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4:专栏
下一篇

“人造肉”成新风口,但离摆上餐桌还有多久

2019年05月09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漫画/赵斌

  科普之家

  无论是从生产技术,还是从肉的营养、味道和价格来看,人造肉离真正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还有不短的距离。

  近日,Beyond Meat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这家公司被誉为“人造肉第一股”,上市首日股价收涨163%,成为今年以来新股上市首日涨幅最大的公司。

  这几天,股民的追捧让人造肉相关股票的暴涨态势,从美国瞬间烧到了中国,A股市场也掀起了“人造肉”概念风暴。

  人造肉目前就是个概念。显然,股民们买的只是一种期货,未来人造肉能否进入人们的生活,而且成为像猪牛羊鸡鸭鱼这类当家食物,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早在20世纪末,就有人提出过生产人造肉来供应人类的饮食需求,其终极目的是为解决世界的粮食安全问题提供另一条出路,而且也是一种粮食生产的创新。

  但直到2013年,人造肉的样品才成为现实。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马克·波斯特第一次向公众展示了他的研究团队研发的人造牛肉,方法是从活牛身上提取干细胞,然后把干细胞放进有营养液的器皿中培育出肌肉组织,最后形成肌肉纤维。

  今天所说的人造肉有两种,一种是素肉,由大豆等植物蛋白加工而成,实际上不过是豆制品生成的各种食品。而没有加工成人造肉的各类大豆食品,早就在各国的素食主义者中流行开来。

  另一种人造肉就是与真正的动物肉类相似或相同的肉,是以动物干细胞为母本培养和生产的。大致过程是,以氨基酸、糖、油脂等物质在器皿中培养干细胞,让肉慢慢长大。

  公众所期待的人造肉,其实是指这类由干细胞培养的肉。

  然而,人造肉的成功还面临诸多问题:如其营养和口味能否与传统畜牧业养育的动物肉类比肩,甚至完成超越;生产人造肉的成本是否等同于传统肉类,甚至低于传统肉类;又该怎样消除人们食用时的心理不适感等。

  如果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也就意味着人造肉可以进入大规模生产的商业和市场供应阶段。届时,人造肉才能端上千家万户的餐桌,甚至替代传统肉类。

  姑且不论人造肉的营养,仅就口味而言,现阶段只有极少数人品尝过人造肉样品。有人试吃过波斯特团队培育的人造牛肉,认为口感并不好,并没有鲜嫩多汁的感觉,称这种肉像“动物蛋白质蛋糕”。

  至于营养,则要留待研究之后再判定。不过,从提供的能量看,目前人造肉和传统牛肉差不多。Beyond Meat生产的4盎司人造肉饼含有270卡路里热量,但同样尺寸含80%碎牛肉(传统牛肉)的肉饼含290卡路里。

  至于成本和价格,目前来看,人造肉比传统肉类的成本要高得多。在纽约的Whole Foods连锁店,两块Beyond Meat的人造肉饼标价5.99美元,几乎是两块碎牛肉饼价格的两倍。

  人造肉要进入千家万户的餐桌,还要解决观感和心理适应问题。毕竟,用干细胞生产出来的人造肉,只是一层一层的薄薄的肉片的叠加,甚至是碎片,形成不了像传统动物肉一样有骨有肉有筋腱的3D立体感的整块肉。

  当然,技术原因是可以通过科技创新来解决的。就在3月底,日本东京大学和日清食品公司就宣布,他们首次成功利用牛肌肉细胞培养出块状的“人造牛排”,这种牛排具有像传统牛排一样的立体感,从外观上向真正的肉又进了一步。

  但无论是从生产技术层面讲,还是从肉的营养、味道和价格来看,人造肉离真正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还有不短的距离。

  □张田勘(专栏作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