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书评周刊·主题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4:书评周刊·主题

众说纷纭 曾国藩为什么有多张脸谱?

2019年04月13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朱东安
钟叔河
《锺叔河评点曾国藩家书(全二卷)
作者:锺叔河
版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1年7月
唐浩明
张宏杰
《曾国藩传》

作者:张宏杰

版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8年12月

  在曾国藩当代接受史的主题与时间线之中,了解了“曾国藩热”的来龙去脉,我们还想进一步追问的是,何以如此矛盾、复杂且多面的历史人物,亦能被后人描摹出如此漫画式的多张脸谱,并为己所用?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摘选或专访了曾国藩研究者的观点和看法。可以说,反复被讲述的曾国藩叙事戳中了中国不同发展阶段之下不同受众的痛点。

  《辞海》中的曾国藩词条

  1965年版《辞海》(未定稿,内部发行):曾国藩“以封建地主的卫道者自居,勾结外国侵略者,镇压中国人民革命。为中国近代史上反动人物的典型”。他创办的江南制造局、福建马尾船政局等近代工业,被称为“利用军火工业加强反人民武装”。

  1979年版《辞海》中,上述评语被删掉。

  1999年版《辞海》中,曾国藩在天津教案中“残民媚外”的评语,更改为“惩办民众、对外妥协”,并延续至今。

  研究者说

  朱东安(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曾国藩传》是其第一部学术专著,也是有分量的曾国藩研究之一。)

  曾国藩惹争议,关乎“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

  曾国藩(1811-1872)是个在中国近代史上引人注目而又颇有争议的人物。一百多年来,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派别,甚或同一派别的不同人物,都曾对他作出过不同的评价。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曾国藩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社会性质急剧变化、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代。为适应新的形势,曾国藩提出一整套解决国内外矛盾的方针、路线和办法,并取得一定成效,故受到一些阶级和政治派别的竭诚拥护,为其继承下来,尊为圣典。但是,这条路线终究归于失败,事实证明它不能挽救中华民族的命运,因而受到另一些阶级和政治派别的坚决反对,口诛笔伐,视若寇仇。

  在长达一百多年的整个近代史上,社会性质和基本矛盾一直没有根本改变,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则不时出现在人们面前,尤其在历史的重大转折关头,更成为中国政治的中心议题。这样,曾国藩就不能不成为引人注目的人物,而对他的评价也不能不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作者曾天真地以为,这不过是前人的历史局限,岂料今人亦未脱此态,总想借曾国藩大作文章。史学难如其意,就利用小说的舆论功能,终至在社会上掀起一场读曾国藩、学曾国藩的热潮。谁能相信,这一席卷中华大地的“曾国藩热”,与现实政治、海峡两岸都毫不相干?唯作者相信,历史乃严肃的科学,治学之道亦历有明训,初心依旧,志趣难移,只好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走下去。(摘自朱东安《曾国藩传》前言)

  钟叔河(曾任岳麓书社总编辑,在国内最早主张编辑大型系列图书《曾国藩全集》。)

  作为传统文化的总代表,曾国藩值得研究

  新中国成立前,我看过曾国藩的家书,也看过他的文章。我并不认为曾国藩能够解决今日中国的问题,因为他属于过去了的时代。但他是旧文化的最后一个集大成者,他的个人能力是出色的,在决策方面、组织协调方面,以及学术文化方面,他都是第一流的人才。他做实际工作时间不长,却做出了这么大的成绩,是很了不起的一个人物。研究人才学,他是一个标本。另外,他在培养教育人、发现人才方面有独到之处。他的文笔也好,可读。

  曾国藩不单纯是一个军事政治人物,他还是一个学者,有很高的文化。他深入研究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做了大量的编辑整理工作。中国的旧体制在当时走到了穷途末路,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要么赶快实现现代化,跟上世界潮流,要么就是被世界潮流抛弃。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曾国藩作为传统文化的总代表,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把曾国藩的书列为禁书,是没有一点道理的。就是要批判曾国藩,也得研究他的书,研究他的全部著作。而且,越是研究曾国藩,就越是可以发觉,连曾国藩这样有作为、有能力的人物,都无法挽救旧体制的崩溃,那只能说,这个旧体制的确到了不能不崩溃的时候,这能够更深刻地说明旧中国必须改变。(摘自钟叔河《大托铺的笑话》之附记《我编书,我写书》)

  访问

  唐浩明(作家、编辑,在岳麓书社任《曾国藩全集》责任编辑,所著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曾引起轰动。)

  对曾国藩最感兴趣的是政商界人士

  曾国藩的故事引发大家的热情,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在《点评曾国藩家书》的序言中,说到了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曾氏被公认为中国近代最后一个集传统文化于一身的典型人物。人们对他的关注和兴趣,正好给我们以启示:处在变革时期而浮躁不安的中国人,依然渴求来自本族文化的滋润,尤其企盼从这种文化所培育出的成功人士身上获取某些启迪。这启迪,因同源同种同血脉的缘故,而显得更亲切,更实用,也更有效。”

  这类畅销书的写作与出版,是当下社会浮躁与急功近利的一个反映。它迎合的是一部分人急于成功的心态。因此,这类书最为关注的是各种正当或不正当的“术”的运用,而不是“道”的理解与传承。曾国藩本人,恰恰最看重的是“道”而不是“术”。

  曾国藩受到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中国人追捧,其中对他最感兴趣的是政商两界的人。许多读者读曾国藩,是出自欣赏或好奇,而对于政商两界的人来说,他们更多的是想从曾国藩身上学到一些东西。社会的要求与自我的期许,使得这两个领域的人有着更大的责任心与成就追求,作为备受近代政治家、实业家敬仰的曾国藩,对于今天的政商两界人士的启迪是多方面的。

  张宏杰(作家、历史学者,著有《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给曾国藩算算账:一个清代高官的收与支》、《曾国藩传》等畅销书目。)

  三教九流都读曾国藩,因为他“说到做到”

  曾国藩不像鲁迅、胡适这些人,读者就集中于知识分子或者学生。社会三教九流的人都在读曾国藩。当然可能男性读者居多(包括在我的整个读者群当中,可能男性占80%,女性占20%)。

  曾国藩的实用性比较强。很多人写了一大堆鸡汤,但没人知道他是否真正成功,然而曾国藩他“说到做到”。你要是逛书店的话,会发现两个人比较热,第一个是毛泽东,第二个就是曾国藩,从民间到几乎所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都要买。这些年,王阳明也变得很热。这仨人有共同的特点:既创立了理论,又能够付诸实践。这在中国历史上差不多是仅有的三个人。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大思想家在思想和学术上很有贡献,却不能做事。孔子、孟子到处游说各国国君,最后都失败了;孔子做鲁国司寇、朱熹做官也都不成功的。这就显得不很可信——既然你是圣人,掌握了所谓的宇宙真理,为啥你这一生还比较失败?

  关于曾国藩的书,出得特别多,同质化也比较严重,就是东抄西抄。唐浩明和我写的曾国藩有自己的心血在里面,此前还有朱东安、林乾、董蔡时、刘一江等学者做过实打实的研究。但市面上大部分曾国藩图书都是厚黑学著作,爱讲曾国藩这人怎么狡猾。我经常说曾国藩这个人最大的特点是“拙诚”,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不谈过高之理、不行架空之事,对人也真诚为本。作为处于复杂的政治漩涡当中的政治家(包括在古今中外的政治家之中),他还算是说老实话、做老实事的人。这很可取,有助于消除我们这个时代的浮躁。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