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在广西柳州市广雅综合市场一个铁皮棚子里,有一个桂剧团,演员和观众的平均年龄超过70岁。“有一天精神唱一天戏”,这是老人们的共识。
“厕所剧团”
“就在那个市场里,你知道吧,旁边有个厕所。”还没说完,电话里就传来了李丽珠的笑声。
今年81岁的李丽珠,是柳州桂彩文苑剧团的团长,每周三至周日,李丽珠都会涂着厚厚的脂粉,画着粗黑的眼线,穿上戏服,和她的老伙计们一起演桂剧。
剧团组建于1978年,现在广西柳州市广雅综合市场里一个铁皮棚子内演出,棚子旁边就是市场的公厕。老观众们都打趣喊他们是“厕所剧团”。
即使是厕所旁的场地,对剧团来说也是来之不易的。剧团的所有经费都来自观众,5块钱一张票,有的观众一次买10张或是20张,不时有些观众捐1000元,每个月2200元的租金就是这样凑出来的。演员们除了自备服装化妆品外,还自己垫钱买道具、付租金,剧团颤颤巍巍地生存下来。
生死契约
“我们演员、观众每个人都签了生死状”,李丽珠将压在箱底的一摞纸拿出来。纸上写的是承诺书,大意就是如果签署人在唱戏听戏过程中因为身体健康问题出现任何意外,签署人的家属不得追究剧团以及剧团组织者任何责任,来听戏看戏的老人们生死自负。“我们都这么一把年纪了,哪个人身上没有病,万一出了事,谁也负不了责任。”
“我们每个人包里都装着速效救心丸”,李丽珠从包里拿出一瓶金色药丸,“只要有观众,我们就要唱到最后一天。”
台上台下,这群平均年龄超过七旬的老人相互搀扶着,坚守桂剧。
“有一天精神唱一天戏”
“上世纪80年代,桂剧很受欢迎,当时我们在公园的戏台上表演,一周演7场,每场都有五六百的观众。”李丽珠说起以前的事突然激动起来。“现在没有人看了,只剩我们这些老家伙了。”
如今桂剧传统戏没有年轻人愿意学,前两年还会有一两个学生到剧团向他们请教,但近两年一个也没有了。李丽珠深感桂剧的传承与发展遇到严峻挑战,已陷入传统流失、人才断档、剧目和技艺失传、艺术特色日渐淡化的濒危境地。
2006年桂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剧场一角摆着一把椅子,上面贴了一张字条,写着“秦顺”。椅子的主人秦顺今年78岁,曾也是桂彩文苑剧团的一员,去年得了脑血栓无法来唱戏看戏了,但大家还一直给他留着位置。
老人们每周五会聚在一起喝早茶,回忆年轻时唱戏的故事,但从不聊剧团结束的话题。“有一天精神唱一天戏”这是老人们的共识。
A10-A11版采写、摄影/新京报记者 彭子洋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