。很多台商都称江丙坤为“大家长”。

  也因此,江丙坤是吴家莹“非常敬重”的一位长辈。台商台胞每次找江办事,他都会立即交办,请托的事,一定会及时告知对接情况。吴家莹说,江每次到各地,都会找台胞台企座谈,问候投资环境、营商环境怎么样,是否需要帮忙协商。“他是确确实实在服务两岸人民,把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来做,是台商的‘定心丸’。”

  参与书写历史,是“一生的幸运”

  多位受访者向新京报记者反馈对江丙坤的印象是“儒雅”、“文质彬彬”。

  前媒体人孙卫卫因采访与江丙坤有过一面之缘,彼时是一个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与海基会的会议,会谈中,孙卫卫觉得江丙坤表达很有礼貌,有知识分子风范。

  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2014年亦与江丙坤有一次接触。当时江丙坤率队来馆参观。樊建川觉得江精神饱满,参观时看得很仔细,一直在问问题。因为樊喜欢手工香皂,江送了他很多台湾香皂。樊觉得江亲切且贴心。

  叶青林或对“贴心”感触更为深刻,在江丙坤海基会董事长任内,江每年都让海基会不定时邀约大陆驻台媒体记者聚一聚、吃一顿饭。叶觉得,江是想要更多地关怀、照顾离乡记者。

  叶青林说,江的家庭是非常传统的中式家庭,二人伉俪情深。台媒曾有个趣闻,问江会不会牵错手,江莞尔表示,“牵了同一双手几十年,是不是夫人的手一牵就知道了。”2012年卸任时,江致辞时两度哽咽,并特别感谢家人,提到未来要多留点时间给自己的太太。

  但江丙坤放不下工作。那次卸任致辞时他还说道,参与书写历史,是他“一生的幸运”。也许正是为了这份“幸运”,他战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新京报记者 周世玲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