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封面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3:封面报道
下一篇

北京两会上的“00后”(2)

“模拟政协”活动邀请大中院校师生体验协商议政;今年有10人受邀,其中6人是中学生

2019年01月19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上接A12版)

  其中,由一组学生在“模拟政协”活动中提交的“关于建立京津冀城乡学校间图书流动机制”的“模拟提案”,被委员吸纳后形成提案,带到了2018年的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

  高建民回忆,当时,小组中的6名学生参与了给贫困地区学生捐款捐书活动,可是有的学生跟父母回老家看到,当地教育条件落后,图书资源少,收到的部分捐赠书籍并不适合孩子们阅读。怎么把孩子们需要的书捐到他们手里?怎样才能使图书资源流动起来?这6名学生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开展调研,形成了这份“模拟提案”。这个提案还成为了2018年北京高考政治选择题的素材。

  通州区潞河中学高二学生王小萌没有直接“上会”,不过她的“模拟提案”,被委员赵晓光带上了会。

  “我身边的朋友跟我倾诉过,不知道为什么提不起精神,身体不舒服,有抑郁症状。我平时挺爱上网,也关注了不少博主,发现这个问题不仅仅发生在青少年身上,是一个普遍问题”,王小萌说,她和同学们就此进行了调研,写了关于加强常见心理疾病科普的“模拟提案”,提交到“北京市青少年模拟政协”平台,被赵晓光关注到。“这个提案比我想象走得远,很惊喜”,王小萌说。

  王小萌从高一开始参加学习“模拟政协”社团,去年上半年曾到市政协参观,“‘模拟政协’活动让我真正发现可以切实改变一些事情,这消除了我很久以来的无力感。就像心理疾病被忽视这个问题,我不知道怎么去破解,但只要把这个声音发出去,就会有更多人关注,影响就会越来越大,给了我们这些学生参与社会、走出象牙塔的机会”。

  “小小政协”的“燎原之势”

  2016年,市政协首次邀请2名中学生观摩政协北京市第十二届四次全会,市第一六六中学学生吴嘉辉是其中之一。这一次经历,为他开启了“参政议政”的大门。

  虽然时隔三年,但谈起这次经历,吴嘉辉仍然兴奋。他将同学们在课余准备的四份“模拟提案”带到了会上,还在代表委员政务询问咨询现场,围绕其中的一份“模拟提案”,向市教委负责人提问:雾霾天气里中小学生教室是否需要安装净化器?

  吴嘉辉没料到,这份“模拟提案”,带来了“连锁反应”。

  政协会闭幕后,不少市政协科技界别的委员来到学校,为学生们解答雾霾知识,十二届市政协科技委主任申建军就为学生们讲了一堂“京津冀雾霾模拟协商会”;市气象局副局长王迎春也来到学校,讲解雾霾形成的原因。

  市政协委员、第一六六中学校长王蕾回忆,“由于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学校还与气象局合作在楼顶建立了雾霾与细颗粒物环境流动气象观测研究监测站,让孩子定期观察研究,培养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这次经历,还给吴嘉辉带来了另一个收获,他和同学们创建了“模拟政协”社团,也叫“小小政协”,到现在,社团成员已经有四十余人。

  为学校建言献策、促进学校发展是“小小政协”的重要工作之一。吴嘉辉告诉新京报记者,社团专门设立了学生校园观察员,负责观察校园里经常被老师和学生忽略的问题。“有一次,观察员发现卫生间没有镜子,于是向学校的学生发展部提出了建议,一个月左右就收到了反馈,不仅卫生间装了镜子,还挂了门帘。”

  类似例子还有不少。校园里原来没有乒乓球台,“小小政协”提出建议之后,学校就在校园南北两侧共设置了四个乒乓球台;还有学生反映学校伙食改善问题,为了加强沟通,学校邀请午餐公司工作人员、“小小政协”成员和学代会代表一起交流。

  吴嘉辉回忆,开始时“小小政协”写的“模拟提案”更像是学生作文,这一局面从市政协委员担任指导老师后有所改变。

  市政协委员朱良是“小小政协”的指导老师,他回忆,学生们曾写了一个关于军训的提案,“孩子们更多的是从学生感受的角度,撰写提案,没有考虑到政府部门的职责,我就启发孩子们把建议再聚焦,比如对于军训,学校应该做哪些事情,教育部门应该如何做,学生们的思路打开了,热情很高”。

  王蕾认为,学生参与“小小政协”,不一定总是提提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关注身边事,积极提建议,培养学生们的批判精神,“比如学生卫生间的改良,挡板和小便池的高度,洗手的位置与涮墩布的位置,墙面刷什么颜色,学生们的建议都会反馈给主管校领导,只要学生们提出来了,大家就要一一落实,如果实现不了就要充分解释,给学生一个发声的途径和地位”。

  “‘模拟政协’社团成立以来,学生的变化显而易见”,王蕾说,“小小政协”不仅仅是个学生社团,“我们已经将其固化成为学生参政议政的形式之一,希望让更多孩子在学校里发挥主人翁的责任感,也锻炼他们在政治实践当中的理论自信,坚定他们的制度自信”。

  在妈妈眼里,吴嘉辉的变化有目共睹。“以前他和我们聊的都是音乐、游戏、历史等,现在会特别兴奋地和我们分享对疏解非首都功能、精准扶贫等时政热点的认识,视野更开阔了。”

  陈煦和张毅不约而同用“燎原之势”,形容“模拟政协”实践活动的影响。

  张毅说,在观摩学习中,学生跟委员形成了捆绑式、影随式的关系,在学生们心中埋下了建言献策的“小火种”,当学生们回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小火种”便能形成燎原之势。

  陈煦说,目前各区政协也开始开展“模拟政协”实践活动,“已经形成了燎原之势。这种不是灌输式的自觉参与学习,既不与升学挂钩,也没有高额奖励,学生没有任何压力,能真切感受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制度优势”。

  市政协委员李萍也是“模拟政协”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在她看来,“模拟政协”是一场特别鲜活的社会实践课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政治协商制度是怎样运行的,委员们如何关心国家和北京的大事,这个参与过程对他们将是难忘的教育,对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都是特别好的方法”。

  陈煦说,“模拟政协”也是对政协委员履职的监督检验,有利于政协委员履职水平的提高和委员作用的发挥,“通过和孩子们交流,委员们意识到孩子们真正关心什么,可以打开委员们的视野,互相促进提升”。

  “模拟政协”让我有机会身临其境,书本里冷冰冰的语言变得有温度,变得立体直观起来。特别是观摩小组讨论时,我发现委员们的提案非常贴近民生,不少都说到了我的心坎儿里。

  ——“上会”学生张家琦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