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总设计师李兴钢:
|
李兴钢,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总设计师。2003年至2008年,他主持国家体育场“鸟巢”的设计工作。“鸟巢”在2008北京奥运会上惊艳亮相,如今已成为北京市的城市标志之一。作为冬奥会延庆赛区总设计师,李兴钢目前正致力于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延庆冬奥村和山地新闻中心从蓝图转变为现实。他告诉记者,延庆赛区从整体设计上是一个“融入自然”的赛区,并极具中国风格,赛道设计得既安全又有挑战和观赏性,延庆赛区的亮相值得全世界期待。
作为冬奥会延庆赛区总设计师,李兴钢近日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他目前正致力于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延庆冬奥村和山地新闻中心从蓝图转变为现实。
看点1
展现中国山地建造文化
新京报:延庆赛区在整体设计上,有哪些理念?中国的冬奥会赛区有什么自身的设计特点吗?
李兴钢:我们到过国外很多冬奥雪上场馆考察,许多地方“削山填土”,我们认为这种牺牲环境和付出巨大经济投入的做法,并不适合延庆赛区。
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配套设施建设过程中,设计团队向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取经”,借鉴“干阑式”民居的方式,采用山中架空平台的建设方法,实现了对环境的浅度干预,也提升了建造质量和效率。
设计冬奥村时,也没有采用高层式的设计方案,而是选用了低层数、高密度的“山村”式建筑布局。半开放式的建筑庭院,既展现出北京四合院的文化特色,也透露出周围美丽的山景。
比如我们在踏勘延庆冬奥村场地的过程中,发现了一处山村遗迹。我们把它完整保留下来为北京冬奥会服务。这样,延庆赛区不仅有现有的山村(西大庄科村),也有新建的冬奥山村,还有古老的遗迹山村,可以展现悠久的中国山地建造文化。
新京报:高山滑雪、雪车雪橇都是高风险性的冬奥会比赛项目,如何把赛道设计得既安全又有挑战和观赏性?
李兴钢:延庆赛区的高山滑雪赛道、雪车雪橇赛道都由世界顶级赛道设计师量身打造,各具特色。延庆赛区的雪车雪橇赛道拥有16个弯道(其中第10弯道为360°回旋弯),赛道多处形成较高的弯道挡墙,给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发挥提供更多机会。
在延庆赛区的高山滑雪赛道,出发区和结束区最大有将近900米的垂直落差,利用山体地形形成多处大的转弯、跳跃及在山脊与山谷之间滑行的交替变化,成为赛道的一大特色。选手在赛道滑行时,摄像机也将呈现出更多的沿途美景。
为了确保赛道安全,建设了防止山体下滑的混凝土桩墙,山体被一段段地保护起来,赛道也变得更加稳固。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的赛道值得世界期待,虽然它的建设难度很大,但赛道特殊的地理条件和创新设计,会让选手和观众收获全新的体验。
延庆赛区拥有较为先进的设计理念,各方团队技术和业务能力也很强大,但是,很多工作都是中国的“第一次”,加上延庆赛区的突出挑战性,做每一步建设工作,我们都感到如履薄冰,需要谨慎前行。
看点2
和气象专家一起挑战“风大”
新京报:延庆高山滑雪中心的建设,与往届冬奥场馆设计建设相比,有什么自身的难点?
李兴钢:延庆赛区高山滑雪中心所在的延庆这个区域跟以往其他著名的高山滑雪中心的气候是不一样的。世界上已建成的高山滑雪场馆大都处于海洋性气候地区,而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地处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区,有着冬季风大且干燥的气候特点。
像延庆这种特殊的山脉等地质条件,局部气候也造成了风大的特点。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不是我们场馆设计团队能完全独立解决的。
北京冬奥会有两周以上的比赛时间,允许组委会根据天气情况适当调整赛程,但作为冬奥测试赛的世界杯比赛只有两天时间,风力一方面会影响比赛安全,另一方面也会影响缆车系统运行。我们不能只看老天爷的脸色吃饭。
我们在冬奥组委的组织下,包括气象专家建立气象监测站,尽量多地积累气象资料,特别是高山的气象资料。这样,我们能够分析不同赛道的位置受到风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我们首先要把情况摸清楚,然后分析冬奥会赛程期间如果有风,我们要怎样应对。包括对出发点位置的调整。
高山滑雪通常来讲是800米以上落差,现在是870米落差(男子竞速出发点到结束点)。如果有大风,我们要调整出发点,但同时要满足竞赛的基本要求。
新京报:延庆赛区风大的特点除了对赛道的影响外,还会给设计建设带来哪方面的影响,我们在分析了气象资料后,有什么应对措施?
李兴钢:除了赛道外,我们还要考虑缆车系统的抗风性能,甚至要考虑在大风的情况下,出发点位置调整后,缆车系统的备用性。因为可能调整后,就得从另外一条备用系统进入到新的出发点。
我们会有一些防风措施,比如说在一些关键的迎风面建设挡风措施,减少风对赛道和缆车的影响。我们要做一些风洞实验,去模拟论证它们对赛道和缆车系统的影响。它的影响是可控范围内,同时对缆车系统的抗风性进行随时调整。让我们有更多的措施去应对紧急的情况。
看点3
设计团队有工期安排
新京报:场馆设计团队一方面要服务指导工程建设,另一方面还要考虑未来的实际运行。目前,设计团队主要在做哪些工作?
李兴钢:我们是两块战场。一部分是跟冬奥组委配合,进行运行设计的工作,就是我们怎么使用这个场馆,场馆怎么运行。另外就是和工地配合进行建设施工的完成。因为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也会有很多特殊情况,让我们设计师去调整。
去年年底我们主要完成了初步性的运行设计。这个设计是针对冬奥会上高山滑雪项目正式运行的设计。这有点像一个简化版的冬奥会,我们针对这个做运行设计。
新京报:建设工作有什么工期上的要求?测试赛要满足什么条件?
李兴钢:建设工作现在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在冬奥组委、北京市重大办的领导下,我们有一个工期的安排。到测试赛举办之前,我们的场馆建设要达到什么样的条件满足测试赛的运行,都有明确的要求。
目前,赛道、雪道、道路、缆车,包括水电等市政设施都在进行中。到举办测试赛前,我们的建设应该能达到测试赛的要求。
测试赛一定会反映出某些问题,这有助于发现我们的不足,加以改进后,将更好地保障北京冬奥会正式比赛的进行。刚刚讲到针对场馆所在区域风大的特点,设置赛道及缆车运行的各项防风措施。这些应对措施是否有效,我们也希望通过测试赛进行检验。
新京报记者 吴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