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要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6:要闻

习近平访欧成果给百姓带来五大实惠

中意、中法确认将互办文化旅游年,各领域合作将迎新机遇;中意有望达成驾照互认换领协议

2019年03月28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结束对欧洲三国——意大利、摩纳哥、法国的国事访问,回到北京。这是习近平2019年的首次出访,在全面深化中意、中摩、中法关系的同时,与三国签订了多领域合作协议,这些访问成果对于国人的生活可能带来哪些影响?新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为您解读。

  文化旅游

  互办文化旅游年 民众享文化大餐

  访问成果:在习近平此次出访中,中意双方确认将于2020年互办文化旅游年,中法双方确认将于2021年互办文化旅游年。

  习近平在访问意大利时强调,明年是中意建交50周年,两国将互办文化旅游年,各领域合作将迎来新的机遇。习近平表示,要以2020年两国互办文化旅游年为契机,推动两国世界遗产地结好,加强博物馆、地方、民间、体育等交流合作。

  西西里是意大利著名的旅游地。此次习近平出访也访问了这一胜地。习近平在会见西西里大区主席穆苏梅奇时表示,中国愿同西西里加强投资、旅游领域合作。穆苏梅奇也表示,作为地中海上重要岛屿,西西里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愿密切同中国在农业、旅游等领域合作。

  在会见法国总统马克龙时,习近平也表示,中法在人文交流方面,既要畅通政府间合作的“主渠道”,也要丰富民间交往的“涓涓细流”。要充分发挥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统筹协调作用,加强文化、旅游、语言、青年、地方等领域合作,共同办好中法建交55周年和中国留法勤工俭学运动100周年纪念活动,在2021年互办中法文化旅游年。

  解读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建认为,文化旅游是中法、中意,甚至中欧交流的三大支柱之一,通过举办文化旅游年的形式推动两国民间的人文交流,是非常接地气的,这也符合习主席经常提到的“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文化旅游做好了,民心就更相通了,中法、中意之间的关系也就会更加深厚。

  中国社科院欧洲所研究员彭姝祎表示,虽然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已经持续多年,但许多法国普通民众认为他们并未从中法关系中受益太多。现在中法要推动文化旅游交流,可能会给他们带去更多实惠,中法双方之间的民意基础也就更夯实了。

  环境保护

  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低碳生活可期

  访问成果:中意双方在《联合公报》中表示,愿在中国相关主管部门和意大利环境、领土与海洋保护部签署的协议框架下就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加强交流与合作,完成各自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下的自主决定贡献。双方确认愿全面落实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双方愿继续加强环境和气候变化领域交流与合作,推进绿色低碳产业合作项目,并在中国生态环境部和联合国环境署发起的“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框架内开展合作。

  中法双方在《联合声明》中也表示,两国重申愿共同应对在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保护领域的挑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4次缔约方会议(COP24)为《巴黎协定》成功确定了实施细则。两国将在COP24的成果基础上继续发挥推动和动员作用。两国承诺全方位履行《巴黎协定》,努力提高履约能力,并在不晚于2020年通报本世纪中叶温室气体低排放长期发展战略。

  解读

  崔洪建表示,气候变化是重要的全球治理议题,中欧在这一议题上有着很高的共识。事实上,气候变化对于各国民生、社会稳定都有影响。而当前的形势是,一方面《巴黎协定》签署后还需推动各国落实执行,另一方面美国的退出也把中欧推到了引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前列。

  人员交往

  驾照有望互认 意大利自驾游更方便

  访问成果:在3月23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意大利共和国关于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公报》中,中意双方确认了双方希望达成驾照互认换领协议的意愿。

  解读

  近些年,中国不断推进与其他国家的驾驶证互认换领工作,提升我国驾驶证国际认知认可度,方便中国公民出境时驾车。崔洪建认为,推动中意之间驾照互认换领,是一项便利两国人员往来和交流的具体举措。简单而言,实现驾照互认换领后,中国民众去意大利、法国可以更方便的自驾游,商务出差的人士也能更加便利地获取交通工具。实现这一点,对于游客往来、商务交流都是有利的。

  医疗卫生

  中法致力于消灭艾滋病等三种疾病

  访问成果:在当地时间3月26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法兰西共和国关于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的联合声明》中,中法两国承诺积极致力于消灭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中国赞赏法国在全球防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基金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期待2019年全球基金第六次充资会议取得成功。

  解读

  抗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全球基金成立于2002年,是一个致力于抗击这三种传染性疾病的组织。据新华社报道,中国在抗击疟疾方面成就显著,提出了到2020年全国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彭姝祎认为,中国和法国的合作以往都聚焦在核能、航空、航天这些领域,但此次出访习主席推动了许多新领域的合作。中法在抗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方面加强研究合作,不仅造福中法人民,也是造福世界其他地区的人民。

  语言教育

  互学对方语言 民间交流更顺畅

  访问成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意大利共和国关于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公报》中,中意双方共同表示,愿深化教育领域的合作,希望扩大两国学习对方国家语言学生的数量,鼓励并支持两国高等教育机构加强交流与合作,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等。双方支持在中国中学开展意大利语教学和在意大利中学开展中文教学。

  解读

  随着中意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两国越来越重视文化教育方面的合作。

  崔洪建表示,语言是文化沟通的桥梁,互学对方国家的语言其实也就是中意两大文明之间的一种交流形式。中国一直致力于在意大利、法国等欧洲国家推广汉语,同时也支持中国学生学习更多的外语,其实也就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民间交流、达到民心相通。

  延伸

  出访前在到访国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成惯例

  3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开启了今年首次出访之旅。在正式开展国事访问前夕,习近平在意大利、法国媒体分别发表了署名文章。

  3月20日,习近平在意大利《晚邮报》发表题为《东西交往传佳话 中意友谊续新篇》的署名文章;3月23日,习近平在法国《费加罗报》发表题为《在共同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并肩前行》的署名文章。两篇文章都回溯历史、展望未来、共叙友谊,引发两国各界热烈反响。

  据新京报此前报道,2014年3月23日,习近平在荷兰《新鹿特丹商业报》发表题为《打开欧洲之门 携手共创繁荣》的署名文章,这是其上任后首次在海外报刊发表署名文章。此后,出访前在到访国媒体发表署名文章逐渐成为惯例。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前副会长马振岗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国家领导人出访前在到访国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是国际上常见的一种做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总理李克强近些年来出访时都会提前发表署名文章。一般而言,署名文章都会综合性地总结本国与出访国的关系,表达对两国关系的期待和建议,这是非常必要的。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访问前发表署名文章,也可以让该国人民了解此次访问的目的和主要议题,对两国将来关系发展的主要方向有个把握。因此,发表署名文章对于出访是个很好的铺垫。

  新京报记者 谢莲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