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私人阅读进入公共空间
|
纳博科夫曾说,不善言辞的自己,不该接受访谈,但鉴于很少有机会公开表达自己的私人见解,他又很欢迎带着一大堆问题的访谈来袭,因为可以借机“独抒己见”。
在热言时代,我们总是被网络情绪所冲击,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不能真正袒露于众。或许,对于阅读的个人意见,是中国人最愿意向大众谈论的。在这片介于公共与私人之间的暧昧地带,哪怕是最私人化的访谈问答,无论是公共的表达,还是私人的叙述,既有着私人性的趣味,也有着公共性的延伸。在某种意义上,己见即偏见,偏见即洞见。
本期书评周刊,我们邀请了多位作家、学人、诗人、译者,以私人阅读的名义,对近期阅读的图书发表自己的独特感想,或者透露最近正在思考的社会议题。比如,最近正在阅读的图书是什么,阅读次数最多的图书是什么,最欣赏的作者是谁,最失望的作者又是谁……在访谈中,他们也透露自己的思考和写作近况,以及正在关切的时代议题。
周作人曾说,“别轻易带人走进书房,这会让别人一眼看穿自己。”在这些访谈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某个身份标签下,作为独立个体的他们如何呈现生活的丰富性,面对当下的图书出版和庞大作家群体的文本制造,他们的取舍和评判。
无论如何,这些意见充满了私人的趣味性,但也跨越了私人的界域,触摸着公共的边缘。在这片公私之间的暧昧地带,每一个意见都是那么值得玩味。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