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时事评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3:时事评论
下一篇

8处“新地标”勾勒首都大格局与新风貌

2019年01月16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插图/赵斌

  北京论坛

  这种“多点开花”的局面,进一步增强了北京市各个区域间的整体性、协调性,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更多腾挪空间,也展现出北京越来越开阔的城市格局。

  北京“两会”正在进行时。在1月14日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涉营商环境、城市建设、民生福祉等多方面的内容,都让企业和市民更深入地了解了北京市未来的发展思路。

  在众多亮点中,新京报梳理了报告中所提到的8处“新地标”。这些地标,有的横空出世,如“新机场”将开启北京双枢纽时代,城市副中心将打造万亩“城市森林”;有的旧貌换新颜,如“回天”地区全面提升,王府井步行街向北延伸;还有的将恢复往日容颜,如中轴线继续腾退文物,正阳门至永定门步道将使人们得以漫步南中轴,再现“老北京”。

  这些“新地标”,分散于城市的东南西北各个方位,对其进行重点规划和建设,将成为区域加速发展的强力引擎。这种“多点开花”的局面,进一步增强了北京市各个区域间的整体性、协调性,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更多腾挪空间,也展现出北京越来越开阔的城市格局。

  如果说,副中心、新机场重在“疏解”,那“回天计划”则重在“提升”。副中心建设用最先进的规划建设理念预防“城市病”;而“回天”地区,格局原本就紧凑,交通拥堵、职住不平衡、配套不足等问题也有历史原因,对其修补更新则要下一番精细功夫。北京对“回天”地区的提升也体现出“务实”和“为民”的思路,依照轻重缓急,重点提升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水平,补齐民生短板,一步一个脚印地增强“回天”地区民众的舒适度和幸福感。

  重更新,也要重传承。中轴线里藏着最深刻的城市记忆和历史肌理。编制中轴线保护规划,推进遗产点腾退、钟鼓楼周边疏解整治,寻回“老北京”,既是为了申遗做准备,更包含着对历史与文化的敬意。

  王府井步行街北延是传统商业转型升级以适应消费新模式,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开建是打通区域生态廊道以“休养焕生机”、新首钢协作发展区扩围是以冬奥为契机发展“体育+”产业——这些“新地标”体现的是规划布局上的心思。而其中共同的核心则是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布局、有序发展。

  硬件的规划重在因地制宜,而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则应着眼于各个区域间的均衡。根据政府工作报告,未来一年北京将新建150家养老驿站,筹集租赁用房5万套、政策性产权住房6万套,幼儿园新增3万个学位,加大对新城、重点区域和农村地区中小学支持力度。无论身处老城还是新城,无论是“老北京”还是“新市民”,每一个身居北京、建设北京的人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便捷的服务、体面的生活——这是城市发展该有的温度。

  从某种程度上说,作为首都,北京市大刀阔斧地扩展城市格局、更新发展路径、保障和改善民生,也是在为国内超大城市治理探索新的经验,这既是自身发展需要,也是让城市更新“面向未来”的内在要求。如今蓝本绘就,期待8大“新地标”作为北京城市网络的重要节点,更好地承载起首善期许,尽显首都大格局与新风貌。

  □思凝(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