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经济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2:经济时评
下一篇

遏制“校园贷”乱象不难 供给侧增加“良币”可行

2019年05月09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热点聚焦

  解决校园贷,宜疏不宜堵,根本出路仍在于供给端如何发力。与其让“劣币驱逐良币”,不如让“良币驱逐劣币”。

  早在2017年5月,原银监会等几个部门就曾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在校大学生网贷业务。但近期的媒体调查发现,仍有不少网贷机构无视上述规定,披上创业贷、毕业贷、培训贷、求职贷等外衣,继续向大学生违规放贷。

  校园贷作为一个新兴金融业务,客观上存在一定的供需矛盾。近年来,在校大学生数量不断增长,很多学生的消费观念比较超前,加大了校园领域旺盛的金融消费需求,但这并未引起金融监管部门的足够重视。究其原因,主要是有关部门认为,在校大学生大多依靠家长提供的资金支持上学,自身没有独立的收入来源,因此不应成为贷款发放的对象,而且潜藏较高的金融风险。因此,国内金融机构并未将校园贷作为重点业务进行开拓创新,导致校园贷款的供给极度短缺,无法满足在校学生的客观需求。

  有需求就会产生供给。既然正规的金融机构不愿开展校园贷业务,就为那些不正规的贷款机构提供了乘虚而入的机会,比如,没有金融牌照的网贷机构,在国家禁令下,仍披着创业贷、培训贷的外衣给大学生发放贷款。甚至有不合格的金融机构给大学生变相发放“砍头息”贷款等。

  新华社调查显示,重庆一名大学生在“易周宝”上借款3000元,7天到期后,实际到账资金只有2100元,年化贷款利率高达1564%,逾期费一天高达150元。一笔3000元的借款在一个月内已经滚成7000多元。更让人心有余悸的是,如果不能按时还款,网贷机构就通过读取手机通讯录、手机定位等功能威胁借款人还款,给学生和家长带来更多的不安全感。这样的校园贷,对学生和家长来说宛如一场噩梦。

  笔者认为,要想有效解决校园贷乱象,需要对金融领域发起一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要正视校园贷存在的合理性,不能简单地以取缔或禁止的方式来解决。取缔和禁止的做法,只会给不正规的校园贷腾挪出更多的市场,最终受损的仍然是学生和家长。

  其次,国家正规的金融机构要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消费需求,适度增加市场供给,为学生的合理消费提供更多风险可控的金融服务产品。比如,在大学生入学时,金融机构可与学校合作,给学生办理一定额度的信用卡,并签订相关合同,必要时可让学生家长在合同上签字背书。

  第三,金融机构还可针对学生的不同家庭情况,开发更多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产品,满足学生多样性的金融服务需求。比如,可推出购买智能手机、电脑等产品的低息分期付款服务。

  对于校园贷金融风险的控制,一方面需要金融机构与学校加强合作,及时将学生的还贷情况定期向学生家长发送,确保家长的知情权,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最大限度地控制风险。另一方面,应将正规校园贷与学生个人征信系统挂钩,对于违约的学生,可在个人征信系统进行记录,可对违约学生将来的就业、考研以及个人征信形成相应的影响,形成震慑力,约束学生的过度消费行为和恶意违约情况。

  解决校园贷,宜疏不宜堵,根本出路仍在于供给端如何发力。与其让“劣币驱逐良币”,不如让“良币驱逐劣币”。如果正规金融机构能够积极主动地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必要的金融服务和贷款产品,且贷款利息相对公平合理,在校学生就不会再冒着巨大风险向高利贷伸手要钱了,校园贷乱象就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遏制。

  □木丁(财经评论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