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企业社会责任特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02:企业社会责任特刊
下一篇

责任感让它们出类拔萃

2019年03月22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图/视觉中国

  作家毛姆说:“要使一个人显示他的本质,叫他承担一种责任是最有效的办法”。这话也适用于企业。要评判一家企业的价值观面向,最有效的办法也是——看它有没有承担起足够的社会责任。

  对企业而言,涵养社会责任意识,应是必备的“自我修养”。企业是社会的细胞,社会是企业的依托,作为良好“政策气候”与稳态发展环境的受益者,企业也该以积极履责回应社会的责任期待。

  近年来,社会责任感也成了给优秀企业“盖章”的硬杠杠。从1999年美国推出“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到后来英国的“富时社会责任指数系列”,再到RepuTex推出的企业社会责任基准,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量化指标渐次丰富、完善,这对许多企业形成了牵引。

  更何况,社会责任在当下已渐成大企业的重要核心竞争力。企业责任感文化奠基者罗杰·康纳斯在《引爆责任感文化》中就说:在如今激烈的竞争中,企业若想实现既定目标、战出优异战绩,就首先应该让成效导向型的责任感文化深入企业的骨髓。

  这绝非夸大其词:在经历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源优化整合阶段后,很多企业加载“社会企业”属性并展开责任感比拼,几乎是必然。时至今日,企业们已很难像以往那样向低成本路线等要竞争优势,而社会对企业的期许,也已从物质规模化供给升格到了公共价值溢出的更高阶段。这显然离不开企业社会责任的支撑。虽然践行社会责任意味着不小的投入,但换来的是企业品牌价值的增加、边际效益的递增。

  正因其价值日显,自2006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元年”开启以后,10多年间,很多中国企业都树立了社会责任理念,建立了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开展了频密的社会责任实践,也以各种路径探索着中国企业的责任发展之路,增进着社会公共利益。

  需要被强调的是,舆论对企业履责路径的理解不可简单化,认为践行社会责任就是做公益、献爱心,这其实是对“社会责任”内涵的窄化。管理学者阿奇·卡罗尔提出的“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理论里,就将企业社会责任分为四个层次: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慈善责任。这些层次或许有价值位阶上的高低,但也表明,企业履责的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而不必拘于某种单一的形式。

  也就是说,做公益是善,为社会创造就业、创新等方面的价值也是善。本质上,这还对应了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说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两种类型:以爱心捐助之类的,叫反应型地承担社会责任;重在寻找为企业和社会创造共享价值机会的,则是战略型地承载社会责任。在他看来,前者能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却很难持久;后者产生的社会效益会更持久。

  对企业来说,它们完全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和特点,致力于解决人们的痛点,将践行社会责任跟自己之长结合,将“尽自己之力而为”和“应他人之需而行”兼顾。而将自身业务与社会公众利益以合理自洽路径嵌合,这本身也是企业最理想的社会责任践行方式。

  在这方面,国内很多品牌企业已迈出了步子,也确立了责任标杆:如实业巨头万达,借由“包县扶贫”等方式助力精准脱贫;如坚持匠心品质的房企泰禾,致力于古建筑保护、扶贫助困等,还着力打造文化筑居中国;如“找房大平台”贝壳网,坚持高准入标准、7×24小时房源循环验真,并搭建了贝壳分信用体系;如碧桂园,兴建了免费慈善学校,还推出了“4+X”扶贫模式;再如爱康国宾,为乡村教师免费体检,为劳模送温暖,还搭建体检医联体联盟裨益公众……

  这些企业都是用实际履责行动,增加公共福祉,推动社会进步。到头来,也因为责任感让它们出类拔萃——在社会责任感已成企业重要“软实力”的背景下,这为它们带来了更广的美誉度与更强劲的竞争力。

  大成总凭德,见贤当思齐。这些将社会责任感“编辑”进自身发展基因的企业,显然成为更多企业可以对标的标杆。而所有企业也该铭记住那句话:“真正顶级的公司,必定会把社会责任融于自身核心业务”,进而解锁更多的履责“方法论”。

  □佘宗明(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