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雷达平台深度探求消费需求;全产业链智能改造严格把关品质
|
多年来,伊利坚持“伊利即品质”的企业信条和“不创新无未来”的发展理念,助推乳业智能化发展。依托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应用,打造覆盖420个数据源的大数据雷达平台,更好地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实现360度防范质量风险,从原料采购到终端消费都能做到质量追溯管理;超过3800万消费者到伊利零距离参观,感受乳业品质。
360度防控风险
从牧场到餐桌全程可追溯
近期,2019凯度消费者指数亚洲品牌足迹报告发布,伊利凭借超九成的中国家庭品牌渗透率,第四次获得中国快速消费品品牌首位。伊利以品质赢得消费者信赖,并以创新满足消费者更多元的需求。
据介绍,伊利多年来用“三条线”自我施压:首先是国标线;然后在国标线的基础上设上浮50%的企标线;企标线再上浮20%,作为内控线。三条线层层把关,确保质量管控和产品品质。
伊利还建立了三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防控体系,覆盖80多个检验单元,实现从源头到终端每一个控制关键点的监测、把控。在质检一线,质检员每天要对1000多吨牛奶采样,进行300项国标检测,还要熟记1000多项化验标准。
在研发方面,伊利结合消费者需求开创了多个行业第一。为解决90%国人的乳糖不耐问题,伊利经过4年反复实验找到LHT乳糖分解水解的方法;2007年,伊利建成我国首个中国母乳数据库,其“含α-乳清蛋白和β-酪蛋白的婴儿配方奶粉及其制备方法”获得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同时也促进国家婴幼儿奶粉标准的修订。
通过对全产业链智能化改造,伊利还建立了生产过程的产品批次信息跟踪表、关键环节的电子信息记录系统、质量管理信息的综合集成系统和覆盖全国的ERP网络系统,实现了产品信息可追溯的全面化、及时化和信息化,并且与国家平台进行对接。
奶源基地从奶牛出生即为其建立养殖档案,原奶运输过程实现全程可视化GPS跟踪,原奶入厂后采用条码扫描,随机编号检测,360度全方位防范质量风险。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追溯码了解到产品的生产日期、批次、配料等基本信息,甚至还可查看该产品的诚信评价、选购建议等。
覆盖420个数据源
大数据雷达平台洞悉消费需求
“乳业是传统行业,但传统生产经营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高品质、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伊利集团副总裁张轶鹏表示,伊利对此提出“智慧乳业”构想,将智能化贯通于养殖、研发、生产、流通、消费以及服务等全产业链。
据张轶鹏介绍,在“互联网+”技术背景下,伊利建立了智能车间。一方面,整合500多万销售终端、10亿级消费者和合作伙伴提供的信息,实时利用大数据洞察消费者在品质、营养、口味等各方面的需求。伊利明星产品之一的安慕希就是应用这一系统的成果。另一方面,智能工厂可通过智能系统自动制订生产计划,向上游供应商发送需求,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就近安排工厂进行产品生产,协调物流运输。不但提升了生产效率,保障了产品品质,也保证了流通速度,从而实现了从原奶到成品乃至销售终端的智能化运作。
目前,伊利已与尼尔森、凯度、英敏特等权威机构进行大数据合作,并基于互联网全网消费者的超大量数据,搭建了覆盖420个数据源、有效数据量级达到全网90%以上的大数据雷达平台,全方位抓取、分析消费者存留于线上线下各类场景的海量数据。
此外,伊利智能工厂在业内率先搭建了产品信息双向追溯系统,通过获取和分析生产制造数据,对产品品质进行严格把关和预警。2015年,伊利还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共建食品安全早期预警系统,可持续自动监测、寻找整个链条中的风险点,进行风险预警并给出相应建议。
3800万参观者
与伊利全产业链“零距离”交互
早在2005年,伊利就启动了覆盖全国的工业旅游计划,形成以现代化智能生产车间、黄金奶源带天然牧场以及乳文化博物馆等为资源的全套工业旅游项目。
在生产工厂,游客可通过特设的参观通道,全面了解产品的生产工艺,零距离感受品质透明化;在奶源基地,游客可与小牛进行亲密接触;在草原乳文化博物馆,游客可系统了解北方游牧民族乳文化的数百年文明史。
2015年,伊利与互联网巨头百度展开战略合作,对液奶、奶粉、牧场等代表性全球产业链进行全景取景,并利用无人机等技术,以多模交互、3D视觉为核心的移动端AR技术,为消费者提供精致有趣的互动体验,呈现出一个“全面透明”、“智能交互”的线上全景伊利全球产业链。
消费者只需手机百度扫描二维码,即可置身VR环境中,并在“度秘”的带领下参观伊利全球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同时,伊利和百度还共同对大数据进行挖掘与研究,开发更加贴合消费者需求的创新产品及服务,实现伊利产业链的智慧升级。
零距离交流也为伊利换来了消费者的更多信任。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超过3800万消费者参观过伊利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一位四川消费者曾在伊利工厂留言簿上写道,“参观完伊利工厂后才知道,伊利的生产设备如此先进,整个生产过程中没有一滴牛奶暴露在空气中,让我今后对伊利的产品品质有了极大的信心。”
食安建言
建言1
建议建立食品质量安全知识科普和信息披露平台。凡涉及食品质量安全的国家机构都在此平台上进行科普和信息披露,将行业内最新消息及时传递给消费者。
建言2
建议加大立法、依法严惩食品安全谣言的制造者。对恶意制造食品谣言,中伤食品企业并以此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组织和个人,建议国家加大立法,依法严惩。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郭铁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