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论
下一篇

北京五年:“减量”另一面是高质量发展

2019年02月26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 社论

  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和减量发展,在根本上讲,就是朝着一种新的发展方式转身,而其深远意义和现实成果也渐次显现。

  北京超大城市治理,走过了关键五年。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说,北京已经患上了相当程度的‘城市病’”,明确了“四个中心”的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提出了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战略目标,部署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5年间,他先后四次视察北京,五次对北京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5年过去了,北京也用实际行动交出了成绩单: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充分发挥“一核”的辐射带动作用,持续增强与津冀协同联动,开启从“集聚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的重大历史性变革……在“一通操作猛如虎”后,北京的“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协同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步伐加快,民众获得感也不断提升。

  良好的治理,总是秉持着问题导向。前些年,北京虽然保持着快速发展,但资源容量接近极限,“大城市病”日益显现。治理北京“大城市病”的关键,就是化解城市功能“过载”的问题,从城市功能角度看,就是要疏解非首都功能;从发展维度看,其实就是要“减量发展”。

  在“大城市病”加剧的背景下,城市发展不能只有资源聚集而没有对应的分流、减负。而在“疏解非首都功能”和“减量发展”方面,这五年里,北京可以说是“踏石有印”。

  从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的迁移看,备受关注的动物园等区域性批发市场,已完成撤并升级和外迁,疏解的一般制造业企业累计达到2648家;在相关机制建设上,北京市制定实施了全国首个以治理“大城市病”为目标的新增产业禁限目录,截至2018年底,不予办理新设立或变更登记业务累计达2.16万件;在城市发展空间的拓展上,今年1月11日,北京市级行政中心正式迁入北京城市副中心,标志着副中心建设迈出标志性一步。

  但“减量”不是减质,更不是不要发展,而恰是为了高质量发展。北京“减量发展”的另一面,就是“提质”。这既体现在生态环境方面,也体现在经济结构上。

  “减量”也不是止于让自身更好发展,不是囿于一亩三分地的孤立措施。

  揆诸现实,北京的合理“减量”,也带来了周边区域协调发展的“增量”。随着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往深处推进,这也更好地协调京津冀地区的平衡发展,配合和支持雄安新区发展规划等,而几地民众的生活也为之受益。这五年里,京津冀铁路交通一体化骨骼系统逐步确立,三地形成了一小时交通圈,通勤优惠举措也频繁落地。“北京老人燕郊养老”现象也越来越多。

  某种意义上,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和减量发展,在根本上讲,就是朝着一种新的发展方式转身,而其深远意义和现实成果也渐次显现。

  可以看到,经历5年的行动努力,北京的“大城市病”治理进程已迈入新的阶段。实现“2020年,北京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得到缓解”的中期目标,也已近在咫尺。接下来,也期待北京在疏解非首都功能和减量发展上继续深耕,将高质量发展导向“更高”的层次。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