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4:专栏
上一篇

NASA开放国际空间站仅仅只是私人旅行吗?

2019年06月10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科普之家

  NASA开放空间站除了想要解决经济和未来的运营问题外,实际上还是向其他专业人员提供了开放的太空研究环境。

  日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计划向公众和私营企业开放国际空间站(ISS),将允许最长30天的私人宇航员赴空间站项目,比如和NASA项目有关的商业和推广活动,或者需要在特别的微重力环境下进行的制造、生产和开发活动。

  NASA此举显然有一举多得之盘算。首先是要从这种开放活动中获得一些资金,以补充维持ISS的巨额开销,因为每年NASA要花费30亿至40亿美元用于运行ISS,尽管现在的空间站是美俄共同经营的,但这样每年单方就要耗费数十亿美元的开支也让美国和俄罗斯感到吃力。而且,空间站的未来也可能以外包的形式交由私企管理。

  到太空去的重要问题是,人们去太空干什么。一般人可能只是去太空旅游,但即便是去太空旅游,也还有前提条件,一是身体条件合格,二是财务自由。ISS这项计划,30天的旅程花费合计高达6000万美元(约4.1亿元人民币)。

  当然,不否认有人既能满足身体条件,也有雄厚的财力,因此,这一活动比攀登珠穆朗玛峰还有吸引力。但是,到太空去与登山不同,它还有着科学使命。因此,到空间站去,需要专业人员的陪同,并进行相应的涉及科学和生命的探索活动。

  空间站是试验人在太空或其他星球能否生存的一个试验场地。因此,到空间站去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便是尝试在空间站进行种植和生产,像在地球上一样做到满足人类生存的自给自足。

  目前来看,尝试在太空种植作物已经有良好的开端。2015年8月国际空间站内的宇航员就首次成功地种植出了一种生菜。

  在太空种植作物其实也是在进行生命科学研究,这一研究涉及的环境与地球环境迥然不同,由此也提出了一个可行的符合NASA要求的进入空间站的条件,即支持近地轨道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或者是有利于地球上的可持续经济发展。

  一个可行的研究也早就开始,即利用太空的微重力、强辐射、高真空环境,促使作物种子的突变,从而挑选那些因基因突变而产生的优质种子供地球上的人们生产。这个过程就是太空育种。

  以前的研究表明,太空育种具有有益的变异多、变幅大、稳定快,以及高产、优质、早熟、抗病力强等特点。

  但是,太空育种诱发的基因突变是随机的,而且育种后的优势是否能长期遗传到后代也是有待研究的问题。现在NASA开放空间站,其实是为这类研究提供了更多条件,在未来可以通过相关专业人员进入太空以获得太空育种的规律。

  当然,到空间站去还有很多有意义同时又可赚钱的事做。在空间站上拍广告和电影,比电脑模拟的画面更逼真更好看,同时也能获得更高的票房收入。当然,这样的广告和电影要与太空项目有关。

  应当承认,到空间站去还是最应当利用这种独特的环境进行科学研究或从事与科学相关的活动,至少在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微重力流体物理和燃烧科学、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等方面值得重点探索。

  所以,NASA开放空间站除了想要解决经济和未来的运营问题外,实际上还是向其他专业人员提供了开放的太空研究环境。抱着太空旅游单一目的而去的,可能机会并不多,至少需要会帮助专业人员干活才可以。当然,前提的前提是,身体符合条件,财务自由。

  □张田勘(专栏作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