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
“副教授转行做快递”受热议,本质上也是网友的一次“表错意”。这样的职业流动再正常不过。
教了25年英语的副教授,却转行做起了快递?近日,杭州46岁的“前教师”江贤俊火了。
据多家媒体报道,江贤俊曾是杭州某大学副教授,2017年却跳槽做起了快递行业。关于转行,他认为是做了“一次依从内心的抉择”。他称自己上课时,绝大多数学生都在睡觉玩手机,做快递虽忙碌,但却得到了大家的尊重。
此事在微博上迅即引发热议,“学生难教”“高校教师薪酬结构”等话题也由此被带进舆论场。而支撑这些讨论的,无非是江贤俊看似有违“人往高处走”的情势,和极具争议的跳槽选择。
在很多人看来,“副教授”和“做快递”之间,存在一道难以逾越的社会地位、教育背景上的鸿沟。抛开收入等现实因素,大学副教授通常意味着要付出长时间的知识储备,而江贤俊主动脱离“副教授”的身份标签,转而去做进入门槛较低的快递行业,看上去确实让人费解。
但细读新闻就会发现,江贤俊虽然确实是在做快递,但做的并不是风里来雨里去的快递小哥,而是接父母班,做起了一家快递网点的小老板。早在开这家快递网点之前,他就做过些别的小生意,光是药店就开了好几家。而媒体故意用含糊的“做快递”,将快递员与网点老板混为一谈,显然有制造噱头之嫌。
结合其从业经历,再把当事人说法“高亮突出展示”,就能明白:江贤俊从副教授到转行做快递,对他而言,只不过是一次正常的职业流动。而在开放性社会,这类流动再正常不过。只是,我们在评价个体的职业流动时,太容易拿所谓的职业地位高低来评价其转型的成败,却忽略了个人与前后职业的适配度,尤其是个人的职业兴趣。
拿江贤俊来说,虽然“副教授”的身份光鲜亮丽,但他做起来却毫无成就感。他算过一笔账,他当老师的时候,“一个教室里50个学生,有80%的学生都玩手机、睡觉”,他认为“80%的人都不认可你,我的价值在哪里?”……而做了快递之后“在这里几乎所有人都感谢我,这多有意义”。
更何况,江贤俊不是做快递员,而是做小老板,说待遇差距或许也是基于臆断的错解。
就像当初“北大才子卖猪肉”成了大众笑柄,“副教授转行做快递”受热议,本质上也是网友的一次“表错意”:北大那位才子说是“卖猪肉”,其实是搞养猪创业;副教授江贤俊做快递,做的也是快递网点老板。这样的职业流动再正常不过,将这炒作成“好好的副教授不做,偏要干苦累又没钱的差事”的社会轶事,也没有任何社会价值可言。
□伯扬(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