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马晓东这两年在带兵之余,
迷上了另一件事:
在史册里“考古”——
考“英雄营”的“古”。
在战友眼中,他是最了解“英雄营”历史的人。
在马晓东看来,总结营史不仅是在精神上的基因传承,
也是在学习战法,为战争做准备。
“我们营已经51年没有打过仗,所有的战争经验都来自成立最初的10年。
如果战争现在打响,
我们还有没有信心能赢?”
一次战役,抵过百次演习。
“英雄营”的战史,
提供了丰富的战法经验。
作为“英雄营”的传人,
马晓东希望成为一位摆渡者,
将英雄的胜战基因传之后世。
没人比他更了解“英雄营”
中国空军地空导弹兵某营,是解放军中正式授予荣誉称号的“英雄营”,至今也是空军地空导弹部队中装备最精良、成绩最优秀的部队之一。37岁的马晓东,是“英雄营”的第18任政治主官——教导员。
去年,“英雄营”成立60周年,新的营史馆动工开建。为了筹建营史馆,马晓东寻访前辈、查遍资料,频繁出入档案馆,搜集了3000多件散落的史料。历次作战的嘉奖令、战斗总结和训练心得,都被他从档案馆里挖掘出来。
营二连指导员徐超去马晓东的宿舍,发现他大多时候都埋头在桌前,读史料、写文章。书柜里的藏书,翻得折了页脚的,大多与营史有关。一有空,他就召集营史馆筹备小组,把投影仪架起来,推敲展览大纲。
“老前辈可能了解自己经历过的那段历史。但整个英雄营经历了什么、有什么因果关系,他是最清楚的,而且有独到见解。”徐超说,很难找到比马晓东更了解“英雄营”历史的人。
马晓东“入迷了”,但没有迷失。扎进营史里,是因为“英雄营”的历史太重要。
“英雄营”战功卓著,尤为难得之处在于,其战功是新中国成立后获得的,将先进的导弹用于了实战。
1958年12月26日,为了反击频繁侵扰大陆领空的敌机,该营在北京大兴成立,代号“543”。成立半年多,他们便击落了一架从台湾飞来的RB-57D高空侦察机,开创了世界防空史上首次用地空导弹击落敌机的先例。
接着是更辉煌的战功。1960年前后,从台湾飞来全球最先进的U-2侦察机,时常窜扰大陆上空。1962年9月,该营南下江西南昌,击落一架U-2高空侦察机。1963年、1964年,又击落两架U-2。
世界防空史上,有7架U2被击落,其中3架为该营战绩。1964年,因战功卓著,该营被国防部授予“英雄营”荣誉称号。
“英雄营”曾经五进西北、六下江南,转战18个省区,在北京通县、江西向塘、江西上饶、福建漳州、广西宁明5次击落敌机。该营历史上11次胜仗,每一次技术都走在对手前面;而8次失利都是因为技术落后于人。马晓东整理出每一仗的关键点,将其呈现在营史馆中。
马晓东说,相比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诞生的那些英雄部队,“英雄营”的历史不仅有精神意义,还有实际的战法意义。“现在怎么打仗、怎么治军,很多都能在营史里找到。”
天生一块当兵的材料
爱研究历史的马晓东,看上去也像个读书人。
马晓东走在营地里,一名战士提着两个水壶迎面走来,到了近处,屈腿把水壶放在两侧地上,原地立正,敬了个军礼。表情还有些羞怯,但军姿已经相当挺拔。这一批新战士,几乎个个都是“00后”了。
马晓东也回了个军礼。这是部队的规矩。在这个营的驻地大院里,他和营长分别为政治主官和军事主官,是最高“首长”。但你打眼一看,如果不是穿着军装,马晓东与人们想象中的军人似乎不太一样。
他外形并不高大,一副无框眼镜,让他看起来有些文质彬彬。与军人相比,更像一名公务员或者老师之类的角色。
可19年军旅生涯,让他越来越觉得,自己天生是块当兵的材料,因为欲望少。
休假回家,朋友在一起吃饭、唱歌,时间长了他就受不了,更忍受不了玩通宵。“连续几天没有干点工作,就空落落的。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拿时间打游戏、吃喝玩乐,就觉得不务正业。”
这两年马晓东想明白了,自己的特长是适应能力和吃苦,从小在农村过惯了简朴的日子,将近20年部队生活又固化了这种特质。长期处在军营,与社会似乎隔离了,对社会上流行的东西不甚了解,但军营让他安心,“感觉部队里什么都有道理”。
当了三年“许三多”
马晓东是军校出身,2001年考取位于西安的空军工程大学。他老家在甘肃,有从军传统。马晓东的二爷、大伯父、表哥都是军人,这些长辈亲戚对他产生了影响——小时候跟同学玩游戏,很多剧情设置都在模仿军队。
2005年军校毕业前夕,他分配到驻守北京的部队,全家高兴了好一阵子。家族里的军人都在新疆、青海等地的艰苦部队服役,只有他去了北京,就像高考考进了清华北大。
他与一道分配的5位同学兼战友从北京西站下火车,坐汽车几十公里到了郊区,师机关坐落在那里。失落感立刻涌了上来,“建筑和硬件跟军校相比,实在有点落后。”
但这已经是师部机关楼了。办了手续,他们又被分到团里。汽车在山间颠簸,带他们的人说,你们睡吧,一时半会到不了。三四个小时后,晚上7点多,团部到了,在一座孤零零的山头上。
没想到,还要继续往下分。团领导指着他们6个新毕业干部说:“你们6个去最远的营,好好干,过段时间去考察你们。”
最远的营在河北省。辗转两天,还是离开了北京,吃了碗接风面条就走了。
营里的设施还算齐全,每天在宿舍饭堂与阵地之间三点一线,业余就喜欢打篮球,倒也没有太多感觉。直到一个月后,他第一次请假,周末与战友爬上附近的山头,回望营部,“突然发现才这么个巴掌的地方,附近几乎没有人烟。”于是孤单袭来。
第二年《士兵突击》播出,他在闲暇时看了一眼,看到许三多被分配在荒凉孤寂的“草原五班”,立刻感同身受。
那年他23岁,没有对象,离家很远,心倒是沉静下来,觉得有资本和时间去磨炼自身。“跟许三多一样,从最基础、最艰苦的环境起步,对我来说是好处。因为以后一直走的是上坡路。”
像许三多一样,他在荒凉孤寂的“草原五班”磨砺了3年。
“执行力强,能文能武”
后来担任基层主官,那段日子更重要的意义才显露出来:那是他与战士接触最深的3年,他们住在一起,睡前闲聊,什么牢骚话都说。当上连指导员以后,战士就自动把他当成领导,一进战士的宿舍,原本聊得热火朝天立刻安静下来;楼道里远远迎面遇到,有的战士也会借故溜进旁边的厕所,避免打照面。
如果没有那3年,他可能永远都不懂兵。
作为军校毕业生,他与排长是当时排里仅有的军官。排长觉得自己的组织和领导能力不如马晓东,“虽然比我晚来,但是与大家沟通交流和处理关系却更快,在日常中更关心战士的心理。”
外向、细腻、能说会道,他的优势逐渐发挥出来。排长也是马晓东同专业的师兄,他回忆自己在校时,马晓东已经是个名人,参加了校园歌手大赛,自己还给他拉过票,“他上得了台面,能控场。”
马晓东现在也是全旅的讲课“名人”。二连指导员徐超说,军队的政治课不容易讲好,但是马晓东的课大家爱听,他讲营史的故事接地气,结合当下部队现状,有启发性。
他是2016年开始担任营教导员的。部队政治主官主业虽是政治工作,但也需要具备军事指挥的能力。尤其是新一轮军改以后,实战化训练要求越来越严。“英雄营”每年多个外出任务,其中一些任务完全是未知的。有时候刚到火车站卸载装备,考官就过来了,计时开始,现场抽签以后才知道要抗击什么目标。整个卸载、行军、准备、发射,所有预案平时都要训练到。
为了增加实战性,地导兵与航空兵对抗时,半夜还要换阵地,真假目标混合搭配,这些对抗科目对营级指挥员要求很高。
马晓东也有了本领恐慌。2017年的一次多军兵种联合演习,他好多次独立指挥任务,虽然基本完成了目标,但仍感觉平时积累不够,下决心要好好补习。
作为军人,备战打仗永远是第一位。被问到有什么不足之处,马晓东沉思片刻,回答:可能不够雷厉风行。
三连指导员程泽宇并不认同,他回忆了一段经历:有一次全旅比武,几个单位要合作布设比武场,马晓东亲自部署、教大家方法,很快该营的区域就第一个搭完了,“执行力非常强,是能文能武的。”
“他保持了英雄营传统,能够叫得响,受到了各级认可。”“英雄营”第14任教导员衣尚民评价。
51年无战事,营史可治军
去年,马晓东被评为全旅的感动人物,主要贡献就是整理和传播“英雄营”的历史。
“完成了我们没有完成的工作和心愿,是非常难得和必要的,他是带着历史责任感在做。”衣尚民说。
马晓东整理营史,不仅是为了回忆荣光,也有着提升战斗力的考虑。
他发现,英雄营从1958年到1968年的10年作战历史中,留下了很多作战经验,今天的一些问题都在其中能找到答案。例如第一代“英雄营”前辈开创的“近快战法”,仍是地空导弹部队战法精髓。
当年,为了巧妙地绕过我军地空导弹营火力网,U-2型高空侦察机安装专门的预警系统。时任营长岳振华跳出教令限制,简化指挥口令和操作程序,贴近实战的“近快战法”应运而生。随后,该营两次使用“近快战法”击落U-2。
2016年8月,换装新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后,“英雄营”首次使用新装备运用“近快战法”组织射击,精准捕获、稳定跟踪,一举击落靶机。马晓东全程经历了那次训练。
大到这样的战法,小到细节的战场经验,都被马晓东拿来在日常中传授。
程泽宇举例,马晓东为了解释“常备不懈”这个传统,跟他们说,在“英雄营”打第一场胜仗那天上午,首任营长岳振华看天色不错,判断敌机有可能袭击,传令全营不准洗澡和外出,严阵以待,因此打了胜仗。“他一说我们就明白了,觉得是这么回事。”程泽宇说。
战士训练中有点不踏实了,马晓东告诉大家,当年“英雄营”打完胜仗,全营官兵整建制地在人民大会堂接受毛主席接见,何等光荣。但回到军营,营党委清醒地告诫官兵,要“从零开始”。
“用营史的故事讲道理,他肚子里的货太多了。”程泽宇感慨。
“打碎营史,需要哪块就调出哪块。”马晓东说。
“我注六经,六经注我”,马晓东用战史注治军。
【同题问答】
1
新京报:过去一年,你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马晓东:为筹建营史馆,在收集“英雄营”史料过程中,接触到了很多之前不认识的老前辈,看到了很多之前不掌握的珍贵资料,使我对“英雄营”的理解和认识有了很大提升。
2
新京报:未来,你对自己所处的行业有什么期待?
马晓东:期待通过抓紧练兵备战,能实实在在提升战斗力。
3
新京报:未来,你对国家社会有怎样的期待?
马晓东:作为一名军人,我对国家最大的期盼就是国防建设越来越完备,能够强有力地保家卫国。
“新青年”的标准就像我们营的精神——感恩、拼搏、超越,要感恩前辈创造的条件,有一份拼搏精神。——马晓东
采写/新京报记者 倪伟
摄影/新京报记者 陶冉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