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信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信
下一篇

“政府手不能伸太长”,让企业创新自由奔放

2019年01月17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 社论

  创新生态的建立,既来自资源的有效配置,更来自观念的“破”与“立”。

  北京市两会正在进行。15日下午,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吉宁在市政协专题座谈会上谈到,近年来北京涌现了不少重大科技成果,孵化了很多创新企业,但“参天大树”并不多,还缺少世界级的原始创新成果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伟大企业。

  陈吉宁强调,提升和完善创新生态,“政府也是创新的一部分,但政府的手不能伸得太长,学术判断要留给科学家,产品选择要留给市场,政府去判断哪个好哪个坏判断不了,容易出问题”。也是在这次两会上,市人大代表、海淀区委书记于军也提出,将打造创新发展“生态雨林”,以抢占全球创新竞赛主动权。

  如果说,“参天大树”和“生态雨林”两个词语,是从质与量两个维度,描绘出北京市未来打造创新生态的蓝图,那“政府的手不能伸得太长,学术判断要留给科学家,产品选择要留给市场”则是为实现创新生态,确立了明确的路径选择。

  诚然,政府治理本来就是创新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手不能伸得太长”也理应成为一种共识。以往,有些政府部门管得过多、过死,导致企业面临审批慢、审批难、环节多等问题,学校缺乏科研成果处置权,成果转换缓慢甚至束之高阁……如此种种,无不说明,政府有些部门手伸得太长,妨碍了创新生态的建立。

  基于此,在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即提出,要想推进社会创造创新,先要推进政府治理创新。即要“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革烦苛之弊,施公平之策、开便利之门,推动‘双创’深入开展”。

  当然,相信市场自有其秩序和活力,把评判学术成果的权力交给科研人员,让市场的归市场,让科学的归科学,也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留下的宝贵经验。

  也因此,北京市政府提出了“政府很重要的工作是解决机制和环境的问题”,即要把妨碍创新生态建立的体制机制破除了,重塑一个开放、清明、流动的创新环境,让创新活力得到有效释放,打开并盘活创新局面。

  具体而言,关于如何更好地促进科技创新发展,北京市委、市政府也发布过十项扶持政策。如2017年12月,市委办公厅印发的《加快科技创新发展科技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在2018年7月北京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北京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中,围绕“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承载力和竞争力”再次提出了一揽子解决方案,并明确了责任单位,如“完善高精尖产业发展支持政策”“深化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创新”等。

  而对此,北京既有天然的优势,也有充分的信心。作为首都,北京既有放到全国来说都最为密集的科教智力资源,也有发展数十年对科技创新机制、观念皆有突破的科创基地中关村,更有利于创新的营商环境。

  创新生态的建立,既来自资源的有效配置,更来自观念的“破”与“立”。循着对“世界级原始创新成果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伟大企业”的渴求和对抢占全球创新竞赛的主动权的希冀,立足京津冀这样一片经济腹地,不断推进前沿创新,持续释放内生动力,实现政府与市场的良性互动,必然会优化创新生态,培育出“参天大树”。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