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4:文娱新闻·对话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4:文娱新闻·对话

“年少有为”世界巡演本周末开启,接受新京报专访揭秘日常创作与制作幕后

李荣浩 一个人完成一支队伍的工作,不孤独,特好玩

2019年03月15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艺人方供图
李荣浩此前就以演员的身份登上过大银幕,分别在《乘风破浪》(图)和《卧底巨星》中献出演技。有影视经验的他此次当导演,胸有成竹。
李荣浩此前就以演员的身份登上过大银幕,分别在《乘风破浪》和《卧底巨星》(图)中献出演技。有影视经验的他此次当导演,胸有成竹。

  自去年十月李荣浩的专辑《耳朵》发布之后,“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就作为一个新型荣誉称号出现在乐坛中。从词、曲、编曲、制作到和声、录音、混音,李荣浩、吴青峰、许嵩、胡彦斌等音乐创作人经常独自完成“一支队伍”的工作,让网友们不禁笑称“谁也赚不了他们的钱”。

  如今,李荣浩的全新世界巡回演唱会“年少有为”即将于3月16日在上海启航,5月18日登陆北京凯迪拉克中心。在此次巡演中,李荣浩继续一人身兼多职,除自己表演外还担纲“音乐总监”的角色,并以导演、剪辑师等身份主控演唱会视频视觉的创作与制作。借此之机,新京报记者与这位“只需交电费”的全能歌手聊了聊他各种身份背后的真实心路,从中可一窥“一人就是一支队伍”的音乐、舞台背后,其实内核是高标准、严要求。

  身份1 作词/作曲

  “不特意找灵感,写歌是生活习惯”

  新京报:之前你曾透露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写歌,这些创作会仰赖“灵感”出现吗?

  李荣浩:其实很多人对写歌有一定的误会,认为写歌一定要有一个特别的灵感出现。我不知道为什么会变成这种误会,其实当你写多了以后会发现,“灵感”并不一定是必要的。比如说一个品牌设计师,他每年设计几百件衣服,他就没办法到处去找这个“灵感”,有时候就变成了一个生活习惯而已。当然也会分人,这没有好坏之分,像我真的就是变成了生活习惯。我现在打个游戏,大家还会过来看我一眼,但是我在写歌的话,都没人看。

  新京报:专辑《嗯》发布不到一年之后就发了专辑《耳朵》,你的创作会围绕着专辑的发布周期进行,还是反之专辑发布围绕创作?

  李荣浩:我觉得其实在于表达欲望,你想表现多少东西给大家看,你能不能给大家看到。不是说一年发一张、两张是为了显示我厉害。我是觉得歌差不多了,都可以了,就会发,如果有哪首歌不可以,我是绝对不会发的。你别看《贝贝》是首那么短的歌,如果自己这关不过,我专辑就会因为这首歌而不发行。我经常做这样的事情,认识我的人都觉得我神经病。我经常所有预算全部花完做完之后,我一听,说不要。真的,我其实给这个行业带来了非常多的工作岗位(笑)。

  身份2 编曲/乐手

  “我的宗旨是,一个音都不能动”

  新京报:为什么专辑里面许多乐器例如贝斯、吉他都自己上阵,但是鼓手还是会请荒井等人过来?

  李荣浩:因为我不会打鼓,我要是会打鼓谁还找他,他那么忙,还要给别人制作,我老找不着他人(笑)。其实第一张专辑的时候他被我折磨过,从第二张开始就很舒服了,因为他知道我的宗旨就是:一个音都不能变,不能动。因为我会给他用电脑做出来一个假鼓示范,其实很多鼓手有自己即兴的习惯,但是他在第一年录完专辑之后发现,没有这种机会,然后从第二年开始就录得很快了,到第三年我都可以不用过去了。我记得《不将就》就是他自己在台北录的,我说你帮我打一下,结果拿出来一模一样。他说满意吗?我说行,就这个意思。

  新京报:但是演唱会舞台上就没办法“一个人一支队伍”了,与演唱会乐手之间你怎么沟通?

  李荣浩:我们乐队的彩排非常精彩,非常精彩。有时候我就挨个在每个人面前站着,像朱家明、老顾(注:顾忠山,与朱家明均曾担当李荣浩演唱会的乐手)他们都经历过,我会直接说,老顾,这个手按这儿,那个手按那儿。因为像吉他这个东西,一个旋律可以在不同把位演奏出来,有些人不会讲究那么细,但是不同把位对于我来说,就直接影响到音色了,键盘、贝斯都是。所以每次我们排练完的第二天早晨就会变成一个乐队小课堂,每个人都问我这个往哪儿?怎么按?其实这么统一完之后,他们自己也舒服。

  身份3 制作人

  “制作人最帅的地方就是体现他的品位”

  新京报:许多歌手都需要一位制作人来帮忙把关专辑,但是你所有环节都自己来,在制作人的角色中,你需要担纲的工作是什么?

  李荣浩:其实制作人就是一个把关的功能,如果你可以自己弄完,那最简单,你脑海里出现什么样子就可以做出什么样子,制作人最帅的地方就是体现他的品位,这需要很多年的积累。其实我一开始真的跟很多老师都想合作,但合作完之后我回想,有时候做完了老师发给我,我不满意,他说你想怎么改?我说想要全改,结果第二次可能还有百分之六七十要改,第三次其实我也不敢说了,压力就会非常大。我自己本身也是制作人,也经常帮别人做东西,我完全可以理解当别人让你修改东西时的那种心情。这里绝对不是说别人做的东西不好,创作是件非常主观的事,我觉得不适合自己的话,慢慢就变成什么工作都自己来了。

  新京报:自己一个人把关、录音、录乐器,一个人混音一个人制作,这个过程会感到孤独吗?享受更多一些,还是痛苦更多一些?

  李荣浩:当然是享受更多,而且一点不孤独,非常有意思。真的,可能每个人兴趣爱好不同,我就是喜欢弄这些东西。我没学过音乐,我就是中学算毕业了然后成为了一个音乐爱好者,现在慢慢时间久了,年纪也大了,得到的认可才相对多了一些,一开始也不会这样。比如我在做第一张专辑《模特》的时候,我军鼓用得非常复古(李老师小课堂:军鼓就是“动次打次”里的“打”),听起来很闷,那个时候录音棚的老师就说你这个声不对,你听听人家录的军鼓音色都特别亮。我说没事,就那么来,你就让我错吧。两年之后,他说荣浩,你那张专辑发了以后,所有人就指定要你那个鼓的音色,他说我都纳了闷了,不知道为什么。我跟他现在还是非常好的朋友,我前几年还给他发微信,把那套鼓给买了。

  身份4 录音

  “一个人录音,接根线就行了”

  新京报:自己一个人录音,从技术上是怎么操作的?

  李荣浩:很多人觉得这不科学,自己怎么录?其实特别简单。大家常规看到的是屋里一个人录,玻璃外面有人帮忙,但其实从屋里接根线过来,把话筒放外面就可以了,然后录音是按小键盘上的3,按下就可以开始录,把音箱关掉就没有噪音了。

  身份5 导演/编剧/选角/剪辑

  “这些环节让其他人来的话,都会是无限的沟通”

  新京报:这次为“年少有为”巡演还策划拍摄了一个小电影,如今你在导演和编剧方面已经有哪些心得?

  李荣浩:我是很热爱学习的一个人,因为小时候太不爱学习,长大之后迟早都要还(笑)。我以前经常跟一些导演去讨论脚本要怎么写,怎么拍,到《年少有为》拍MV的时候,我说那我自己拍好了。我自己写了脚本,自己拍,写了一个已婚很多年的人,想到了曾经有一些小遗憾的故事,不是违背道德伦理的故事。到这次演唱会的时候我就为其中的角色拍了一个类似于前传的影片,时间不是很长,内容也很紧凑,我自己看完觉得很有意思。

  新京报:在影片的拍摄和后期制作过程中,是否遇到了难题?怎样解决?

  李荣浩:其实除了拍之外,最庞大的工作就是构建剧组,这个短片我们拍了两三天,但因为涉及形形色色的人,所以光选演员就选到我头疼,包括每个演员的衣服、台词、动作我都要把关。因为我的时间很少,所以拍完之后我跟演员说完“谢谢大家”,就立刻拿到剪辑室里剪,剪完之后我拿回北京。里面演员的口音不统一,我又找人来配音,配音完之后又调色、配背景音乐、做字幕,然后还要定字体,到底哪个标题是什么样的字体,都得自己来。这些环节你让其他人来的话,都会是无限的沟通。

  身份6 演唱会音乐总监/视觉总监

  “每个环节都得有人去把控这就是总监”

  新京报:演唱会音乐总监的身份需要完成哪些工作?是否跟制作人的身份类似?

  李荣浩:首先是编曲,把一些歌重新改编,去编鼓,弹贝斯,弹吉他,弹键盘,然后录一些和声,录完了之后还要做Program,Program在乐队中是不可缺少的,然后要做混音,最后再做一次母带,最后在演唱会上放出来。其实演唱会总监的身份就像我们坐沙发,如果扶手、坐垫都是一个人选出来的,但是到桌腿的时候你就不听他的,到最后整个审美就会很怪,所以每个环节都要有这么一个人去把控。

  新京报:你对舞台布置还有哪些高标准、严要求?

  李荣浩:其实说真的,我们也花了非常多的钱、精力在舞台上,我们这次想追求的是,花的每一分钱都让所有观众看得明白,感受得到。像我以前办演唱会,我在这里唱歌,很嗨地弹吉他,后面就哗哗地闪那些动画。这次导演拿着PPT来找我的时候我一看,第一页有个标题“李荣浩世界巡回演唱会”,第二页就开始有个耳朵动,漂亮的闪电飞过去,直到结尾是一个“Thanks”。我看完之后说,我就喜欢这个“Thanks”,为什么?因为大家能懂这个的意义是什么,我就想谢谢你们,或者是谢谢我自己,很简单。但是如果有个耳朵,或者有个闪电穿来穿去地飞,这是什么意思?我不是说这个东西不好,我是觉得会浪费掉,因为舞台上已经够满了。国际上也有许多优秀的演唱会,超大牌,十万人,他就一张照片从头放到尾,但也有很多人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回忆。

  彩蛋 李荣浩的下一个挑战

  新京报:在诸多身份之外,下一项想挑战的目标是什么?

  李荣浩:我学英文学了一段时间了。我以前觉得不会英文没有关系,找一个会英文的跟我一起就好了。到后来发现不对,还是差非常多,这是我前段时间跟一个外国人聊天的体会。所以从那次结束之后我就立刻找了一个英文老师,每一天都不能停。

  采写/新京报记者 杨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