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全国两会,对民企税费负担重、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给予了莫大关注。
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解决民企的各种负担及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多达12处提及,预计今年减税降费总额将达2万亿元,将更多惠及民营企业。这表明,政府对民企生存状态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
尽管政府出台了若干政策措施,但效果仍有待现实检验。回顾近年来中央政府出台的诸多财税金融优惠政策,确实为解决民企软环境做出了巨大努力,除了“放管服”改革不断推进、减税降费力度不断加大之外,在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培育企业家精神等方面也出台了若干政策,但事关民企发展的问题仍然存在。
民企问题难以有效解决,主要在于很多政策措施没有落实到位。例如,不少地方政府在减税降费上遮遮掩掩,很多优惠政策被悬空或截留。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支持民企的优惠政策延续性不强,导致不少企业投入巨额资金后,还没有实现收益,优惠政策就没了,让企业进退两难。银行也是瞻前顾后,积极主动作为不够,针对民企融资的模式和产品开发不足,解决民企实际融资困难的措施远远不够。
解决民企负担重、融资难的问题,关键要看政策的落实力度和执行力。目前来看,应从政府与金融部门两个层面来解决“政策难落实”和“执行不给力”的问题。
首先,各级政府应自上而下地对已出台的各项财税金融优惠政策进行梳理,列出政策落实及执行清单,做到政策出台后有回应。加大政策落实的督查力度,增强支持民企政策的权威性;建立政策落实目标责任制,将各种财税金融优惠政策落实纳入政府施政目标考核;对开放到位程度、破除民企“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等行政体制性障碍等方面进行定期检查,并建立社会立体考核体系,充分听取民企对政策落实的反映,进行综合考评,看看哪些政策落实了?哪些没有落实到位?哪些没有全部落实?对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和根本没有落实的,弄清楚原因,对人为原因不落实或执行不力的进行督导,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厉问责,增强政策执行的严肃性。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延续性,增强民企确定性预期,将中央政府支持民企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落实到位,真正产生实效。
此外,还可考虑与金融部门建立沟通协作平台,通过建立民企呆坏账风险损失准备金、民企担保基金等形式,逐步改变支持民企风险由银行一家承担的格局,激发银行支持民企信贷的热情和活力。
其次,各级金融监管部门及金融机构应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支持民企发展当作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是在民企融资方面广开门路,扩大民企融资范围和途径,借助科创板及资本市场改革降低上市门槛,给民企上市融资创造条件;加快债券市场改革力度,降低发债门槛,为民企债券融资提供便利。
二是在信贷方面积极作为,加大金融科技推广和使用力度,不断研发金融科技新产品,在降低企业信贷成本、消除普惠金融服务障碍、提高信贷融资易得性等方面有实质性突破。同时,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和金融服务产品,针对民企规模小、“短平快”的融资特点,推出有针对性的信贷金融产品,真正解决民企实际信贷需求。此外,监管当局督促金融机构改革信贷管理模式,在信贷责任制考核、不良贷款容忍度等方面适当降低严苛要求,激发金融机构的信贷主动性。
三是保险机构应主动为民企提供保险支持,在民企创新、产品开发、企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开展全程保险服务,为民企转换新旧动能提供全方位保险支持,消除民企发展的后顾之忧。
□莫开伟(财经评论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