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4:专栏
上一篇

生育后遗症引热议:我们对女性生育了解太少

2019年05月14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社会观察

  女性在成为一个妻子、母亲之前,她首先是她自己。疼痛不是成为一名母亲的充分必要条件。

  母亲节期间,关于生育后遗症的话题在互联网上引起广泛的讨论。

  网友JZ在微博开启了一条有关“生育后那些没有人告诉你的事”的话题,关注女性生育之后的漏尿、子宫下垂等后遗症,收获了2000万阅读和上万回复。

  随后,台湾知名女团组合S.H.E成员Ella在社交媒体发长文庆祝自己的第三个母亲节。她在文中透露,自己因为在生产过程有点困难,造成子宫和膀胱脱垂,“我打喷嚏、原地跳跃、跑步等动作都会造成尿失禁”。她寻求医师协助后,动了手术,情况才有所改善。

  坦白地说,许多人这才第一回听说“生育后遗症”的概念,包括许多已经生育过的女性。哪怕她们也因为生育遭受了身体变化带来的困扰,但她们普遍以为“别人或许也这样,忍一忍就过去了”。

  哪怕是时下国家卫健委正在着力推广的“无痛分娩”,普罗大众的认识仍然非常有限。不久前,我刚好看到本地的一家医院做的一个对于准爸爸的采访,不少准爸爸仍坚持认为“麻醉会伤害宝宝”“做了无痛分娩,以后腰会一直痛”“无痛分娩是医院的盈利手段”等。

  这些共同指向的是,无论是产妇还是产妇家属,对于生育相关讯息的了解非常匮乏,并没有生育知情的自觉意识。

  生育文明指向三个层面,生育观念文明、生育科技文明和生育制度文明。我们对于生育的无知,除了科技发展滞后、制度建设不够外,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生育观念落后。很多人都认为,生育必然是疼痛的,想要成为一个母亲就得忍受疼痛,否则“不配当妈”。

  在我们的传统理念里,女性的职责就是相夫教子、生儿育女,女性是依附于家庭存在的,她的主要价值就在于“生育”,尤其是生儿子。哪怕是21世纪的今天,不少老一辈仍秉持这样的看法,“结婚就是要生孩子的,你不生孩子干吗结婚”“哪个人生孩子不痛的,忍一忍就过去了”。这个时候,假若像Ella一样遭遇生育后遗症也得忍过去,否则就会被视为“矫情”。

  而在我们以前接受的种种教育里,母亲总是与“牺牲”“奉献”“无私”等联系起来,歌颂母亲没有错,但我们不能反过来以这样的标准来要求所有的母亲,好像你不能忍受疼痛,你就不配为人母。

  女性在成为一个妻子、母亲之前,她首先是她自己。疼痛不是成为一名母亲的充分必要条件。换言之,生育虽是女性的生理功能,成为母亲虽然是一个女性的权利,但这绝非意味着女性是生育机器,女性有权对生育说“不”。

  这绝非在诋毁生育,或者鼓吹不要生育。人类繁衍生息数千年,绝大多数成为妻子的女性都主动选择生育,这是因为:虽然成为母亲可能需要面临各种风险和痛苦,但作为一个母亲也有无与伦比的快乐。倡导生育文明,与是否倡导生育无关,我们本质上倡导的,是“文明”。

  □从易(专栏作家)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