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赋能·专访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05:赋能·专访

汪玉凯 智慧城市建设不是为了智慧而智慧

2019年01月04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汪玉凯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智慧城市建设目前在我国极为火爆。全球在建或即将建设的智慧城市,有一半在中国。如此态势当然有积极的一面,但是也应看到,智慧城市火热建设中,在体制机制以及建设理念等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何看待这些问题,智慧城市建设应主要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新京报为此专访了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

  智慧城市建设对政府的挑战最大

  新京报: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极为火热,但往往这个时候,有些问题会被忽视。您认为目前存在哪些较为普遍的问题?

  汪玉凯: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城市的全方位现代化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从现在我们智慧城市建设来看,还是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必须要引起警惕。比如,贪大求洋,一味地注重硬件设备,不顾自己城市的特征、定位,简单模仿别人,对智慧城市建设能解决哪些问题把握得不够清楚,有些跟风现象,这些都是当前智慧城市建设中暴露出的较为普遍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政府如何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提升治理能力,如何有效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还是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新京报:城市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显然处于重要的枢纽。针对建设中暴露出的问题,您认为政府应该从哪些方面改革自身,迎接挑战?

  汪玉凯:从智慧城市的逻辑结构看,我认为智慧城市大体由5个模块构成。一是智慧政府;二是智慧社会或者智慧民生;三是智慧经济;四是城市基础设施的智慧化支撑;五是城市的智慧生态环境。这5个模块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智慧城市的框架。

  其中,智慧政府处在最高端。政府自身能否实现真正的智慧,对社会民生、经济产业、智慧化的基础设施构建以及智慧生态,都有重要的影响。因为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政府处在一个引导的地位,它制定的城市发展的战略、规划,都会直接影响到智慧城市建设。正因此,智慧城市建设中,智慧政府的建设,对政府的挑战是最大的。

  政府的组织结构、职能配置、运行方式、管理手段、管理理念等,都需要根据智慧城市、智慧政府的建设要求发生相应的改变。如果组织结构、体制机制不理顺,部门利益不破除,信息资源不能共享,业务不能协同,系统不能整合融合,智慧政府是很难构建起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智慧城市建设中智慧政府的建设处在重要的地位。

  目前,智慧政府自身的建设还是存在不少风险和挑战,存在很多体制机制上的障碍。智慧政府、智慧民生、智慧经济、基础设施的智慧化支撑以及智慧生态,这五个方面都是对智慧城市建设很高的要求。政府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把控不好,确实会出很多的问题。

  智慧城市建设难的不是逻辑框架

  新京报:从目前许多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实践来看,感觉很多都有些雷同。您认为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汪玉凯:智慧城市建设是一篇大文章,是从根本上提升城市发展能力、管理水平、不断满足市民需求的持续不断的过程。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一个逻辑性的框架搭建也许并不难,如从智慧城市的逻辑结构看,无非包括智慧政府、智慧民生、智慧经济、智慧化的基础设施支撑以及智慧化的空间布局等。从基础设施看,不管在什么样的城市构建智慧城市,都离不开城市的数据中心、应用平台、交换平台、数据库等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

  但在这些共性的后面,我们看到的是不同城市的不同结果,换句话说,智慧城市的规划也许都差不多,但最终结果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有的能真正解决问题,有的可能就变成了摆设,这确实是需要我们深思的。

  新京报:政务大数据目前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越来越得到重视,政务大数据的现状如何?在城市治理中如何利用好政务大数据?

  汪玉凯:大数据一般由政务数据、企业数据、社会数据三个部分构成,其中政务大数据应该是最主要的部分。政务数据是一种公共数据,也是最权威的数据。目前,政务数据大约占整个数据的80%。

  政务数据过去长期以来是不开放的,是为政府部门和机构自己所有,甚至在政府部门内部都无法共享。现在虽然已有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但这只是公众获取信息的一个方面。政务数据只有首先在政府内部共享起来,才能为百姓网上办事提供方便。因此,政府部门间实现数据共享是第一个要解决的关口。

  而到了一定时候,政务数据还是要向社会公开,这样相关企业才能对这些数据进行开发利用,并不断产生新价值。目前这方面还做得远远不够,还有非常大的开发空间。

  用改革思维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新京报:目前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需要重点解决哪些问题?

  汪玉凯:首先,智慧城市建设中一定要防止一窝蜂、一哄而起,防止盲目、冒进。要冷静地看待智慧城市建设。

  其次,不管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建设智慧城市要有明确的定位。应该明确,智慧城市建设不是为了智慧而智慧,而是为了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第三,要用改革的思维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必须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以改革的思路,把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与障碍破除掉,如此新技术才能派上大用场。

  第四,确立以人为中心的建设理念。针对百姓最关注、最切身的问题,比如民生、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来构建智慧城市建设系统,针对百姓诉求来解决问题。

  第五,建设智慧城市,政府应主要起引导作用,不能大包大揽。政府与社会要展开广泛合作,借助社会力量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这样的新理念确立之后,不仅可以少花钱多办事,还能培养、培育出一大批智慧新兴产业,这才是我们建设智慧城市的目的。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徐冰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