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封面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6:封面报道

习近平:中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向2019年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致贺信时指出,建设全球生态文明,需要各国齐心协力

2019年06月06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6月5日,2019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在杭州举办。 图/视觉中国

  新华社电 2019年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5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贺信。

  习近平指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各国的共同责任。当前,国际社会正积极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同时各国仍面临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严峻挑战。建设全球生态文明,需要各国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强调,中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总体布局,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取得显著进步。面向未来,中国愿同各方一道,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共筑生态文明之基,全面落实2030年议程,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为建设美丽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 相关新闻

  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在杭州举行,联合国环境署官员赞赏中国空气污染治理成效

  我国首次发布空气质量改善报告

  新京报讯 (记者邓琦)时至今日,公众依然对2013年年初的雾霾记忆犹新。当时,局地PM2.5小时浓度高达1000微克/立方米左右。2013年至今,中国空气质量究竟有无改善?6月5日,在2019年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上,生态环境部发布首个《中国空气质量改善报告(2013-2018年)》。报告显示,2013年至2018年的六年内,中国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点区域明显好转。

  联合国环境署官员赞赏中国治理成效

  5日环境日当天,2019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在杭州举行。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在会上表示,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我们将打赢蓝天保卫战作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中之重,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向污染宣战,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心肺之患”,中国的空气质量改善进入了快车道。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代理主任乔伊斯·姆苏亚现场对中国短期内在空气污染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就表示高度赞赏。她表示,上次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在中国举办还是在2002年,当时举办地深圳的空气污染治理刚刚开始。仅仅过了不到20年,深圳就成为了世界上首个实现公交全电动化的城市。

  10位特邀观察员参加环境日活动

  昨日,生态环境部首次聘请的10位环境日特邀观察员也来到活动现场。特邀观察员之一、新京报社社长宋甘澍作为媒体代表表示,环境关乎每个人的切身体会,环境的改善需要每个人共同参与。将继续发挥作为机构媒体的专业性和影响力,呼吁更多人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动中来。

  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司长刘友宾表示,今后拟在每年环境日聘请特邀观察员,并建立工作机制,听取来自社会各界对环保工作的意见建议。

  【焦点】

  首次评估6年空气改善成效

  昨日,我国发布首个阐述2013年以来空气治理改善成效的报告——《中国空气质量改善报告(2013-2018年)》。报告包括中国治理空气的总体成效、主要措施以及挑战和展望等内容。长期以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被看作矛盾体、无法兼得。报告列出的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8年的六年内,中国在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点区域明显好转。2018年,全国GDP相比2013年增长39%,能源消费量和民用汽车保有量分别增长11%和83%,而多项大气污染物浓度实现了大幅下降。

  报告在最后部分指出,目前我国大气治理还存在挑战。中国的大气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全国尚有六成以上城市PM2.5年均浓度未达到35微克/立方米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要求,与世界卫生组织10微克/立方米的准则值还有较大差距。一些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的环境空气质量改善不明显,北方地区秋冬季重污染天气仍旧多发频发。

  报告还提到,中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已经进入深水区。随着区域空气质量的明显改善,大气污染物减排空间也进一步收窄,治理难度越来越大。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公路货运为主的运输结构尚未根本转变。

  首次披露雾霾对健康影响

  空气质量如何影响公众健康,一直缺乏官方数据。《中国空气质量改善报告(2013-2018年)》首次披露空气污染与健康的关联显示,局地PM2.5浓度下降13%,呼吸系统疾病病例减少25%。

  报告以甘肃省兰州市为例,数据显示,2012至2013年秋冬季(当年11月至次年3月)以来,兰州PM2.5浓度下降13%,全市城乡居民呼吸系统疾病就诊病例减少25%,就医费用下降52%。

  我国一直致力于关注和研究空气污染对公众健康影响。不过,官方此前并未披露相关数据。

  此前,原环境保护部公示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主要研究内容显示,项目专题之一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对人群的健康影响研究。研究内容包括精确评估大气污染,尤其是重污染天气,对普通人群死亡、因病就诊的急性健康影响等。截至目前,尚未发布相关数据。

  本次环境日首批特邀观察员之一、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负责人马军认为,截至目前,空气质量有很多监测数据,但大气环境对健康的影响,数据有限。他期待后续有更多这方面数据公开。

  为何选择兰州为案例?马军认为,兰州本身是重工业城市,相比京津冀等地区区域性污染,兰州污染源相对比较单一。因此,在评估空气污染对健康影响时,影响因素更简化、直观。

  【背景】

  2013年我国向空气污染宣战

  中国公众对2013年年初的雾霾记忆犹新,当时,多地出现空气质量指数(AQI)“爆表”。

  针对严峻的大气环境形势,中国政府将大气污染治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2013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定批准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从2013年开始,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向污染宣战。2018年6月21日,国务院印发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要求通过3年努力,大幅减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降低PM2.5浓度,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明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明显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