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刘言
从引进来、走出去的大逻辑上看,国内外信用评级标准的接轨是大势所趋,这其实才是标普独资进入中国信用市场背后的更深层次的积极意义。
英国电信获得工信部颁发的全国许可证的信息还在发酵中,金融业的开放就接踵而至。
1月28日央行营业管理部发布公告,对美国标普全球公司在北京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标普信用评级(中国)有限公司予以备案;同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接受其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债券评级业务的注册,标志国内信用评级市场正式出现外商独资的身影。
国际三大信用评级公司进入中国信用评级市场由来已久,如十多年前穆迪入股中诚信,惠誉入股联合资信,标普入股上海新世纪。但国际信用评级巨头标普真正以独立的身份,参与中国信用评级市场,这尚属首次。
其实,自去年在博鳌论坛,中国发出金融开放的允诺以来,标普、穆迪和惠誉等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就抓紧布局,开始筹备在华独资子公司,所幸是标普摘的头牌。
此前,标普等国际信用评级公司在设立在华独资公司的过程中明确表示,在华独资公司的信用评级标准是因地制宜改良的方式,与国际通用的评级标准不尽一致。
这些国际评级公司如此做,大致是一种风险与声誉的隔离。即就同级信用而言,国内的该级信用的真实风险定价将不同于国外的同等评级。若该公司在华子公司相应级别信用的违约风险的违约概率,相当于国际上采用通用评级方法的更低级别,那么,它可以用“标准不统一”来撇清部分责任,最大限度地避免声誉风险。
但若外资信用评级公司在华子公司的信用评级,只是入乡随俗,那么指望显性化“鲇鱼效应”就难以让人信服。
当然,国际信用评级公司分享国内信用评级市场,会增加国内信用评级市场的竞争性,这有助于激活国内信用评级市场的活性,这是标普独资进入国内信用市场的一小步。
其实,真正要促使国际信用评级公司激发国内信用评级市场,需要的是国内外信用评级市场的接轨,这是标普入华亟待迈出的一大步。
标普获批进入中国信用评级市场,需放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考量。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可以肯定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不是简单地开放国内市场,而是要融入到国际金融市场的主流环节。
这意味着标普等以独资公司的身份进入只是序曲,接下来中国金融业将稳步快速地准备融入国际金融市场。而要推动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市场深度接轨,最基础的就是要实现信用、风险定价标准的统一。
因此,从引进来、走出去的大逻辑上看,国内外信用评级标准的接轨是大势所趋,这才是标普独资进入中国信用市场背后更深层次的积极意义。
当前国内在金融、电信等领域展开的引进来与走出去,是一种相向而行的改革开放过程,其潜在的方向就是深度的国内外市场接轨。
期待中国市场进一步融合全球市场,并深度影响全球市场;也期待深度融合的市场使中国企业在家门口,就能参与到高质量的国际竞争中,从而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
□刘晓忠(资深金融从业人士)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