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人们常说,译者与作者的相遇是一场美丽的邂逅。我与格拉克的文字的相遇何尝不是如此!1990年5月,那时我正就读于武汉大学与法国合办的中法博士预备班,即将进入硕士二年级的我面临即刻就要选定自己的论文选题,我如同萨特笔下的“自修者”一样在图书馆里按照字母顺序选书阅读。直到开始阅读《西尔特沙岸》(又译《沙岸风云》),谈不上一见钟情,却也有怦然心动的感觉,第一遍阅读完后,完全没有抓住小说的中心和意义,在我脑海里仅留下大篇幅的描写,在得到法方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后,我尝试着走进格拉克的文字和世界之中。那时的我也不曾想到这一次走进就是二十八年的不解之缘。硕士和博士期间的学习让我更加接近格拉克的文字,我一直觉得格拉克的文字最适合慢慢地仔细品味,因为他最刻意追求的是词与词之间碰撞的火花,如同“给这些词罩上了一层光晕”,所以对格拉克作品的解读从来都不是词与句本身的含义,而在于其字里行间的这层光晕。当然这样的写作方式与格拉克自幼的生活、教育、经历和环境等是分不开的。
朱利安·格拉克创作年表
长篇小说
《阿尔戈古堡》(1938)
《阴郁的美男子》(1945)
《沙岸风云》(1951)
《林中阳台》(1958)
小说集、随笔集
《半岛》(1970)
《涓涓细流》(1976)
《城市影廓》(1985)
《七座山丘》(1988)
《路》(1992年)
《交谈》(2002年)
文学评论集
《安德烈·布勒东》(1948)
《偏爱》(1961)
《首字花饰》(第Ⅰ、Ⅱ集,1967、1974)
《边读边写》(1980)
散文诗集
《巨大自由》(1947)
剧本
《渔夫国王》(1948)
1 大学期间与超现实主义相遇
开启全新的文学之门
朱利安·格拉克(Julien Gracq,1910-2007),本名为路易·普瓦里埃,1910年7月27日出生于法国小镇圣·弗洛朗·勒维耶尔。从小便喜爱读书,阅读使他渐渐对文学产生了兴趣。中学就读于法国著名的贵族学校亨利四世,1930年进入法国高等师范学院,毫不犹豫选择了他所感兴趣的历史地理专业,并获得该专业的教师资格证书,毕业后,先后在外省和巴黎的几所中学教授历史地理,直至他70岁退休。
在巴黎高师学习期间,正值法国超现实主义发展的鼎盛时期,尤其是安德烈·布勒东的《娜嘉》(1932年)的发表使路易(即格拉克)与超现实主义结下不解之缘,之后又阅读了马科斯·埃斯特、艾吕雅、阿拉贡等人的作品,这一时期的阅读给他开启了一扇全新的文学之门,“每次读这些书时,我仿佛置身于一块没有开发或刚刚开发的文学天地里。”同一时期,他开始构思处女座《阿尔戈古堡》,并于1937年完成写作,却遭到法兰西文学杂志社的拒稿。1938年,路易找到了出版商Jose Corti,自费出版了《阿尔戈古堡》,自此以后,格拉克所有的作品都在Corti出版商家出版。发表此书时,他选择了朱利安·格拉克这个笔名:“于连”(“朱利安”又译为“于连”)借自于他所偏爱的作家司汤达代表作《红与黑》中的男主人公的名字,“格拉克”取音于古罗马历史上的护民官的名字。(因为这个原因,我个人更偏向用“于连·格拉克”这个译名。)
2 “不介入”政策
拒绝加入任何组织和文学流派
《阿尔戈古堡》讲述的是,在一个奇特而又神秘、偏僻而又静谧的城堡中三个年轻人微妙而又复杂的男女关系和情感生活,该书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作者着重于人物的心理描写和景物的衬托,初步展露了格拉克的文学才华;出版后反响平平,但得到了超现实主义作家的普遍好评,尤其是安德烈·布勒东,他曾评论说,“格拉克的第一部小说《阿尔戈古堡》中,可以看到超现实主义第一次自由自在的回潮,目的是与过去丰富而生动的经验进行对比,从情感和理智的角度估量它所征服的范围。”之后,他给格拉克写了一封信:“我一口气甚至一刻也不停歇地读完了《阿尔戈古堡》这部小说,它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这封信极大地鼓舞了格拉克的文学创作,也开始了他与安德烈·布勒东之间亲密的交往。格拉克对布勒东的敬重和友爱的情谊一直保持到1966年布勒东去世。而在1948年,格拉克发表随笔《安德烈·布勒东——作家漫谈》,详细介绍了布勒东及超现实主义文学,打开了当时无人敢于涉足的超现实主义大门。但格拉克本人拒绝参加任何组织和文学流派,也不签署什么声明,也许正因如此,超现实主义小组常常把他排斥在外,随后,格拉克的“不介入”政策使他与超现实主义流派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二战爆发以后,格拉克被任命为法国137军步兵中尉,但不久被俘,关在西里西亚附近的一个集中营里。在嘈杂喧闹的集中营里,他酝酿了另一部小说《阴郁的美男子》。不久,因怀疑他患有肺结核,格拉克得以获释,1941年2月底病愈回国,继续教书。在此期间,他一边进行创作一边着手完成博士论文。1945年《阴郁的美男子》问世。这部小说讲述的是一群年轻人的故事:他们不约而同地来到了布列塔尼海边的浪花旅馆度假,年轻、悠闲的几个人很快聚集在一起,他们自诩为“直前一族”小团体,他们一起出游散步,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而一切的改变则源于“阴郁的美男子”阿瑯的到来。阿瑯在来海边之前,曾与女友多珞莱丝签订了一个合约,暑假过后两人便决定双双自杀。而这次海边之旅也是为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挥洒青春。小说的出版获得了法国雷诺阿文学奖的提名。
这一时期,格拉克将在超现实主义杂志上发表的一些杂谈及散文诗收集起来,汇编成《大自由》一书出版。1949年,以格拉尔传说为题材的戏剧《渔夫国王》出版,这是格拉克唯一的一部戏剧作品,随即搬上舞台,但演出以失败告终。报界、文学界的各种评论和批评接踵而来,促使格拉克发表抨击性文章《厚皮文学》(1950)。在这本小册子里,格拉克明确阐明了他的文学观,指出文学创作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奖或赚钱,也反对文学只是平铺直叙简单事物的表象,而是要进入事物的本质。他还强调,文学的可读性及读者对作品接受的不同态度,指出每位读者都有各自不同的爱好,文学批评不应该要求所有的读者都接受同一观点。
(下转B03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