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风生
程正义遭遇了没有程序正义可言的刑讯逼供,只不过,时间会给人答案,此前法院采信他遭逼供的证据和而今法院开“恢复名誉大会”,又都体现了程序正义。
最近,一则官员被判十年终获无罪,法院开“恢复名誉大会”公开致歉的新闻,在网络广为流传。新京报记者就此案进行了调查,新闻的主角——濮阳官员程正义,在2013年“出事”前担任濮阳市范县常务副县长,因在某楼盘容积率调整文件上批示签字,被控滥用职权和受贿,判有期徒刑十年。
而程正义之所以能平冤,关键证据是一位看守人员偷拍下了其遭受刑讯的照片,照片内容为:程正义站着,被手铐背铐着,头戴一顶装满铅块和铁块的头盔,同时竹棍别到嘴上,铁条拧到后脑勺。这张照片证明程正义遭受刑讯逼供的事实,被当地法院采信,最终做出无罪判决。
程正义的遭遇与其名字,无疑形成了特别的关联:“程正义”再多个字就是“程序正义”,可他却遭遇了没有程序正义可言的刑讯逼供,只不过,时间会给人答案,此前法院采信他遭逼供的证据和而今法院开“恢复名誉大会”,又都体现了程序正义。
虽然程正义如今已是无罪之身,但遭受刑讯的噩梦恐怕永远难以忘却。当时,为了让“证据链”更完整,此案的相关证人也遭遇了和程正义同样的严刑拷打,“不让睡觉,吃屎喝尿”,下手之狠有过之而无不及。
毫无疑问,程正义终获正义,得要感谢那位拍下刑讯照片的看守。有这样的一位良心未泯的看守,是程正义之幸。但同时我们又不得不说,这也是程正义的不幸,因为保护和拯救他的,并不是防范刑讯逼供的相关法律制度。
这也表明,在不受有效制约的权力面前,任何人都是弱者,即便他曾经官位显赫。唯有在法治文明之下,无论强者还是弱者,才能有确定的安全感,有稳定的预期。
从聂树斌到程正义,案件都是在“偶然因素”的加持下才峰回路转。但不是每个监牢里都有着一位“良心看守”,冤案的平反不能靠个体的“偶然”,而要靠制度的必然。
事实上,十八大以来,从聂树斌案、呼格案等重大冤错案件的纠错洗冤,到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恢弘展开,从规定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到完善司法责任制……全面依法治国的格局渐次明晰,其正向效应也不难看到。在此背景下,程正义遭受的冤案,显然非法治所能容忍,而涉事法院不采信非法证据,也守住了司法正义底线。
曾身为国家官员的程正义平冤后就说:“过去5年多的噩梦,就当是我们为国家司法进步付出的代价”。近年来国家的司法进步确实清晰可见,与此同时,我们不愿看到更多这样的代价。而要想刑讯逼供这棵“毒树”不再开花结果,最根本的办法是让“毒树之果”禁止食用,即建立起更为完善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法治不断进步、证据规则呼声日高的当下,加快这样的改革已刻不容缓。
□于平(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