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民营企业精准扶贫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05:民营企业精准扶贫

碧桂园 扶贫发展成主业 开创“4+X”模式

目前,碧桂园已进驻9省14县进行扶贫,利用全国分布的区位和多业态优势销售当地农特产品

2019年06月28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2018年5月20日,碧桂园宣布成立精准扶贫乡村振兴领导小组,以产业发展和就业培训为主要措施,探索一条乡村振兴道路。企业供图

  帮扶坐标

  2018年起,碧桂园将广东英德整县帮扶模式推广到甘肃东乡县、江西兴国县、河北平山县等共9省14县,惠及3747个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帮扶内容

  除党建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外,碧桂园发挥集团自身优势,立足贫困地区实际,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

  作为一家自2007年就已在香港上市的恒生指数成分股公司、世界五百强企业,碧桂园从2018年起,把扶贫上升到主业高度,积极探索推进“4+X”扶贫模式。

  目前,碧桂园已从此前的试点扶贫发展到大规模驻村扶贫。在2018年,将英德整县帮扶模式推广到甘肃东乡县、江西兴国县、河北平山县等共9省14县。

  在具体扶贫工作中,碧桂园通过深入调研挖掘当地农特产品,推动“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利用集团全国分布的区位优势、多业态经营优势,推动销售,将需求转换为订单。

  扶贫先扶智 办学、设立助学基金

  “我觉得我所拥有的财富只是社会交给我保管的一部分。现在我不是为了拥有这些财富,而是为了承担一份更大的社会责任。”碧桂园集团创始人、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国强这句话是他二十几年坚持走慈善扶贫之路的初衷。

  碧桂园对于扶贫的原则一直是“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十余年来通过创办免费学校、设立教育助学基金、乡村教师培训等举措,改变了很多寒门学子及其家庭的命运。

  1997年初,杨国强通过国强公益基金会设立了“仲明大学生助学基金”;2002年,创办了国华纪念中学,每年为全国200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提供全免费高中教育,并一直资助其完成大学学业。

  2013年,国强公益基金会又出资4.5亿元创办了全国唯一全免费的大专院校——碧桂园职业学院,这是向贫困家庭高中毕业生提供的全免费职业教育,2014-2018年共招收1887名学生,2017-2019毕业生共计1007人,就业率达100%,其中48人月薪过万。

  同时,碧桂园还主动改善帮扶县学校的办学条件,在甘肃东乡族自治县捐赠建设龙泉学校,扩大招生规模180名学生,并解决了316名学生的住宿问题,打造县级“教育示范基地”。而在河北,对11所学校开展“3+3”教育扶贫行动,即为学校配备操场、厕所、水井“三大件”和冰箱、微波炉、净水设备“三小件”,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

  碧桂园集团总裁莫斌表示:“一个人的力量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我们相信,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融入公益行为,这份力量将是不可估量的。”

  为此,碧桂园号召员工设立爱心助学专项基金,截至目前,国强公益基金会收到碧桂园集团员工28002人的捐款1150万余元,将结对资助6724名贫困学生。并给予结对学生升学、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指导。

  “4+X”模式,扶贫上升到主业

  早在2010年,碧桂园试点驻村帮扶广东清远英德树山村,因地制宜发展绿色苗木产业,按照“借本你种,卖了还本,赚了归你,再借再还”的办法,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目前产出已超过2300万元,仅苗木产业为村民累计增收1200余万元,户均增收达7万元,开启了“造血式”产业扶贫之路。

  树山村的试点成功后,从2017年起,碧桂园将树山村的成功经验逐步推广到广东韶关、潮州、广西百色等7个贫困村,并捐资近5亿元整县帮扶英德78个贫困村。

  到2018年,将广东英德整县帮扶模式推广到甘肃东乡县、江西兴国县、河北平山县等共9省14县,惠及3747个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也是在2018年,碧桂园把扶贫上升到主业高度。2018年5月20日,碧桂园宣布成立精准扶贫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由碧桂园集团党委书记、总裁莫斌担任组长。集团党委统一指挥,以产业发展和就业培训为主要措施,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扶贫理念,探索一条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乡村振兴道路。

  为了更好地精准扶贫,碧桂园探索推进“4+X”扶贫模式,“4”是指党建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等集团统一部署的规定动作,“X”是指结合帮扶地区实际拓展的自选动作,切实做到精准扶贫。

  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

  “碧桂园充分利用扶贫自有扶贫品牌‘碧乡’、新零售社区服务品牌‘凤凰优选’,以及链接社会各界资源,包括举办贫困村农特产品展销会,扶持贫困地区返乡扎根创业青年、农业合作社等形式,帮助扶贫县挖掘特色优质农副产品,重点帮扶指导并助力推广销售。”碧桂园相关人士如此介绍称。

  据悉,在扶贫实践中,碧桂园一直在探索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的延续。在每一个扶贫县,碧桂园通过深入调研挖掘当地农特产品,推动“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例如,在江西兴国县扶持竹鼠项目,在北胜村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而且与村集体、农户民主协商,通过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建立长期稳定合作。

  以帮扶县推广苗木种植产业为例,碧桂园采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合作模式,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值得一提的是,碧桂园结合集团发展战略,优先在贫困县落地自身产业项目。除传统苗木产业外,2019年4月,碧桂园智能建造产业基地正式落地江西兴国县,引入上下游企业,打造智能建造产业高地。

  与此同时,碧桂园下属现代农业公司,在贫困地区规划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引导和扶持贫困村创办合作社,已在广东英德、江西兴国、陕西耀州和蓝田落地了无土蔬菜栽培、富硒水稻、贝贝南瓜等项目。

  每个扶贫项目都有着碧桂园干部的心血。宋旭是碧桂园英德扶贫团队中最年轻的成员。这个95后日常走家串户,经常一天走路超2万步。谈起成为扶贫干部的原因,宋旭说:“我也是从贫困家庭出来的,从小家里也受到很多资助。父母从小就言传身教,要学会感恩。”

  数据

  1200万元

  甘肃东乡县的食品加工扶贫车间可吸纳120名员工就业,员工年收入达2万-4万元,全线运营后年销售额预计达1200万元。

  2000亩

  截至2018年底,已在12个帮扶县推广,种植面积近2000亩,累计帮扶贫困人口超5000人。

  30000余人

  截至2018年底,碧乡已转化14县产品109款,销售扶贫产品近4000万元,惠及贫困人口30000余人。

  51772人

  截至2019年5月,面向全社会进行铝模产业工人、维修电工、家政月嫂、会计电商等多种技能工种培训,共培训贫困劳动力51772人,其中有意愿上岗的全部实现就业。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袁秀丽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